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新手爸媽18個NG育兒法
滿心歡喜迎接家中新成員後,父母亦得開始擔負起照顧寶寶的責任,尤其對新手爸媽而言,許多狀況皆為第一次遇到,不免會手忙腳亂好一陣子,甚至無意中使用錯誤的照顧方法……有鑑於此,本文邀請專家解析常見的NG育兒狀況,讓父母擁有正確的育兒觀念及做法。
對於經常遇到錯誤的育兒方式,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李佳容根據臨床經驗指出:「時常看見家長擔心寶寶著涼,替孩子穿了很多件衣服,造成孩子熱到出汗。」除此,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頭型美觀,特地讓寶寶趴睡,卻忽略可能導致孩子口鼻被悶住而窒息的危險。另外,孩子喝完奶後一定要喝水漱口也很常見,又或者孩子經常哭鬧,有些照顧者將平安符直接掛在他的脖子,但小孩玩耍時可能會不小心拉扯,甚至勒到頸子。
正確育兒法,爸媽知多少?
無論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育兒方法,或周遭親友異口同聲稱讚的照顧方式,不見得全都正確。到底哪些是常見的錯誤育兒法?不妨先聽聽小兒科醫師的解析,避免因為錯誤的照顧方式而影響寶寶健康。
1母奶寶寶黃疸時,最好停喝?
吃得夠、小便量夠,黃疸會下降
母奶寶寶之所以會出現黃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寶寶剛出生時,媽媽的奶量較少,加上寶寶的吸吮能力不佳,因此,喝到的奶量較少而引起黃疸。李佳容醫師表示,鼓勵媽媽多親餵,當孩子吃得夠、小便量足夠,黃疸會逐漸下降。其次,如果母奶寶寶持續出現黃疸情況,是因為母奶所含的成分會干擾黃疸下降,除非新生兒的黃疸數值極高,甚至接近必須進行換血治療,才會建議停餵母奶數天,否則不需要因為寶寶黃疸而停餵母奶。
2睡覺開燈能睡得更安穩?
不一定!
剛出生的新生兒尚無晝夜之分,在睡覺時開著燈,不見得會令他有安全感、睡得更安穩。然而,建議爸媽可以在白天開燈、晚上關燈或開小燈,訓練寶寶分辨白天與夜晚的不同,養成規律的日夜作息。
3全身包緊緊才不會被驚嚇?
包巾包著較有安全感
出生1、2個月的嬰兒會有驚嚇反射,用包巾包著他的手與身體會使他較有安全感,睡得安穩。不過,有些孩子出生1個月後即不願意被包巾包著,父母必須視孩子的狀況而定。但原則上,寶寶出生2個多月後驚嚇反射會逐漸消失,此時不一定要包包巾。另外,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會用手抓傷臉,幫孩子包手套,其實待孩子滿月後就不用再包手套,讓他學習用手探索這個陌生的環境。
4早點讓孩子學站和走,有助發展?
容易站不穩或站不起來
孩子仍在學爬階段,有些家長卻急著讓孩子學站、學走,又或者孩子發展到學習站和走時,父母卻認為要多爬才能刺激感覺統合,強硬要求孩子爬。對此,李佳容醫師強調,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視孩子各階段發展而給予適合的訓練與學習。如果發展還沒到走的階段,即使家長要求孩子站,由於腿部較無力,也容易站不穩,甚至站不起來。
5寶寶喝完奶後要喝水?
4個月前不需要額外喝水
寶寶喝完奶後,有些照顧者會讓他喝一些水,以達到漱口的目的。不過,原則上4個月前的嬰兒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李佳容醫師說明:「無論母奶或配方奶,已含九成的水分,家長在幫寶寶換尿布時也不難發現尿布很快就濕了。」因此,建議寶寶4個月後開始練習吃副食品,且副食品的量逐漸增加、奶量逐漸減少時,再讓孩子練習喝水較妥當。
6讓孩子吃飯配電視?
聲光效果易讓孩子分心
有些家長會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認為這會使孩子願意乖乖坐好、比較好照顧,甚至邊吃邊玩或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事實上,這些聲光效果容易造成孩子分心,食物含在嘴裡忘記咀嚼,不僅一頓飯吃得很久,甚至增加蛀牙風險。再者,不應讓3C產品取代父母或照顧者的角色,故不建議這麼做。
7寶寶午覺睡到飽?
