劉真的45天 哪些保險幫了辛龍?
標舞女王劉真從手術到身故的四十五天,正是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這段期間疫情相關報導占滿各媒體平台篇幅,非疫情相關新聞即使曝光,也常常是輕輕帶過,甚至瞬間被洗版。但是劉真的狀況不只四十幾天持續見報,到上(三)月二十二日劉真不治,後續報導仍舊跟疫情發展一樣,熱度不減。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娛樂圈的悼念、親友的不捨、幼女的照顧乃至於被保險業務員拿來瘋傳的「據說醫療費用就花掉四百多萬…」等訊息,在劉真走後還會流傳很久。原因無他,雙方當事人都是名人、事情的發展太意外,這兩個元素註定這個新聞會流傳很廣、很久。
再安全的手術都可能出意外 劉真的四十五天 主治醫師也煎熬
一般人不可能自知心音異常,但是對一個心肺功能不好的人而言,在爬樓梯或較激烈的運動中的喘,卻是最容易自我察覺的,何況是每天運動量很大的舞者,幾乎不可能是因為要示範讓醫師聽心音給女兒看,才發現心肺功能異常。據了解,劉真也是在感覺心臟不舒服才找上臺北榮總的。
名人找名醫是常見的醫病組合,有「天才外科手」之稱的心臟外科醫師張效煌理當是首選。如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上寫的,除了辛龍之外「另外一個痛苦的人應該是她的主治醫師」,因為「開心手術聽起來嚇人,其實十分安全,然而再安全的手術還是可能有意外,不幸就被劉真和她的主治醫師遇到了。」
據了解劉真用的是微創手術,雖然表面傷口較小,但對心臟而言仍舊是大動刀,手術成功率九十五%。但手術中仍出狀況,劉真心跳停止,接著心臟衰竭。除了主治醫師與參與手術的醫療團隊,沒有人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
有醫師指出,劉真心臟衰竭裝上葉克膜二十一天無法回復,其實狀況已經不好,之後做的多為過度醫療。因為沒有人承認失敗、家屬也無法接受,最後才有人找台北市長柯文哲出面勸辛龍放棄。這種狀況其他醫師都不方便介入,也只有具醫療背景的局外人開得了口。
心臟外科醫師執業風險高 業務責任險 保費是內科一.五倍
醫師培養不易,醫師公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執業的醫師僅約四.六萬人,其中外科約三七○○人,換句話說,將近六五○○人才有一位外科醫師,而人數更少的心臟科醫師更是社會的「稀有財」。
但是外科醫師執行業務的風險也很高,萬一病人在手術中死亡或發生狀況,很容易陷入責任鑑定風暴。從台灣的醫師業務責任險保費也可以看出外科醫師的高風險,以投保病患死亡五百萬元責任保障為例,內科醫師一年保費八千多元,外科醫師則要一.三萬元,是內科醫師的一.五倍。
四.六萬名醫師 一.八萬人投保責任險
台灣的醫師業務責任險推出一甲子,直到二○一六年在醫師公會和產險公會一起推廣下,投保的醫師才來到史上新高一.八萬人,投保率大約三十九%。
醫師業務責任險投保率低其來有自,從醫師本身對自己的醫技、財力與保險的主觀認知,到對釐清過失責任,須經法院或醫事鑑定委員會的調查、鑑定等的排斥,萬一遇到醫療糾紛,不少醫師仍舊傾向以和解等方式低調處理;而除非醫師有明顯過失,基於對醫師的感謝與尊敬,以及難忍求償過程的煎熬,有些病患家屬也可能選擇息事寧人。
每一個決定的背後都有風險,手術更是如此。病患在醫師解說分析後選擇某種治療、醫師接下一個病人及決定手術方式……無一不是風險。不過凡事都有利弊,醫療決策必定是利弊權衡下的結果。以劉真為例,主動脈狹窄如果沒有治療,幾年內就可能心臟衰竭,不處理也不行,主治醫師必定也是依劉真對治療的期望與年齡、體況等決定治療方式。但是風險還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萬一不幸發生醫療糾紛,醫師業務責任險提供的不只是保險金,還有和解或訴訟的協調與責任鑑定、理賠額度等的法律協助。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4月號(376期)現代保險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 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娛樂圈的悼念、親友的不捨、幼女的照顧乃至於被保險業務員拿來瘋傳的「據說醫療費用就花掉四百多萬…」等訊息,在劉真走後還會流傳很久。原因無他,雙方當事人都是名人、事情的發展太意外,這兩個元素註定這個新聞會流傳很廣、很久。
