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愛搗蛋!眨眼、甩頭、抖動肩膀,是妥瑞氏症的求救訊號!
孩子總是眨眼、甩頭、抖動肩膀、做鬼臉?發出清喉嚨、尖叫聲及吸鼻子等不自主聲音,要注意了!孩子不是調皮搗蛋、故意要引人注目,他可能正在發出求救訊號!
8歲男童小華(化名)是健康活潑的孩子,但從半年前開始,就陸陸續續地出現眨眼、甩頭、抖動肩膀的表現,媽媽提到弟弟感冒很久都好不了,因為常聽到他在清喉嚨清痰聲;老師也跟媽媽反映男童上課一直發出聲音和亂動,影響學習。
媽媽表示:「一開始帶去診所看診時,被診斷是過敏,但吃藥一段時間後也不見好轉,孩子症狀時好時壞,他困擾,我們家長也很擔心。」
後來,媽媽決定帶小華到醫院兒科求診,醫師詳細檢查後鑑別診斷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經過藥物治療並給予相關衛教,症狀獲得改善,老師也稱讚進步很多,讓小華開心不已,學習狀況也越來越進步。
妥瑞氏症狀常在青春期達到高峰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郭思辰指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抽動症候群,為神經發展性疾病,而非精神疾病,成因可能源自於兒童期發育之大腦基底核多巴胺的高反應性。症狀包含發出清喉嚨、尖叫聲及吸鼻子等不自主聲音,和重覆性的眨眼、甩頭、聳肩、揉搓鼻子、做鬼臉等不自主動作,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穢語、肢體大幅度擺動的情形。
好發年齡通常在 5 至 6 歲、10 至 12 歲症狀較為嚴重。青春期後約有 1/3 的病人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 1/3 的病人症狀會逐漸緩解,剩餘 1/3 病人症狀會持續到成人。
男性比例比女性高約 3 至 4 倍。不過,大多數的病人生長及發育史與一般人並無差異,臨床上除抽動表現外,其他神經學檢查大都正常。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常被誤診為氣喘、眼睛過敏或呼吸道症候群等,目前診斷主要是藉由詳細的病史及臨床症狀來判斷,無法經由特定檢查確定。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病程中曾出現多樣動作型抽動及一種或多樣聲語型抽動。
(2)抽動頻率時好時壞,時間已持續一年以上。
(3)症狀在十八歲以前出現。
(4)不是因為物質(如古柯鹼)使用之生理效應或其它疾病(如:亨丁頓舞蹈症、病毒後腦炎)所造成。
妥瑞氏症常伴隨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等共病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症狀時好時壞,也會因某些因素加重症狀表現,如:使用3C產品時(看電視、打遊戲等)、被告知不要動時、生病、睡眠不足、過度疲累、季節變化、負面情緒以及吃到含有咖啡因的食物(甜食、巧克力)等。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病人有 80% 以上會伴隨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強迫症、憂鬱、自我傷害的行為及睡眠異常等共病,因此必須持續觀察並告知醫師相關情況,必要時應積極接受治療,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
當小朋友的症狀已出現嚴重不適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或是抽動症狀頻繁到會影響人際關係、學校生活時,應儘速至小兒神經科醫師的門診就醫,以得到正確的評估與治療。妥瑞氏症目前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行為療法(認知訓練、對抗反應訓練、社會支持)。
孩子不是愛搗蛋,家人和老師的理解和陪伴是最重要的!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郭思辰表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抽動不是壞習慣,也不是常被誤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更不是調皮搗蛋、故意要引人注目的行為。大部分病人並不需要治療,但需要對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有正確觀念與對病童有更多理解,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
抽動一旦發作就很難壓抑下去,因此不建議刻意去制止這些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強行制止只會讓病人更緊張、不自在,進而使症狀變得更明顯,而孩子也容易因此在學校及日常生活感到壓力及委屈。
因此,對疾病有正確的了解及日常照護和陪伴特別重要,建議以鼓勵取代責備,減緩孩子的焦慮與壓力;培養孩子的興趣、遠離3C產品;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緩解症狀。
最重要的是家人、老師與同儕的陪伴,給予包容尊重,對病童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有正面的效果,才能讓孩子恢復笑容及自信。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3年12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4275