可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
當孩子已經建構日夜週期時,有些家長會讓孩子的午覺從中午2點睡到5點,使得孩子直到晚上11點,甚至12點才有睡意,對此,李佳容醫師表示,午覺時間可依孩子的狀況而定,如果孩子身體不適,讓他睡久一點無妨。一般來說,孩子大約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即可,以免影響夜間睡眠。此外,盡量讓孩子於晚上9點前就寢,早上約7、8點起床。
通常孩子在白天有較多活動,可避免日夜作息顛倒,大人在照顧上亦較輕鬆。另外,孩子的睡眠習慣也會受到爸媽的影響,如果父母習慣晚上12點,甚至1點才睡,且家裡一直維持明亮或嘈雜的氣氛,也會較難養成孩子早睡的習慣。
8每天都要幫孩子洗澡?
夏季天天洗,冬季至少2天洗1次
即使孩子待在家裡沒有外出,還是會流汗、身上出現皮脂屑等,仍需要清潔、保持衛生。因此,容易出汗的夏天,建議每天洗1次;冬天則由於氣候寒冷,雖不必天天洗澡,但最少2天洗1次。
9衣服穿越多越不容易著涼?
大人穿幾件,小孩穿幾件+薄外套
孩子的手與四肢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因此,當他的手摸起來冰冰涼涼時,不代表他會冷,應摸他的背部較準確。如果背部摸起來很溫暖,代表孩子不會冷,但可以幫他做局部保暖,像是穿長褲、加手套與穿襪子,或是幫他的肚子再多圍一條肚圍等,通常大人穿幾件衣服,孩子也大約穿幾件,然後再加一件包巾或多穿一件薄外套。別幫孩子穿太多或太厚,以免流汗造成背部或脖子長濕疹。
10讓寶寶趴睡,頭型才好看?
恐提升嬰兒猝死症風險
很多父母希望寶寶的頭型美觀,會讓孩子趴睡,甚至大費周章準備趴睡枕。對此,無論美國兒科醫學會或臺灣兒科醫學會皆不建議讓寶寶趴睡,雖然趴睡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睡得也較安穩,但卻可能造成嬰兒猝死症風險。特別到了冬天,由於棉被較厚重,寶寶趴睡時恐增加窒息的風險;若寶寶溢奶,趴睡也容易吸入呼吸道而嗆到,引發危險。另外,即使坊間有所謂的趴睡枕,仍有導致寶寶窒息的疑慮,不建議使用。
11寶寶打噴嚏表示會冷?
鼻腔管徑較狹窄,少許分泌物容易打噴嚏
寶寶的鼻腔尚未發育成熟,因而管徑較為狹窄,可能因鼻腔有少許分泌物而容易打噴嚏,但不代表是感冒或覺得冷。另外,有些寶寶喝完奶、拍完嗝後讓他躺著,由於一些液體殘留在鼻腔內,可能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也不見得是感冒或鼻塞。原則上,只要沒發生溢奶或吐奶等狀況,父母稍微觀察一下即可。
12滿月剃胎髮,以後頭髮長得快?
沒有影響
在傳統習俗中,嬰兒出生24日或滿月這天要剃胎髮,除了為寶寶取個好兆頭,也會讓他將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密。基本上,剃頭對於將來頭髮的生長快或慢完全無任何影響。再者,無論是否剃頭,出生的頭髮會逐漸被替換掉。至於孩子將來頭髮的濃密程度,則與父母的髮量遺傳有關。
13寶寶肚子鼓鼓的,是脹氣嗎?
孩子平躺,檢查肚子是外擴或凸起
由於孩子的腹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因而腹部外觀看起來大大的。但肚子大與脹氣有時難以區分,李佳容醫師解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即是讓孩子平躺,當他的腹部沒有用力時肚子呈現外擴,而不是往上凸的狀況,且摸起來軟軟的,代表正常。」若孩子平躺時,肚子往上凸,且皮膚看起來緊緊的、白白亮亮的,加上他感到不舒服、食慾較差,則可能是脹氣。
由於孩子的腸胃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出現脹氣情況,改善脹氣的方法除了在孩子喝完奶後充分拍嗝助於排氣,當寶寶因為脹氣不適時,大人可將掌心置於其腹部,採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
14為何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
多因腸絞痛引起
多數出生6週至2個月大的寶寶容易發生腸絞痛情況,發作時間主要在傍晚或半夜,引發原因目前仍不明。原則上,當寶寶在半夜哭鬧嚴重,哭了2、3個小時後彷若沒事的繼續喝奶或睡覺,白天活動狀況也良好,隔天半夜又發生同樣的情況,多為腸絞痛引起。如果寶寶哭得厲害,不妨改餵母奶試試能否改善。李佳容醫師說:「這是一個階段,父母必須耐心照護。不過,當孩子因為身體不適而哭鬧,甚至睡得不安穩,仍要觀察是腸絞痛,還是感冒等其他原因引起。
另外,通常寶寶到了6、7個月較不會出現腸絞痛,如果孩子因為腹痛而哭鬧,甚至合併嘔吐、面色蒼白、雙腿屈曲,甚至出現血便等症狀,須提高警覺恐是腸套疊,建議立刻就醫。
15趁孩子睡覺餵他吃東西?
