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自助助人

四月二日清明連假首日,一輛滿載要返鄉掃墓或到花東旅遊的乘客的太魯閣號,在行經花蓮大清水隧道前,因撞上摔落鐵軌的工程車,造成我國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鐵道事故,共奪走四十九條人命,逾二百人輕重傷。

事後,究責與檢討聲浪不止,各界大小額捐款也不斷湧入,據衛福部統計,截至當月十五日止,捐款筆數達三十五萬多筆、金額合計十一億一千多萬元。事實上,除了捐款與社會救助外,對於這次死傷民眾的賠償,被討論最多的還是各種保險的理賠。而各家保險公司緊急啟動的快速理賠措施,及金管會陸續公布受災保戶的投保狀況等,也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這算是汽車交通事故嗎?強制車險是否會理賠?」在事發的第一時間,相信不少民眾都有著這樣的疑問,之後隨著媒體的報導,才知道在此一事故中,光肇事工程車的強制車險賠款就高達一.四億多元。而台鐵旅客運送責任險的理賠金也上看「每一事故最高限額」二億元。

而民眾自行投保的各種人身保險、產險傷害險、旅平險,以及九位刷卡買票就獲賠一.五億元的信用卡保險,還有學生保險及近年來金管會大力推動的微型保險等,都在這次災難中發揮保障的功能,也讓國人再次看到保險的重要。尤其,因此事故身亡的四十九位民眾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更是一家老小的倚靠。天有不測人有旦夕,當遇上了,事先安排的保險,至少還能遺愛照顧家人。

民眾的愛心滿滿,讓這次受災戶獲得的捐款分配額創新高,不過畢竟是特例,也並非每次的意外都能有這樣的救助。但若是保險,就的的確確是一種互助。以這次工程車的強制車險來說,年繳不過二、三千元保費,之所以能啟動上億元的理賠,靠的就是全國千萬輛汽機車所繳保費發揮的互助功能。

國人熱愛儲蓄險,總認為保障型商品若沒出事就平白損失保費。事實上,能用少少保費獲得大大保障的就只有保障型保險。購買保險是為了預防萬一,而當「萬一」是發生在他人身上時,繳出去的保費也成了對他人的幫助,這就是保險的真締。

唯有認清保險的真價值,才能買對保險、用對保險,並在聰明使用保險當中了解,原來,買保險就是一種自助助人的行為。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4-5月號(389/390期合刊)現代保險雜誌,或請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