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要警覺,拒當糖尿病候選人
你知道自己的血糖值嗎?
每年有高達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正式升格為糖友;
「糖尿病前期」代表胰島素代謝已紊亂,飯前空腹血糖介於100~126mg/dl,
此時只要妥善治療,仍可能完全痊癒;但若空腹血糖超過126,演變成「糖尿病」,就必須一輩子控制與照護,對於高血糖,你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調查顯示,2015年臺灣不到1分鐘、平均間隔55分9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糖尿病在2015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居第5位,分別是男性第6位、女性第3位;且依盛行率推估,罹病總人數已突破200萬大關,相當於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罹病。
中央健保署統計2015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約142萬人,一年醫療費用約256億。而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至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國約有227萬5,267名糖尿病病友,且每年估計以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此外,65歲以上族群,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有糖尿病,罹病率高達25%!根據以上數據,可見糖尿病不但已變成國病之一,且年齡越高者,罹病率越高。
不過,更讓專家憂心的是「糖尿病年輕化」的問題,這個以往好發於45歲以上的疾病,正快速地向下侵蝕未來的中堅國力。
含糖食物造成第二型糖尿病年輕化
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暨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說,現在彰化已立法禁止含糖飲料進入校園;除了彰化之外,也陸續有些民間機構在推動類似方案,希望能有效緩解肥胖與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
第二型糖尿病雖多少與遺傳有關,但以往多在45歲以後才被誘發,而近年因為肥胖太普及,在整個亞洲地區,第二型糖尿病年輕化已成趨勢。有些家庭是父、母得糖尿病,小孩未滿18歲就肥胖加上糖尿病,這種情況除了遺傳之外,更重要的誘發因素很可能與「全家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然而,據調查年輕就罹病的死亡率及併發症風險,都比年長者高,所以「糖尿病年輕化」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糖尿病是一旦罹患就無法完全治癒,只能「控制」的疾病,一人罹病對病患身心,甚至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都有影響,更別提其併發症最嚴重可能導致截肢、洗腎。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2015年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較2014年的第10位,往上爬升一個順位,健保署統計2015年因慢性腎衰竭就醫人數約為26萬人,一年醫療費用約469億元(含洗腎)。
目前政府推動「糖尿病照護網」已趨完整,近年死亡率也有下降,但都是事後補救之道。若以每年2萬5千名新增糖尿病患的速度來估算,未來它對於國人健康的侵蝕、健保資源的消耗還是非常驚人!比起病後亡羊補牢,不如早點意識到糖尿病的威脅性,從預防「糖尿病家庭」開始做起,就有機會避免沈重的負擔。
對「高血糖」要有警覺,糖尿病前期仍可治癒
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傅家保指出,每年有高達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正式升格為糖友。「糖尿病前期」代表胰島素代謝已經紊亂,但經過妥善治療還是可能完全痊癒;但若演變成「糖尿病」,就必須一輩子控制與照護,所以對於「高血糖」的症狀,民眾不應輕忽。
糖尿病「前期」或「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有明顯症狀時,可能已接近中期,就是快要出現併發症的階段,甚至「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症狀發生時,也已罹病好一陣子,所以「高血糖」是早期非常重要的蛛絲馬跡!
很多人看健檢報告中的血糖過高,看過就忘,以為「少吃甜食就好」,後續沒有積極處理,結果不知不覺高血糖惡化成糖尿病。想要避免糖尿病,務必「客觀化重視數值」。
以下是確診糖尿病的指標,「只要有1項符合」即為糖尿病:
□「飯前空腹血糖」超過 126mg/dl。
□「75克口服葡萄糖水耐受測試」,第120分鐘超過200mg/dl。
□「糖化血色素」(3個月內包括飯前與飯後血糖的綜合指數)超過6.5%。
□「有高血糖症狀」(包括三多一少,多尿、多吃、多喝,體重減輕等症狀),且「隨機血糖」超過200mg/dl。
傅家保醫師指出,因血糖隨時在變化,所以前兩項通常會間隔約一週,再到醫院驗第二次來確診。
杜思德院長分析,「糖尿病前期」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在40歲以上的成人免費健檢及一般驗血報告中,都有「飯前空腹血糖」這基本項目,定義上此項超過126mg/dl就是糖尿病,但問題是在100~126 mg/dl這個灰色地帶,血糖偏高,但未達診斷標準,就容易忽略追蹤。
也就是說,雖然4指標中的任1項成立即為糖尿病,但只驗「飯前血糖」這一項會讓人以為只是血糖偏高而已,沒有糖尿病,事實上,若再驗其他三項,就可能發現罹病。
為了補足這盲點,杜思德院長呼籲健檢發現飯前血糖在100~126mg/dl者,要轉介家醫科、新陳代謝科再驗「糖化血色素」或「75克口服葡萄糖水耐受測試」,確認自己是否為「糖尿病前期」,尤其肥胖族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代謝症候群的讀者,更要多加留意!他也期望未來在免費成人健檢中加驗「糖化血色素」,這樣的策略有益於更早期、更精準地揪出糖尿病。
《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2月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別懼怕!胰島素注射有訣竅
◎封面主題:糖友怎麼避免「神經病變」?
◎smart醫療:毛囊炎、汗疹、青春痘,別再傻傻分不清!