視孩子年紀而定
剛出生的嬰兒可能會吃一下奶就睡,甚至含著奶睡,醒了再吃;到了3、4個月時,由於活動力變好,會想玩而不要睡,李佳容醫師指出:「此時可以趁孩子半夢半醒時餵他喝奶,會喝得比較多。」當孩子再大一點進入副食品階段,吃飯時應讓他坐著吃,因為食物需要咀嚼,在他精神好的時候,吃飯會吃得比較好,避免邊打瞌睡邊吃,以免嗆到。
16發燒時,先餵孩子吃退燒藥?
高於38℃,評估狀況給退燒藥
發燒定義是體溫高於38℃,除非孩子有心臟病、貧血、慢性肺疾病或新陳代謝疾病等問題,否則孩子發燒38℃時,不一定要馬上讓他吃退燒藥。如果高於38℃,可評估狀況給予退燒藥。退燒藥的作用是緩解身體不適,讓孩子覺得比較舒服,通常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有母親抗體保護,不太會發燒,一旦有發燒情況則需立刻帶孩子就醫,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另外,4個月內的寶寶量耳溫比較需要技巧,因此,建議量肛溫較準確。
17寶寶好可愛,親親小臉沒關係?
易將口腔的細菌與病毒傳染給寶寶
小寶寶超可愛,加上皮膚Q彈水嫩,大人常忍不住親一下。然而,成人的口腔充滿細菌與病毒,無論與寶寶嘴碰嘴親親或親寶寶的臉頰,都可能傳染疾病給寶寶,包括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諾輪病毒、輪狀病毒等。另外,有些家長會教小孩Kiss Bye,由於擔心孩子吃到手上的細菌,亦不建議這麼做。
18將米精、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
應訓練孩子不同的進食方式
進入副食品階段,有些照顧者會將調好的米精或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李佳容醫師提醒:「吃副食品的目的是要訓練孩子不同進食方式,應用湯匙餵食,而不是放到奶瓶裡餵孩子吃。」另外,孩子1歲之後應逐漸減少奶量,漸漸增加副食品的量,甚至成為主食。
至於有些媽媽擔心太早添加副食品會造成小孩過敏,直到6、7個月還沒讓孩子開始吃,這是錯誤的觀念。原則上,4個月寶寶若準備好了,即可讓他嘗試副食品,最晚6個月一定要添加,否則太晚進入副食品階段,造成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之後也會容易挑食。
細心掌握重點,溫柔呵護寶貝
在澄清常見的錯誤育兒方式後,在照顧寶寶上,李佳容醫師亦列出幾個重點提醒家長:
清潔口腔
即使寶寶還未長牙,當他喝完奶後,仍應以清潔的紗布巾來清潔口腔的奶垢;孩子長牙後,進食完後先以紗布巾清潔口腔再幫他刷牙,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大人回到家中,洗手再換衣服
當大人從外面回到家中,須先洗手、換衣服再抱寶寶,以免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孩子。另外,有感冒的家人應戴口罩,並盡量少接觸孩子。
大人避免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
家中的大人不要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以免影響孩子的支氣管。
大人的視線不能離開孩子
別讓小孩離開大人的視線,孩子不知道哪裡有危險,照顧者應隨時盯著小孩。即使3個月大的嬰兒還不會翻身,別因此認為將他放在沙發上沒關係,因為孩子可能在大人不注意時突然翻身並掉落地板,必須非常謹慎。
照顧孩子的責任既辛苦又重大,平常最好有家人協助替換,照顧者才不會過於疲累、甚至引發負面情緒。另外,家中大人的育兒方式與標準應一致,避免父母一套方式、公婆又是另一套方法,因照顧孩子的意見不同而經常爭執,影響家庭的和諧氣氛。
李佳容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研修醫師
現職: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對於經常遇到錯誤的育兒方式,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李佳容根據臨床經驗指出:「時常看見家長擔心寶寶著涼,替孩子穿了很多件衣服,造成孩子熱到出汗。」除此,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頭型美觀,特地讓寶寶趴睡,卻忽略可能導致孩子口鼻被悶住而窒息的危險。另外,孩子喝完奶後一定要喝水漱口也很常見,又或者孩子經常哭鬧,有些照顧者將平安符直接掛在他的脖子,但小孩玩耍時可能會不小心拉扯,甚至勒到頸子。
正確育兒法,爸媽知多少?
