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糖尿病治療新趨勢

不少糖尿病友誤以為施打胰島素等同被宣判「病況嚴重、進入末期」,
甚至認為施打後可能引發洗腎風險……,醫師澄清這是錯誤觀念!
其實,提早施打適合的胰島素,不僅能保護胰島細胞維持正常功能,
控制血糖的效果也比口服藥物來得好。

糖尿病治療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近年有新的發展趨勢,不只治標、降血糖,更要固本、保護體內的胰島細胞。過去大眾總認為吃藥傷肝腎,若醫師建議糖尿病患施打胰島素,患者更常擔心自己是否已到了糖尿病末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及屏東李氏聯合診所醫師李洮俊呼籲病友及家屬,服藥或打胰島素能幫助糖尿病友控制血糖,也可保護身體的胰島細胞,配合醫囑才能和疾病和平共處,而非讓併發症纏身。

糖尿病年輕化,胰島素治療夯



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患確診年齡有下降趨勢,許多病友確診時才20~30歲,倘若沒有及早保護好胰島細胞,可能在40、50歲中壯年時就喪失胰島功能、出現各種糖尿病併發症。

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上,近年來興起一股新的趨勢,跟傳統治療策略有所不同。傳統治療的策略,會提早使用胰島素促釋劑刺激胰島細胞分泌,以降低血糖。然而,過度刺激僅存的胰島細胞工作,雖然短時間可以降低血糖,但容易加速胰島細胞凋亡,反而導致身體提早失去胰島功能。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師會將胰島素促釋劑,放在較後線的治療。取而代之的,是採取各種胰島細胞保護的策略,來控制血糖。

根據一項歷年來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所進行的最大規模、歷時最久的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於初次確診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大約只剩下50%,隨著病程進展,每年會持續下降4%。也就是說,一位糖尿病患確診10年之後,他的胰島細胞功能大約只剩下10%。這時候,單純口服用藥往往不足控制血糖。病人可能需要每日施打多次胰島素,才能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因此,廖國盟醫師指出,治療糖尿病成功的關鍵,不僅是要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同時也要積極地保護功能不足的胰島細胞。

至於如何積極地保護功能不足的胰島細胞呢?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診斷為糖尿病的初期時,給予短時間,積極的胰島素治療,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改善胰島素的功能,甚至在未來的一到兩年時間,不需要任何藥物,也能將血糖控制達標。相較於傳統治療,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有兩倍的機會,能讓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使用藥物就能達到血糖控制良好的程度。

《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2月號更多精彩文章
◎封面主題:別懼怕!胰島素注射有訣竅
◎封面主題:糖友怎麼避免「神經病變」?
◎smart醫療:毛囊炎、汗疹、青春痘,別再傻傻分不清!
◎特別企劃:讓身體暖起來,湯方隨手喝
◎元氣生活:中風後復建,別忘了身心平衡
*更多精采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http://www.healthforall.com.tw/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等你加入!有更多健康資訊及贈獎問答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forall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