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指標檢視22家壽險公司

2019年壽險市場有19家本國公司、3家外商分公司,合計22家,累計總資產達29兆3,936億元,較前(2018)年增加11.7%,占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比率達35.5%。總保費收入3兆4,667億元,衰退1.28%。除了保費與資產規模外,還必須了解以下7大指標,才能觀察一家壽險公司的經營狀況,

2-1 資本適足率
壽險公司承接來自保戶的風險轉嫁,本身就是一個風險的承載體,對於自身風險的控管是否得宜,就成為確保清償能力的重要指標。為保障投保大眾,各國政府對壽險業的風險控管都採取高度監理。

風險基礎資本額(Risk-Based Capital,簡稱RBC)就是保險業計算資本適足率的制度,以風險為基礎,用來計算股東因經營保險業,所需要的資本,透過計算自有資本對風險性資本的比值,用以了解壽險公司是否為所承擔的各項風險作好資本準備。

其中,自有資本代表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包括股本、公積、累積盈餘等,風險資本則是依照保險業實際經營所承受的資產、利率、信用、核保等風險程度計算。

依規定,RBC必須達到200%資本才適足,低於200%就有資本不足的問題,若低於50%就可能面臨被接管的命運。各公司必須每半年公告資本適足率一次。
2019年22家壽險公司的RBC都超過200%,其中,中華郵政、三商美邦、新光及臺銀RBC較低,分別為215%、218%、221%及223%。

資本適足率達200%,才能符合保險監理的規定,但也並非愈高就代表經營得越好,過高的RBC可能顯示業務或投資面較為保守,在業務的創新上較不足或是投資工具較不具獲利能力,長期來看,反而不利保險的經營。因此除了以資本適足率來檢視保險公司的經營好壞外,也應同時參考其他財務、業務的經營綜效。

2-2 淨值占資產比
因此,金管會為強化壽險經營體質,考量保險業淨值與資產總額的比率(簡稱淨值比),更能評量保險業在國際政經情勢發生短期大幅波動時,對市場風險承擔的能力,於是修定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從2020年4月起將淨值比納入作為輔助資本適足率的監理指標。

淨值比是以淨值(即股東權益)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由於資產等於負債加淨值,因此負債比加淨值比應該等於1,不過,因為投資型商品中分離帳戶的資產是屬於保戶的,在計算淨值比時要扣除,因此以銷售投資型商品為大宗的安聯、合作金庫及法國巴黎,2019年的淨值比都超過20%。

依金管會最新的規定,保險業資本適足率等級劃分為:

❶資本適足:RBC達200%
❷資本不足:RBC大於150%,未達200%,或最近2期淨值比均未達3%且其中至少1期在2%以上。
❸資本顯著不足:RBC大於150%,未達200%,或最近2期淨值比率均未達2%且在0以上。
❹資本嚴重不足:RBC低於50%或淨值低於0。

2019年各公司的淨值比都超過3%,去年總保費前5大公司,國泰淨值比為9.6%,富邦8.1%、南山7.9%、新光3.9%、中國7.4%。淨值比低於3.5%的公司有三商美邦3.46%、中華郵政3.33%及宏泰的3.1%。

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劇烈變化,導致有4家壽險公司第一季的淨值比低於3%,包括三商美邦、新光、中華郵政與宏泰,其中宏泰更只剩下0.53%,等於每百元資產中,高達99.47元是來自保戶,來自股東口袋的資金不到1元。這樣的現象已引起立委與金管會的高度重視。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6月號(378期)現代保險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 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