無論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育兒方法,或周遭親友異口同聲稱讚的照顧方式,不見得全都正確。到底哪些是常見的錯誤育兒法?不妨先聽聽小兒科醫師的解析,避免因為錯誤的照顧方式而影響寶寶健康。
1母奶寶寶黃疸時,最好停喝?
吃得夠、小便量夠,黃疸會下降
母奶寶寶之所以會出現黃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寶寶剛出生時,媽媽的奶量較少,加上寶寶的吸吮能力不佳,因此,喝到的奶量較少而引起黃疸。李佳容醫師表示,鼓勵媽媽多親餵,當孩子吃得夠、小便量足夠,黃疸會逐漸下降。其次,如果母奶寶寶持續出現黃疸情況,是因為母奶所含的成分會干擾黃疸下降,除非新生兒的黃疸數值極高,甚至接近必須進行換血治療,才會建議停餵母奶數天,否則不需要因為寶寶黃疸而停餵母奶。
2睡覺開燈能睡得更安穩?
不一定!
剛出生的新生兒尚無晝夜之分,在睡覺時開著燈,不見得會令他有安全感、睡得更安穩。然而,建議爸媽可以在白天開燈、晚上關燈或開小燈,訓練寶寶分辨白天與夜晚的不同,養成規律的日夜作息。
3全身包緊緊才不會被驚嚇?
包巾包著較有安全感
出生1、2個月的嬰兒會有驚嚇反射,用包巾包著他的手與身體會使他較有安全感,睡得安穩。不過,有些孩子出生1個月後即不願意被包巾包著,父母必須視孩子的狀況而定。但原則上,寶寶出生2個多月後驚嚇反射會逐漸消失,此時不一定要包包巾。另外,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會用手抓傷臉,幫孩子包手套,其實待孩子滿月後就不用再包手套,讓他學習用手探索這個陌生的環境。
4早點讓孩子學站和走,有助發展?
容易站不穩或站不起來
孩子仍在學爬階段,有些家長卻急著讓孩子學站、學走,又或者孩子發展到學習站和走時,父母卻認為要多爬才能刺激感覺統合,強硬要求孩子爬。對此,李佳容醫師強調,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視孩子各階段發展而給予適合的訓練與學習。如果發展還沒到走的階段,即使家長要求孩子站,由於腿部較無力,也容易站不穩,甚至站不起來。
5寶寶喝完奶後要喝水?
4個月前不需要額外喝水
寶寶喝完奶後,有些照顧者會讓他喝一些水,以達到漱口的目的。不過,原則上4個月前的嬰兒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李佳容醫師說明:「無論母奶或配方奶,已含九成的水分,家長在幫寶寶換尿布時也不難發現尿布很快就濕了。」因此,建議寶寶4個月後開始練習吃副食品,且副食品的量逐漸增加、奶量逐漸減少時,再讓孩子練習喝水較妥當。
6讓孩子吃飯配電視?
聲光效果易讓孩子分心
有些家長會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認為這會使孩子願意乖乖坐好、比較好照顧,甚至邊吃邊玩或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事實上,這些聲光效果容易造成孩子分心,食物含在嘴裡忘記咀嚼,不僅一頓飯吃得很久,甚至增加蛀牙風險。再者,不應讓3C產品取代父母或照顧者的角色,故不建議這麼做。
7寶寶午覺睡到飽?
