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寶寶4大危「肌」
嬰兒柔嫩的肌膚容易在冬季出現乾燥狀況,倘若能確實做好保養工作,讓肌膚維持光滑彈力,並加強天然防護。然而,正確保養要配合良好的清潔方式,因此,本文將介紹爸媽該如何照顧好寶寶的肌膚清潔保養,以及常見的皮膚疾病。
剛出生的小嬰兒,肌膚看起來細緻無比,卻多數有肌膚敏感問題。這些敏感脆弱的肌膚,其實是受到寶寶天生生理狀態影響而成,保護好肌膚、維持健康舒適狀態是擁有好肌底的首要條件。對寶寶而言,清潔保養工作可說是相當重要,唯有正確、技巧性的完成,並且掌握產品選購原則,才能協助肌膚增強保護力,使敏感問題不再頻繁發生。
肌膚脆弱敏感,衍生4大問題
冬天氣候乾燥,大人肌膚需要做足保濕,寶寶的清潔保養更不得馬虎。剛出生的新生兒,肌膚看起來紅通通,有時甚至出現脫屑情況,造成新手爸媽十分緊張。事實上,寶寶柔嫩的肌膚,對於外界環境刺激容易敏感,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淑惠表示,由於新生兒角質發育未完全,角質層是肌膚的最外層,可以協助阻絕細菌、外來物等侵犯。當角質層尚未發展成熟時,屏障功能就會不足,且普遍來說,新生兒角質發育都不完整,在保護力不足的情況,皮膚受外來物刺激,即容易出現受損、過敏等狀況,導致皮膚發炎。另外,寶寶胎兒時期都待在羊水裡,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不同,可能感到不適應,因此,出現許多不同肌膚的敏感問題。不過,寶寶肌膚敏感問題主要原因為角質層發育不完整所造成。
由於各種疾病好發期不同,受體質影響或肌膚構造、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等原因,造成他們在各成長階段會遇到不同狀況的肌膚問題。究竟寶寶常見的肌膚疾病有哪些?透過專業醫師的詳細解說,讓爸媽即使面對這些棘手問題時,也能夠給予寶寶適當的照護。
1痱子
痱子為汗疹的俗名,是臨床經驗中寶寶最常見的肌膚問題。王淑惠醫師指出,流汗可以幫助人體調節體溫,達到散熱作用,但新生兒因為汗管發育未完整,調節功能不成熟,倘若大量流汗,很可能造成汗水堵塞於汗管而出現痱子。痱子的症狀特徵依照堆積處而有不同反應,例如:汗水堆積在角質層下方,會形成透明的小水皰疹;堆積在汗管中,則形成一塊塊紅丘狀痱疹。
另外,汗疹好發部位為對磨部位、頭部、頸部及衣物遮蓋處(背部),經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後,以適當的外用類固醇塗抹。居家照護方面,必須保持身體通風乾爽,讓寶寶多待在涼快環境,穿著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注重肌膚清潔,避免大量出汗。
2新生兒毒性紅斑
屬於自發性出疹,目前仍找不出確切成因。王淑惠醫師說,新生兒毒性紅斑發生率約50~75%,是新生兒普遍常見的皮膚疾病。通常在小寶寶出生幾天內出現,但因症狀會自癒,是暫時性出疹,因此,屬於良性皮膚病。通常是長出粉色或紅色不等的疹子,並伴隨膿包,多分布於臉上、身體,但不會長在手腳掌,出疹後約1~2天就自行消退,且出疹後不會癢,也不影響寶寶活動力及食慾,生活都@能維持正常狀態。
3粟粒腫
大約40%的小朋友容易長在臉頰、鼻子及額頭等處,出現約1~2毫米微小的黃色淺層表皮囊腫,出疹後數週內會自行消退,大人有時也會長,成因目前仍不明,可能和遺傳體質相關。
4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0~2歲寶寶常見的皮膚過敏問題,受先天遺傳影響,倘若有異位性皮膚炎家族史,將增加寶寶是患者的機率,通常異位性皮膚炎出生後2個月就可能發病。根據研究調查,臺灣約5~10%的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患者中又有50%的人是在出生後2個月到1歲前就發病。另外,有30%是在1~5歲時發病,其成因乃是角質層保濕成分有先天性缺失,當保濕功能喪失、減少保護力時,外來刺激物及過敏原容易入侵,導致皮膚過敏、發炎。
至於好發部位,嬰兒時期多長在臉及四肢外側,隨著寶寶年紀漸增,開始分布在四肢彎曲處,如手肘、腿彎等,症狀出現後會產生明顯癢感和乾燥,癢感造成搔抓,搔抓又造成癢感加劇,形成「癢抓的惡性循環」,演變為更嚴重的皮膚炎。倘若未充分治療緩解,搔抓傷口易細菌感染,因此,適當的日常照護是平時注重保濕,保持肌膚穩定狀態,盡量避免待在高溫或冷氣太強的環境,以免引發異位性皮膚炎,而清潔方面可以使用保濕功能的沐浴乳搭配。
為何寶寶肌膚易乾燥?
