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疫苗時程一覽表 公費&自費一起打,提升自我保護力

初來到這個世界,寶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疫苗,為自己的身體多增加抗體,以抵抗外來的各種病菌。除了國健署制定的公費疫苗,還有些需要爸媽額外自費的疫苗,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必要時讓寶寶施打,以達到更完整的保護力。

寶寶疫苗時程一覽表 公費&自費一起打,提升自我保護力
寶寶出生6個月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下降,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卓郁皓表示,幼童若不慎感染到疾病,不但自己生病,還有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施打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能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感染,「公費和自費疫苗加起來就有10幾支要打,透過這些疫苗,為寶寶體內增加更多抗體,即使不小心被傳染,也能避免症狀過於嚴重。」

而在施打任何一種針劑前,醫師會進行完整的評估工作,才會允許寶寶接種。卓郁皓醫師提到,除非寶寶有發燒等急性疾病,否則在一般情況下,都能正常接種,「倘若寶寶不幸確診,只要身體狀況已好轉,皆不會影響正規疫苗,但針對特殊狀況的寶寶,如有在服用類固醇藥物,或是曾因疾病如川崎症或MISC(兒童發系統發炎症候群)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者,須經由醫師評估再決定接種時程。

疫苗施打時程.自費疫苗為何建議打?
打開寶寶手冊中的疫苗接種卡,爸媽會發現,寶寶在學齡前,光公費就有將近20支疫苗要打,再加上自費疫苗、流感疫苗,和今年新增加的新冠疫苗,數量又更多了!以下整理出一張表格,讓爸媽清楚了解疫苗的施打時程,同時告訴你,為何這些自費疫苗建議施打。

寶寶疫苗時程一覽表 公費&自費一起打,提升自我保護力
黑色:公費疫苗;紅色:自費疫苗

口服輪狀疫苗
此款屬於腸胃型疫苗,不同於其他肌肉注射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需透過口服才能發揮其效果,卓郁皓醫師提到,5歲以下的孩子,如遭受輪狀病毒感染,恐會造成嚴重的噁吐、腹瀉,甚至是脫水症狀,需要送往醫院打點滴處理,極少數會出現像是癲癇等併發症。

市面上有兩種劑型可選擇,保護力相當,只要確實服用,可預防孩子因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少數寶寶會在服用後出現輕微的腹瀉,爸媽只需多加觀察,不必過於擔心。
.2劑型:出生滿6週,第二劑間隔4週以上
.3劑型:出生滿6週,第二、三劑各間隔4至10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