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毅。誠實面對生活的片段
周書毅,是天生屬於舞台的,不管是創作、或是身體語言。從舞蹈肢體出發,嘗試多元結合的表演形態,甚至成立「下一個編舞計畫」,用微薄的力量與希望,挖掘更多的潛力股,你無法不睜開雙眼,關注周書毅的下一步。
台灣擁有很多技巧優異的舞者,周書毅是其中之一,然面對創作像是一種面對生活的直接力道,深深的打開周書毅對於舞蹈的熱情。「高中時初嚐創作、19歲第一次在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作正式的售票演出,10年過去了,我清楚的知道很喜歡舞蹈,但依然在每一次小小的演出重新刺激我為何創作。」大大小小的走一遭,曾經因身體狀況中斷一年,2005年參與陳武康、蘇威嘉「驫舞劇團」、2006年答應知名舞蹈家羅曼菲演出雲門2《春鬥2006》、2008年與「稻草人現代舞團」合作〈月亮上的人——安徒生〉,然而與一般舞者不同的是,他嘗試用創作面對外界與現實的難關。舞蹈對周書毅而言不只是美,而是這門藝術可以do omething,一種更接近人與人溝通的方式。
用力活在當下
身為一個創作者,總不免論及所謂台灣文化的立足點,當西方主義影響了各個層面,舞蹈自然無可避免。回應這樣的命題,周書毅提到當他帶著《從身體出發》到丹麥參賽時,不免俗地被評審問及所謂的台灣文化是什麼?他告訴評審台灣是個多元文化融合國家,因此舞蹈對他而言早已沒有東西方之分,也不想以此作為操作的議題,因為在面對的同時,早就已經成為一種觀看、交流的方式彼此影響著。多元文化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跡,而周書毅僅想用身體語言去貼近生活的表達。就像是《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的作品,以充滿神祕色彩的《波麗露》,迷濛的音色與循環的節奏,像是熱情的因子撩撥著所有為此著迷的人,在充滿異國風格的音樂中,周書毅用傳統復古的樣式與抽象的肢體語言,表達出生命的悲喜與記憶。
有人總說舞蹈難讓人真正瞭解,對周書毅而言,任何事情都有懂與不懂的落差,因此創作應該讓舞蹈變成很簡單的事情,「你我都有身體,亞洲人其實是很少談論觸碰這件事情,然而舞蹈卻是無時無刻都在討論身體語言。」舞蹈就是要擷取語言,闡述內心關照。當殘酷的現實總在人生不斷上演,周書毅想用美去真實呈現生活的各種面向,雖然最辛苦的事情是舞蹈難以面對商業也害怕面對商業,於是,他必須用不同的方式打開市場,試著從中挑戰極限。就像是周書毅曾於平價品牌廣告中現身,導演羅品喆在這支廣告中給予極大的創作權,在雙方不斷的討論與交流下,最終產生極佳的表現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期待打開編舞創作的美好風
新生代、台灣之光,對周書毅而言是負面的、很可怕的事情,談到成功言之過早,突破的定義也並不僅限於身體語言的表達,而是「溝通」,能不能透過創作打開這個無語言的藝術,別人如何看待你的作品,就像是舞蹈旅行的演出,沒有搭台架燈,讓舞者走出去,打破劇場的限制就是一種突破。「我常覺得創作這件事情就是多開了一扇小小的窗戶,這個入口變大了一點,可以看到一個view。」就像是近期與河床劇團合作的演出《周先生的最後一天》,一個房間面對一位觀眾,與其他創作者不同的是,周書毅事前與每位觀眾溝通並設定成28場的Interview,每場演出就像是一個傳記,像是活了28次、又死了28次,觀眾與舞者的界限挪移了,不管是表演者或觀眾都是一種觀看經驗的突破。一路走來的轉變,周書毅坦言都是更加地認識這個環境與社會,認識自己堅持的一切,於是能用更誠實、真心的面對每一場演出。
人們賦予新銳編舞家稱號,周書毅認為,舞蹈現階段依然存在各種限制,但也因為創作讓他懷抱著希望。創作之外更發起創作編舞平台《下一個編舞計畫》,邀集線上新銳舞者,共同創作這個世代的作品,補足失衡,積極打開舞蹈界限的可能性以及編舞創作的開發。「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又如何!我先問了自己有沒有意義,對我來說意義還是超乎期待的高,有了意義也就有動力去找資金,所以我告訴自己還要往下一階段繼續努力。」
即便人們所認知的成功,對周書毅而言也只是個開始,「舞蹈還有很多的入口要打開。我不會相信我已經成功了。」採訪的當下,周書毅認為又再度讓他檢視自己如何看待創作,雖然這過程的辛苦無以名狀,既然怎麼樣都想不透,那就將深陷生活之中的困境用創作去積極面對吧!