可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
當孩子已經建構日夜週期時,有些家長會讓孩子的午覺從中午2點睡到5點,使得孩子直到晚上11點,甚至12點才有睡意,對此,李佳容醫師表示,午覺時間可依孩子的狀況而定,如果孩子身體不適,讓他睡久一點無妨。一般來說,孩子大約睡半小時至1個鐘頭即可,以免影響夜間睡眠。此外,盡量讓孩子於晚上9點前就寢,早上約7、8點起床。
通常孩子在白天有較多活動,可避免日夜作息顛倒,大人在照顧上亦較輕鬆。另外,孩子的睡眠習慣也會受到爸媽的影響,如果父母習慣晚上12點,甚至1點才睡,且家裡一直維持明亮或嘈雜的氣氛,也會較難養成孩子早睡的習慣。
8每天都要幫孩子洗澡?
夏季天天洗,冬季至少2天洗1次
即使孩子待在家裡沒有外出,還是會流汗、身上出現皮脂屑等,仍需要清潔、保持衛生。因此,容易出汗的夏天,建議每天洗1次;冬天則由於氣候寒冷,雖不必天天洗澡,但最少2天洗1次。
9衣服穿越多越不容易著涼?
大人穿幾件,小孩穿幾件+薄外套
孩子的手與四肢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因此,當他的手摸起來冰冰涼涼時,不代表他會冷,應摸他的背部較準確。如果背部摸起來很溫暖,代表孩子不會冷,但可以幫他做局部保暖,像是穿長褲、加手套與穿襪子,或是幫他的肚子再多圍一條肚圍等,通常大人穿幾件衣服,孩子也大約穿幾件,然後再加一件包巾或多穿一件薄外套。別幫孩子穿太多或太厚,以免流汗造成背部或脖子長濕疹。
10讓寶寶趴睡,頭型才好看?
恐提升嬰兒猝死症風險
很多父母希望寶寶的頭型美觀,會讓孩子趴睡,甚至大費周章準備趴睡枕。對此,無論美國兒科醫學會或臺灣兒科醫學會皆不建議讓寶寶趴睡,雖然趴睡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睡得也較安穩,但卻可能造成嬰兒猝死症風險。特別到了冬天,由於棉被較厚重,寶寶趴睡時恐增加窒息的風險;若寶寶溢奶,趴睡也容易吸入呼吸道而嗆到,引發危險。另外,即使坊間有所謂的趴睡枕,仍有導致寶寶窒息的疑慮,不建議使用。
11寶寶打噴嚏表示會冷?
鼻腔管徑較狹窄,少許分泌物容易打噴嚏
寶寶的鼻腔尚未發育成熟,因而管徑較為狹窄,可能因鼻腔有少許分泌物而容易打噴嚏,但不代表是感冒或覺得冷。另外,有些寶寶喝完奶、拍完嗝後讓他躺著,由於一些液體殘留在鼻腔內,可能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也不見得是感冒或鼻塞。原則上,只要沒發生溢奶或吐奶等狀況,父母稍微觀察一下即可。
12滿月剃胎髮,以後頭髮長得快?
沒有影響
在傳統習俗中,嬰兒出生24日或滿月這天要剃胎髮,除了為寶寶取個好兆頭,也會讓他將來的頭髮長得又黑又密。基本上,剃頭對於將來頭髮的生長快或慢完全無任何影響。再者,無論是否剃頭,出生的頭髮會逐漸被替換掉。至於孩子將來頭髮的濃密程度,則與父母的髮量遺傳有關。
13寶寶肚子鼓鼓的,是脹氣嗎?
孩子平躺,檢查肚子是外擴或凸起
由於孩子的腹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因而腹部外觀看起來大大的。但肚子大與脹氣有時難以區分,李佳容醫師解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即是讓孩子平躺,當他的腹部沒有用力時肚子呈現外擴,而不是往上凸的狀況,且摸起來軟軟的,代表正常。」若孩子平躺時,肚子往上凸,且皮膚看起來緊緊的、白白亮亮的,加上他感到不舒服、食慾較差,則可能是脹氣。
由於孩子的腸胃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出現脹氣情況,改善脹氣的方法除了在孩子喝完奶後充分拍嗝助於排氣,當寶寶因為脹氣不適時,大人可將掌心置於其腹部,採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
14為何寶寶一到傍晚就哭鬧?