再安全的手術都可能出意外 劉真的四十五天 主治醫師也煎熬
一般人不可能自知心音異常,但是對一個心肺功能不好的人而言,在爬樓梯或較激烈的運動中的喘,卻是最容易自我察覺的,何況是每天運動量很大的舞者,幾乎不可能是因為要示範讓醫師聽心音給女兒看,才發現心肺功能異常。據了解,劉真也是在感覺心臟不舒服才找上臺北榮總的。
名人找名醫是常見的醫病組合,有「天才外科手」之稱的心臟外科醫師張效煌理當是首選。如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上寫的,除了辛龍之外「另外一個痛苦的人應該是她的主治醫師」,因為「開心手術聽起來嚇人,其實十分安全,然而再安全的手術還是可能有意外,不幸就被劉真和她的主治醫師遇到了。」
據了解劉真用的是微創手術,雖然表面傷口較小,但對心臟而言仍舊是大動刀,手術成功率九十五%。但手術中仍出狀況,劉真心跳停止,接著心臟衰竭。除了主治醫師與參與手術的醫療團隊,沒有人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
有醫師指出,劉真心臟衰竭裝上葉克膜二十一天無法回復,其實狀況已經不好,之後做的多為過度醫療。因為沒有人承認失敗、家屬也無法接受,最後才有人找台北市長柯文哲出面勸辛龍放棄。這種狀況其他醫師都不方便介入,也只有具醫療背景的局外人開得了口。
心臟外科醫師執業風險高 業務責任險 保費是內科一.五倍
醫師培養不易,醫師公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執業的醫師僅約四.六萬人,其中外科約三七○○人,換句話說,將近六五○○人才有一位外科醫師,而人數更少的心臟科醫師更是社會的「稀有財」。
但是外科醫師執行業務的風險也很高,萬一病人在手術中死亡或發生狀況,很容易陷入責任鑑定風暴。從台灣的醫師業務責任險保費也可以看出外科醫師的高風險,以投保病患死亡五百萬元責任保障為例,內科醫師一年保費八千多元,外科醫師則要一.三萬元,是內科醫師的一.五倍。
四.六萬名醫師 一.八萬人投保責任險
台灣的醫師業務責任險推出一甲子,直到二○一六年在醫師公會和產險公會一起推廣下,投保的醫師才來到史上新高一.八萬人,投保率大約三十九%。
醫師業務責任險投保率低其來有自,從醫師本身對自己的醫技、財力與保險的主觀認知,到對釐清過失責任,須經法院或醫事鑑定委員會的調查、鑑定等的排斥,萬一遇到醫療糾紛,不少醫師仍舊傾向以和解等方式低調處理;而除非醫師有明顯過失,基於對醫師的感謝與尊敬,以及難忍求償過程的煎熬,有些病患家屬也可能選擇息事寧人。
每一個決定的背後都有風險,手術更是如此。病患在醫師解說分析後選擇某種治療、醫師接下一個病人及決定手術方式……無一不是風險。不過凡事都有利弊,醫療決策必定是利弊權衡下的結果。以劉真為例,主動脈狹窄如果沒有治療,幾年內就可能心臟衰竭,不處理也不行,主治醫師必定也是依劉真對治療的期望與年齡、體況等決定治療方式。但是風險還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萬一不幸發生醫療糾紛,醫師業務責任險提供的不只是保險金,還有和解或訴訟的協調與責任鑑定、理賠額度等的法律協助。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4月號(376期)現代保險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 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