最後的取鏡,沒有音樂、沒有背景,周書毅在寧靜之中,用舞蹈劃下句點,這當中,腦中浮現2012的最新演出《重演—在記得以前》,一種探索時間與生命的演化,像是呼應著當下的氛圍,有著極深刻、堅毅的一股力量,誕生。
●周書毅的創意思考術
就是La Vie吧!生活是很兩極化的,對我來說,能否啟發創作的熱情往往是生活中最辛苦的部分,這樣的辛苦也能保持住我的熱情、刺激我用創作回應生命的意義。
●About周書毅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受到已逝舞蹈家羅曼菲的賞識,被表演藝術雜誌《PAR》形容為早慧而閃亮的舞者,2003年開始獨立編舞的創作生涯,曾赴紐約及巴黎等地進行駐村創作。2009年,作品《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獲選英國Global Dance Contest首獎,2010年於英國「Sadler's Wells Theater」演出,十月獲邀至紐約市立中心秋季舞蹈節演出,同年《從身體出發》榮獲丹麥「Cross connection ballet」編舞大賽銅牌。2011年成立【周先生】團隊,正式開啟與舞者們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未來計畫。2012年受邀第40屆香港藝術節亞太舞蹈平台,發表全新獨舞《關於活著這一件事》。
>>更多周書毅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2年8月號】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wow! la vie
在攝影棚拍照時,周書毅即興地舞出與物件、空間的對話。
作品《關於活著這一件事》。
台灣擁有很多技巧優異的舞者,周書毅是其中之一,然面對創作像是一種面對生活的直接力道,深深的打開周書毅對於舞蹈的熱情。「高中時初嚐創作、19歲第一次在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作正式的售票演出,10年過去了,我清楚的知道很喜歡舞蹈,但依然在每一次小小的演出重新刺激我為何創作。」大大小小的走一遭,曾經因身體狀況中斷一年,2005年參與陳武康、蘇威嘉「驫舞劇團」、2006年答應知名舞蹈家羅曼菲演出雲門2《春鬥2006》、2008年與「稻草人現代舞團」合作〈月亮上的人——安徒生〉,然而與一般舞者不同的是,他嘗試用創作面對外界與現實的難關。舞蹈對周書毅而言不只是美,而是這門藝術可以do omething,一種更接近人與人溝通的方式。
用力活在當下
身為一個創作者,總不免論及所謂台灣文化的立足點,當西方主義影響了各個層面,舞蹈自然無可避免。回應這樣的命題,周書毅提到當他帶著《從身體出發》到丹麥參賽時,不免俗地被評審問及所謂的台灣文化是什麼?他告訴評審台灣是個多元文化融合國家,因此舞蹈對他而言早已沒有東西方之分,也不想以此作為操作的議題,因為在面對的同時,早就已經成為一種觀看、交流的方式彼此影響著。多元文化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跡,而周書毅僅想用身體語言去貼近生活的表達。就像是《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的作品,以充滿神祕色彩的《波麗露》,迷濛的音色與循環的節奏,像是熱情的因子撩撥著所有為此著迷的人,在充滿異國風格的音樂中,周書毅用傳統復古的樣式與抽象的肢體語言,表達出生命的悲喜與記憶。
有人總說舞蹈難讓人真正瞭解,對周書毅而言,任何事情都有懂與不懂的落差,因此創作應該讓舞蹈變成很簡單的事情,「你我都有身體,亞洲人其實是很少談論觸碰這件事情,然而舞蹈卻是無時無刻都在討論身體語言。」舞蹈就是要擷取語言,闡述內心關照。當殘酷的現實總在人生不斷上演,周書毅想用美去真實呈現生活的各種面向,雖然最辛苦的事情是舞蹈難以面對商業也害怕面對商業,於是,他必須用不同的方式打開市場,試著從中挑戰極限。就像是周書毅曾於平價品牌廣告中現身,導演羅品喆在這支廣告中給予極大的創作權,在雙方不斷的討論與交流下,最終產生極佳的表現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期待打開編舞創作的美好風