多因腸絞痛引起
多數出生6週至2個月大的寶寶容易發生腸絞痛情況,發作時間主要在傍晚或半夜,引發原因目前仍不明。原則上,當寶寶在半夜哭鬧嚴重,哭了2、3個小時後彷若沒事的繼續喝奶或睡覺,白天活動狀況也良好,隔天半夜又發生同樣的情況,多為腸絞痛引起。如果寶寶哭得厲害,不妨改餵母奶試試能否改善。李佳容醫師說:「這是一個階段,父母必須耐心照護。不過,當孩子因為身體不適而哭鬧,甚至睡得不安穩,仍要觀察是腸絞痛,還是感冒等其他原因引起。
另外,通常寶寶到了6、7個月較不會出現腸絞痛,如果孩子因為腹痛而哭鬧,甚至合併嘔吐、面色蒼白、雙腿屈曲,甚至出現血便等症狀,須提高警覺恐是腸套疊,建議立刻就醫。
15趁孩子睡覺餵他吃東西?
視孩子年紀而定
剛出生的嬰兒可能會吃一下奶就睡,甚至含著奶睡,醒了再吃;到了3、4個月時,由於活動力變好,會想玩而不要睡,李佳容醫師指出:「此時可以趁孩子半夢半醒時餵他喝奶,會喝得比較多。」當孩子再大一點進入副食品階段,吃飯時應讓他坐著吃,因為食物需要咀嚼,在他精神好的時候,吃飯會吃得比較好,避免邊打瞌睡邊吃,以免嗆到。
16發燒時,先餵孩子吃退燒藥?
高於38℃,評估狀況給退燒藥
發燒定義是體溫高於38℃,除非孩子有心臟病、貧血、慢性肺疾病或新陳代謝疾病等問題,否則孩子發燒38℃時,不一定要馬上讓他吃退燒藥。如果高於38℃,可評估狀況給予退燒藥。退燒藥的作用是緩解身體不適,讓孩子覺得比較舒服,通常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有母親抗體保護,不太會發燒,一旦有發燒情況則需立刻帶孩子就醫,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另外,4個月內的寶寶量耳溫比較需要技巧,因此,建議量肛溫較準確。
17寶寶好可愛,親親小臉沒關係?
易將口腔的細菌與病毒傳染給寶寶
小寶寶超可愛,加上皮膚Q彈水嫩,大人常忍不住親一下。然而,成人的口腔充滿細菌與病毒,無論與寶寶嘴碰嘴親親或親寶寶的臉頰,都可能傳染疾病給寶寶,包括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諾輪病毒、輪狀病毒等。另外,有些家長會教小孩Kiss Bye,由於擔心孩子吃到手上的細菌,亦不建議這麼做。
18將米精、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
應訓練孩子不同的進食方式
進入副食品階段,有些照顧者會將調好的米精或麥精放到奶瓶裡餵小孩吃,李佳容醫師提醒:「吃副食品的目的是要訓練孩子不同進食方式,應用湯匙餵食,而不是放到奶瓶裡餵孩子吃。」另外,孩子1歲之後應逐漸減少奶量,漸漸增加副食品的量,甚至成為主食。
至於有些媽媽擔心太早添加副食品會造成小孩過敏,直到6、7個月還沒讓孩子開始吃,這是錯誤的觀念。原則上,4個月寶寶若準備好了,即可讓他嘗試副食品,最晚6個月一定要添加,否則太晚進入副食品階段,造成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不高,之後也會容易挑食。
細心掌握重點,溫柔呵護寶貝
在澄清常見的錯誤育兒方式後,在照顧寶寶上,李佳容醫師亦列出幾個重點提醒家長:
清潔口腔
即使寶寶還未長牙,當他喝完奶後,仍應以清潔的紗布巾來清潔口腔的奶垢;孩子長牙後,進食完後先以紗布巾清潔口腔再幫他刷牙,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大人回到家中,洗手再換衣服
當大人從外面回到家中,須先洗手、換衣服再抱寶寶,以免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孩子。另外,有感冒的家人應戴口罩,並盡量少接觸孩子。
大人避免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
家中的大人不要抽菸或讓孩子吸二手菸,以免影響孩子的支氣管。
大人的視線不能離開孩子
別讓小孩離開大人的視線,孩子不知道哪裡有危險,照顧者應隨時盯著小孩。即使3個月大的嬰兒還不會翻身,別因此認為將他放在沙發上沒關係,因為孩子可能在大人不注意時突然翻身並掉落地板,必須非常謹慎。
照顧孩子的責任既辛苦又重大,平常最好有家人協助替換,照顧者才不會過於疲累、甚至引發負面情緒。另外,家中大人的育兒方式與標準應一致,避免父母一套方式、公婆又是另一套方法,因照顧孩子的意見不同而經常爭執,影響家庭的和諧氣氛。
李佳容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研修醫師
現職:亞東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