新生兒皮膚容易乾燥的原因在於寶寶肌膚表皮未發育完整,屏障功能不足導致經皮水分喪失增加,形成皮膚乾燥,引起脫屑。解決方式是加強肌膚保濕,讓肌膚維持良好的天然保護力。
清潔
清潔篇》注意水溫,使用弱酸性產品
清潔是保養的第一步驟,做好清潔工作,讓寶寶擁有良好的保養基底。幫寶寶洗澡時,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除了依季節區分,還要留意步驟程序,而市面上的清潔產品百百種,應該如何做選擇呢?
適度清潔
肌膚清潔方面,王淑惠醫師強調,清潔次數建議可以一天洗1~2次,並依照寶寶個人狀況調整。倘若夏天容易多汗,多洗幾次也沒問題,或用濕紙巾、乾毛巾等做局部擦拭,擦掉汗水即可。額外注意的是倘若一天清潔多次,清潔產品的使用不宜過度頻繁,例如:一天全身洗澡4次,都使用清潔產品,即使挑選寶寶專用的溫和沐浴用品,但過度清潔還是容易減少肌膚的天然防護,因此,適度清潔是重要原則。
至於水溫方面,則建議以不超過40℃為限,過高水溫容易傷害寶寶柔嫩的肌膚。基本上,最佳溫度約比體溫高1~2度,例如:37~38℃為適當,並能依照季節做調整。
洗澡要點
新手爸媽在幫寶寶洗澡時,要注意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避免不小心燙傷寶寶;而容易藏污納垢的皺褶處必須加強清潔,例如:大腿彎曲處、鼠蹊部、腋下、手彎、脖子、生殖器、屁股溝等。關於新生寶寶的清潔方式,由於剛出生兩週內臍帶還未掉落,在清洗時務必讓臍帶維持乾燥,將寶寶的肚子露出於水面,避免碰水導致發炎,且只需清洗重點部位,待臍帶脫落後就能正常洗澡。
慎選產品減低敏感風險
購買寶寶專用清潔、沐浴產品時,務必掌握三大原則:無香精、無防腐劑、無色素。不過,多數用品皆標示無添加、溫和不刺激、全天然等,王淑惠醫師提醒,雖然有產品標示,但並不表示能全然安心使用,因為個人體質不同,仍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因此,第一次使用務必觀察用後是否有過敏,倘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另外,清潔產品宜選擇pH值介於5.5~7的弱酸性產品,相較於鹼性清潔產品,使用上較不傷害寶寶肌膚。
對於有些家長貪圖方便,讓寶寶使用大人的清潔產品,王淑惠醫師表示,小寶寶因為角質層未發育好,肌膚容易刺激敏感,而大人使用的清潔產品可能成分複雜,含化學添加物,因此,建議盡量避免使用大人的清潔用品幫小朋友洗澡。
此外,保養產品的質地不限,避免使用過度滋潤、成分複雜的產品,成分單純產品如凡士林,為很好的天然保養產品,適合寶寶使用。不論是用於清潔或保養,倘若廠商有提供產品試用包更好。
保養篇》塗抹乳液,加強乾燥部位
寶寶肌膚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特別需要做足保濕工作,尤其是季節乾燥的冬季,更應額外加強,才不致令稚嫩肌膚出現乾裂又脫屑的情況,不僅影響美觀,當爸媽抱他、親他可愛的臉龐時,摸起來也會感覺粗糙。以下為您說明肌膚保養的重點,使寶寶在冬季也能擁有細緻滑嫩的膚況。
達到補水+鎖水效果
王淑惠醫師說,適當的保濕方式是在洗澡後用乾毛巾將水分輕輕拍壓乾,當皮膚表面尚留一些水分時,趕緊擦上乳液,就能讓肌膚吸收到,達到補水又鎖水。產品選擇方面,需要使用寶寶專用的乳液或凡士林,而且無香料、無防腐劑、無色素,並盡量配合特別的保濕程序。建議洗完澡後全身塗抹,尤其需要加強保濕的部位,例如:臉部、背部、四肢。由於臉部外露,沒有衣物保護而容易乾燥,必須加強保濕;背部與四肢因皮脂腺分泌較少,也是需額外加強的部位。倘若早上抱寶寶時,發現他們的身體乾燥,就幫他擦點乳液,加強保濕。
準備吸汗、寬鬆的衣物
判斷寶寶肌膚是否乾燥,除了摸起來觸感粗糙、有乾澀感外,表面也會看起來脫屑。王淑惠醫師提醒,準備寶寶運動的衣物,可挑選寬鬆、通風、吸汗的材質,像是棉質。另外,汗水對肌膚是一種刺激,當大量流汗時,適當沖洗和擦乾可以減少細菌及汙垢的孳生。
王淑惠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科技研究所碩士、英國牛津大學醫院皮膚科研究員
經歷:慈濟大學臨床副教授、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臺北暨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剛出生的小嬰兒,肌膚看起來細緻無比,卻多數有肌膚敏感問題。這些敏感脆弱的肌膚,其實是受到寶寶天生生理狀態影響而成,保護好肌膚、維持健康舒適狀態是擁有好肌底的首要條件。對寶寶而言,清潔保養工作可說是相當重要,唯有正確、技巧性的完成,並且掌握產品選購原則,才能協助肌膚增強保護力,使敏感問題不再頻繁發生。
