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此 流連.忘返 江詩丹頓之家

超過百年的建築,通常我們稱為古蹟;而建築一旦成為古蹟,它便不再只是單純的建築,因為在磚瓦橫樑之外,它承載著更多更重的,是時代的斑駁足跡。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不僅是現存最古老的製錶品牌之一,位於日內瓦市中心的「江詩丹頓之家」(Maison Vacheron Constantin),更在品牌的精心維護之下,不畏風雨地走過了近140個年頭。如今簇新華麗的江詩丹頓之家,已由當初的製錶工坊搖身一變,成為展示品牌歷史的最佳櫥窗。



從1755年談起

江詩丹頓的品牌創辦人Jean-Marc Vacheron,生於1731年的日內瓦。試著推算一下就可以發現,在Jean-Marc Vacheron創立江詩丹頓的時候,他才不到25歲!在當時,每個鐘錶大師在同一時間只能收一名學徒,並花五年的時間培育指導。而就是在1755年,學成的傑出製錶師Jean-Marc Vacheron決定招收頗有資質的Esaie Hetier為徒;兩人簽於9月17日的合同,任誰也不會想到日後竟成了江詩丹頓回溯品牌創立的重要文件,也因為這段主雇關係的確認,江詩丹頓以兩名成員的陣容正式成立,開啟了往後超過250年的輝煌歷史。只是當然,Jean-Marc Vacheron的創立只完成了江詩丹頓品牌名中的「VACHERON」,至於另一半的「CONSTANTIN」,則要等待1819年的一場相會……

圖2

2-3. 從這兩張19世紀末的古老照片,可見證江詩丹頓在島塔鐘樓(圖2右)與當時磨坊碼頭1號(圖2左、圖3)的經營歷史。畫面中的鐘樓牆面上,還張貼了江詩丹頓遷移至隔壁的告示看板。

1755年創立之初,Jean-Marc Vacheron將錶坊命名為「J M VACHERON A GENEVE」;1819年錶坊傳到了第三代的Jacques Barthelemy Vacheron手上,錶坊名「VACHERON CHOSSAT」以他與合夥人岳父的名字並列而成。等到1819年,Jacques Barthelemy與才華洋溢的鐘錶銷售員Francois Constantin相遇,兩人不僅年紀相仿,對鐘錶的熱情也同樣高昂,一個製錶、一個賣錶,兩人一拍即合,「VACHERON & CONSTANTIN」的牌子正式掛上了江詩丹頓的門,也奠定了現在「VACHERON CONSTANTIN」品牌名稱的基礎。

由於2004年之後,江詩丹頓已經將製錶的部門遷移至Plan-les-Ouates的全新錶廠,因此現在地址登記為小島碼頭7號的江詩丹頓之家,便成為了精品店結合品牌博物館的角色。


「磨坊碼頭1號」的誕生

時間快速的流過,江詩丹頓的經營也逐漸走出日內瓦,巴黎、米蘭,甚至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紐約,都出現了刻有江詩丹頓名稱的鐘錶。1844年,江詩丹頓得到了進駐日內瓦「島塔」鐘樓(Tour de l'Ile)的機會,此後的31年間,這座建於8世紀的遺跡,便成為江詩丹頓最重要的製錶工坊,也間接催生了日後江詩丹頓推出著名的Quai de l'Ile系列。

這只懷錶是現存已知第一只刻有「J M Vacheron a Geneve」

1875年,四層樓的島塔鐘樓早已不敷業務蒸蒸日上的江詩丹頓使用,於是,江詩丹頓買下了距離鐘樓僅三米街寬的隔壁大樓,作為擴大產量的製錶新基地。有趣的是,當時由於照明設備不若今日進步,製錶師對工坊的要求普遍取高不取低,因此這棟新的大樓並沒有將一樓規劃使用,二樓作為品牌接待顧客的接待室,二樓以上則是採光良好的製錶空間。然而隨著城市生活的轉變,商品銷售的方式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1906年,江詩丹頓決定將建築的一樓改建為銷售與展示鐘錶的店鋪,讓登門的顧客得以更直接接觸到鐘錶,透過典雅精緻的櫥窗展售,更讓行經的人們能夠一窺江詩丹頓出類拔萃的製錶工藝。

【完整內容請見《Timesquare 時間觀念》 110期】
www.woodstone-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