新生代、台灣之光,對周書毅而言是負面的、很可怕的事情,談到成功言之過早,突破的定義也並不僅限於身體語言的表達,而是「溝通」,能不能透過創作打開這個無語言的藝術,別人如何看待你的作品,就像是舞蹈旅行的演出,沒有搭台架燈,讓舞者走出去,打破劇場的限制就是一種突破。「我常覺得創作這件事情就是多開了一扇小小的窗戶,這個入口變大了一點,可以看到一個view。」就像是近期與河床劇團合作的演出《周先生的最後一天》,一個房間面對一位觀眾,與其他創作者不同的是,周書毅事前與每位觀眾溝通並設定成28場的Interview,每場演出就像是一個傳記,像是活了28次、又死了28次,觀眾與舞者的界限挪移了,不管是表演者或觀眾都是一種觀看經驗的突破。一路走來的轉變,周書毅坦言都是更加地認識這個環境與社會,認識自己堅持的一切,於是能用更誠實、真心的面對每一場演出。
人們賦予新銳編舞家稱號,周書毅認為,舞蹈現階段依然存在各種限制,但也因為創作讓他懷抱著希望。創作之外更發起創作編舞平台《下一個編舞計畫》,邀集線上新銳舞者,共同創作這個世代的作品,補足失衡,積極打開舞蹈界限的可能性以及編舞創作的開發。「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又如何!我先問了自己有沒有意義,對我來說意義還是超乎期待的高,有了意義也就有動力去找資金,所以我告訴自己還要往下一階段繼續努力。」
即便人們所認知的成功,對周書毅而言也只是個開始,「舞蹈還有很多的入口要打開。我不會相信我已經成功了。」採訪的當下,周書毅認為又再度讓他檢視自己如何看待創作,雖然這過程的辛苦無以名狀,既然怎麼樣都想不透,那就將深陷生活之中的困境用創作去積極面對吧!
最後的取鏡,沒有音樂、沒有背景,周書毅在寧靜之中,用舞蹈劃下句點,這當中,腦中浮現2012的最新演出《重演—在記得以前》,一種探索時間與生命的演化,像是呼應著當下的氛圍,有著極深刻、堅毅的一股力量,誕生。
●周書毅的創意思考術
就是La Vie吧!生活是很兩極化的,對我來說,能否啟發創作的熱情往往是生活中最辛苦的部分,這樣的辛苦也能保持住我的熱情、刺激我用創作回應生命的意義。
●About周書毅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受到已逝舞蹈家羅曼菲的賞識,被表演藝術雜誌《PAR》形容為早慧而閃亮的舞者,2003年開始獨立編舞的創作生涯,曾赴紐約及巴黎等地進行駐村創作。2009年,作品《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獲選英國Global Dance Contest首獎,2010年於英國「Sadler's Wells Theater」演出,十月獲邀至紐約市立中心秋季舞蹈節演出,同年《從身體出發》榮獲丹麥「Cross connection ballet」編舞大賽銅牌。2011年成立【周先生】團隊,正式開啟與舞者們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未來計畫。2012年受邀第40屆香港藝術節亞太舞蹈平台,發表全新獨舞《關於活著這一件事》。
>>更多周書毅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2年8月號】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wow! la vie
在攝影棚拍照時,周書毅即興地舞出與物件、空間的對話。
作品《關於活著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