◎特別企劃:讓身體暖起來,湯方隨手喝
◎元氣生活:中風後復建,別忘了身心平衡
*更多精采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http://www.healthforall.com.tw/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等你加入!有更多健康資訊及贈獎問答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forall1985/
每年有高達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正式升格為糖友;
「糖尿病前期」代表胰島素代謝已紊亂,飯前空腹血糖介於100~126mg/dl,
此時只要妥善治療,仍可能完全痊癒;但若空腹血糖超過126,演變成「糖尿病」,就必須一輩子控制與照護,對於高血糖,你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調查顯示,2015年臺灣不到1分鐘、平均間隔55分9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糖尿病在2015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居第5位,分別是男性第6位、女性第3位;且依盛行率推估,罹病總人數已突破200萬大關,相當於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罹病。
中央健保署統計2015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約142萬人,一年醫療費用約256億。而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至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國約有227萬5,267名糖尿病病友,且每年估計以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此外,65歲以上族群,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有糖尿病,罹病率高達25%!根據以上數據,可見糖尿病不但已變成國病之一,且年齡越高者,罹病率越高。
不過,更讓專家憂心的是「糖尿病年輕化」的問題,這個以往好發於45歲以上的疾病,正快速地向下侵蝕未來的中堅國力。
含糖食物造成第二型糖尿病年輕化
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暨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說,現在彰化已立法禁止含糖飲料進入校園;除了彰化之外,也陸續有些民間機構在推動類似方案,希望能有效緩解肥胖與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
第二型糖尿病雖多少與遺傳有關,但以往多在45歲以後才被誘發,而近年因為肥胖太普及,在整個亞洲地區,第二型糖尿病年輕化已成趨勢。有些家庭是父、母得糖尿病,小孩未滿18歲就肥胖加上糖尿病,這種情況除了遺傳之外,更重要的誘發因素很可能與「全家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然而,據調查年輕就罹病的死亡率及併發症風險,都比年長者高,所以「糖尿病年輕化」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糖尿病是一旦罹患就無法完全治癒,只能「控制」的疾病,一人罹病對病患身心,甚至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都有影響,更別提其併發症最嚴重可能導致截肢、洗腎。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2015年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較2014年的第10位,往上爬升一個順位,健保署統計2015年因慢性腎衰竭就醫人數約為26萬人,一年醫療費用約469億元(含洗腎)。
目前政府推動「糖尿病照護網」已趨完整,近年死亡率也有下降,但都是事後補救之道。若以每年2萬5千名新增糖尿病患的速度來估算,未來它對於國人健康的侵蝕、健保資源的消耗還是非常驚人!比起病後亡羊補牢,不如早點意識到糖尿病的威脅性,從預防「糖尿病家庭」開始做起,就有機會避免沈重的負擔。
對「高血糖」要有警覺,糖尿病前期仍可治癒
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傅家保指出,每年有高達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正式升格為糖友。「糖尿病前期」代表胰島素代謝已經紊亂,但經過妥善治療還是可能完全痊癒;但若演變成「糖尿病」,就必須一輩子控制與照護,所以對於「高血糖」的症狀,民眾不應輕忽。
糖尿病「前期」或「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有明顯症狀時,可能已接近中期,就是快要出現併發症的階段,甚至「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症狀發生時,也已罹病好一陣子,所以「高血糖」是早期非常重要的蛛絲馬跡!
很多人看健檢報告中的血糖過高,看過就忘,以為「少吃甜食就好」,後續沒有積極處理,結果不知不覺高血糖惡化成糖尿病。想要避免糖尿病,務必「客觀化重視數值」。
以下是確診糖尿病的指標,「只要有1項符合」即為糖尿病:
□「飯前空腹血糖」超過 126mg/dl。
□「75克口服葡萄糖水耐受測試」,第120分鐘超過200mg/dl。
□「糖化血色素」(3個月內包括飯前與飯後血糖的綜合指數)超過6.5%。
□「有高血糖症狀」(包括三多一少,多尿、多吃、多喝,體重減輕等症狀),且「隨機血糖」超過200mg/dl。
傅家保醫師指出,因血糖隨時在變化,所以前兩項通常會間隔約一週,再到醫院驗第二次來確診。
杜思德院長分析,「糖尿病前期」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在40歲以上的成人免費健檢及一般驗血報告中,都有「飯前空腹血糖」這基本項目,定義上此項超過126mg/dl就是糖尿病,但問題是在100~126 mg/dl這個灰色地帶,血糖偏高,但未達診斷標準,就容易忽略追蹤。
也就是說,雖然4指標中的任1項成立即為糖尿病,但只驗「飯前血糖」這一項會讓人以為只是血糖偏高而已,沒有糖尿病,事實上,若再驗其他三項,就可能發現罹病。
為了補足這盲點,杜思德院長呼籲健檢發現飯前血糖在100~126mg/dl者,要轉介家醫科、新陳代謝科再驗「糖化血色素」或「75克口服葡萄糖水耐受測試」,確認自己是否為「糖尿病前期」,尤其肥胖族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代謝症候群的讀者,更要多加留意!他也期望未來在免費成人健檢中加驗「糖化血色素」,這樣的策略有益於更早期、更精準地揪出糖尿病。
《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2月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別懼怕!胰島素注射有訣竅
◎封面主題:糖友怎麼避免「神經病變」?
◎smart醫療:毛囊炎、汗疹、青春痘,別再傻傻分不清!
◎特別企劃:讓身體暖起來,湯方隨手喝
◎元氣生活:中風後復建,別忘了身心平衡
*更多精采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http://www.healthforall.com.tw/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等你加入!有更多健康資訊及贈獎問答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forall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