8歲男童小華(化名)是健康活潑的孩子,但從半年前開始,就陸陸續續地出現眨眼、甩頭、抖動肩膀的表現,媽媽提到弟弟感冒很久都好不了,因為常聽到他在清喉嚨清痰聲;老師也跟媽媽反映男童上課一直發出聲音和亂動,影響學習。
媽媽表示:「一開始帶去診所看診時,被診斷是過敏,但吃藥一段時間後也不見好轉,孩子症狀時好時壞,他困擾,我們家長也很擔心。」
後來,媽媽決定帶小華到醫院兒科求診,醫師詳細檢查後鑑別診斷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經過藥物治療並給予相關衛教,症狀獲得改善,老師也稱讚進步很多,讓小華開心不已,學習狀況也越來越進步。
妥瑞氏症狀常在青春期達到高峰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郭思辰指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抽動症候群,為神經發展性疾病,而非精神疾病,成因可能源自於兒童期發育之大腦基底核多巴胺的高反應性。症狀包含發出清喉嚨、尖叫聲及吸鼻子等不自主聲音,和重覆性的眨眼、甩頭、聳肩、揉搓鼻子、做鬼臉等不自主動作,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穢語、肢體大幅度擺動的情形。
好發年齡通常在 5 至 6 歲、10 至 12 歲症狀較為嚴重。青春期後約有 1/3 的病人抽動症狀會自然消失, 1/3 的病人症狀會逐漸緩解,剩餘 1/3 病人症狀會持續到成人。
男性比例比女性高約 3 至 4 倍。不過,大多數的病人生長及發育史與一般人並無差異,臨床上除抽動表現外,其他神經學檢查大都正常。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常被誤診為氣喘、眼睛過敏或呼吸道症候群等,目前診斷主要是藉由詳細的病史及臨床症狀來判斷,無法經由特定檢查確定。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病程中曾出現多樣動作型抽動及一種或多樣聲語型抽動。
(2)抽動頻率時好時壞,時間已持續一年以上。
(3)症狀在十八歲以前出現。
(4)不是因為物質(如古柯鹼)使用之生理效應或其它疾病(如:亨丁頓舞蹈症、病毒後腦炎)所造成。
妥瑞氏症常伴隨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等共病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症狀時好時壞,也會因某些因素加重症狀表現,如:使用3C產品時(看電視、打遊戲等)、被告知不要動時、生病、睡眠不足、過度疲累、季節變化、負面情緒以及吃到含有咖啡因的食物(甜食、巧克力)等。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病人有 80% 以上會伴隨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強迫症、憂鬱、自我傷害的行為及睡眠異常等共病,因此必須持續觀察並告知醫師相關情況,必要時應積極接受治療,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
當小朋友的症狀已出現嚴重不適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或是抽動症狀頻繁到會影響人際關係、學校生活時,應儘速至小兒神經科醫師的門診就醫,以得到正確的評估與治療。妥瑞氏症目前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行為療法(認知訓練、對抗反應訓練、社會支持)。
孩子不是愛搗蛋,家人和老師的理解和陪伴是最重要的!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郭思辰表示,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抽動不是壞習慣,也不是常被誤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更不是調皮搗蛋、故意要引人注目的行為。大部分病人並不需要治療,但需要對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有正確觀念與對病童有更多理解,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
抽動一旦發作就很難壓抑下去,因此不建議刻意去制止這些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強行制止只會讓病人更緊張、不自在,進而使症狀變得更明顯,而孩子也容易因此在學校及日常生活感到壓力及委屈。
因此,對疾病有正確的了解及日常照護和陪伴特別重要,建議以鼓勵取代責備,減緩孩子的焦慮與壓力;培養孩子的興趣、遠離3C產品;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緩解症狀。
最重要的是家人、老師與同儕的陪伴,給予包容尊重,對病童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有正面的效果,才能讓孩子恢復笑容及自信。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3年12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