肌膚脆弱敏感,衍生4大問題
冬天氣候乾燥,大人肌膚需要做足保濕,寶寶的清潔保養更不得馬虎。剛出生的新生兒,肌膚看起來紅通通,有時甚至出現脫屑情況,造成新手爸媽十分緊張。事實上,寶寶柔嫩的肌膚,對於外界環境刺激容易敏感,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淑惠表示,由於新生兒角質發育未完全,角質層是肌膚的最外層,可以協助阻絕細菌、外來物等侵犯。當角質層尚未發展成熟時,屏障功能就會不足,且普遍來說,新生兒角質發育都不完整,在保護力不足的情況,皮膚受外來物刺激,即容易出現受損、過敏等狀況,導致皮膚發炎。另外,寶寶胎兒時期都待在羊水裡,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不同,可能感到不適應,因此,出現許多不同肌膚的敏感問題。不過,寶寶肌膚敏感問題主要原因為角質層發育不完整所造成。
由於各種疾病好發期不同,受體質影響或肌膚構造、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等原因,造成他們在各成長階段會遇到不同狀況的肌膚問題。究竟寶寶常見的肌膚疾病有哪些?透過專業醫師的詳細解說,讓爸媽即使面對這些棘手問題時,也能夠給予寶寶適當的照護。
1痱子
痱子為汗疹的俗名,是臨床經驗中寶寶最常見的肌膚問題。王淑惠醫師指出,流汗可以幫助人體調節體溫,達到散熱作用,但新生兒因為汗管發育未完整,調節功能不成熟,倘若大量流汗,很可能造成汗水堵塞於汗管而出現痱子。痱子的症狀特徵依照堆積處而有不同反應,例如:汗水堆積在角質層下方,會形成透明的小水皰疹;堆積在汗管中,則形成一塊塊紅丘狀痱疹。
另外,汗疹好發部位為對磨部位、頭部、頸部及衣物遮蓋處(背部),經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後,以適當的外用類固醇塗抹。居家照護方面,必須保持身體通風乾爽,讓寶寶多待在涼快環境,穿著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注重肌膚清潔,避免大量出汗。
2新生兒毒性紅斑
屬於自發性出疹,目前仍找不出確切成因。王淑惠醫師說,新生兒毒性紅斑發生率約50~75%,是新生兒普遍常見的皮膚疾病。通常在小寶寶出生幾天內出現,但因症狀會自癒,是暫時性出疹,因此,屬於良性皮膚病。通常是長出粉色或紅色不等的疹子,並伴隨膿包,多分布於臉上、身體,但不會長在手腳掌,出疹後約1~2天就自行消退,且出疹後不會癢,也不影響寶寶活動力及食慾,生活都@能維持正常狀態。
3粟粒腫
大約40%的小朋友容易長在臉頰、鼻子及額頭等處,出現約1~2毫米微小的黃色淺層表皮囊腫,出疹後數週內會自行消退,大人有時也會長,成因目前仍不明,可能和遺傳體質相關。
4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0~2歲寶寶常見的皮膚過敏問題,受先天遺傳影響,倘若有異位性皮膚炎家族史,將增加寶寶是患者的機率,通常異位性皮膚炎出生後2個月就可能發病。根據研究調查,臺灣約5~10%的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患者中又有50%的人是在出生後2個月到1歲前就發病。另外,有30%是在1~5歲時發病,其成因乃是角質層保濕成分有先天性缺失,當保濕功能喪失、減少保護力時,外來刺激物及過敏原容易入侵,導致皮膚過敏、發炎。
至於好發部位,嬰兒時期多長在臉及四肢外側,隨著寶寶年紀漸增,開始分布在四肢彎曲處,如手肘、腿彎等,症狀出現後會產生明顯癢感和乾燥,癢感造成搔抓,搔抓又造成癢感加劇,形成「癢抓的惡性循環」,演變為更嚴重的皮膚炎。倘若未充分治療緩解,搔抓傷口易細菌感染,因此,適當的日常照護是平時注重保濕,保持肌膚穩定狀態,盡量避免待在高溫或冷氣太強的環境,以免引發異位性皮膚炎,而清潔方面可以使用保濕功能的沐浴乳搭配。
為何寶寶肌膚易乾燥?
新生兒皮膚容易乾燥的原因在於寶寶肌膚表皮未發育完整,屏障功能不足導致經皮水分喪失增加,形成皮膚乾燥,引起脫屑。解決方式是加強肌膚保濕,讓肌膚維持良好的天然保護力。
清潔
清潔篇》注意水溫,使用弱酸性產品
清潔是保養的第一步驟,做好清潔工作,讓寶寶擁有良好的保養基底。幫寶寶洗澡時,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除了依季節區分,還要留意步驟程序,而市面上的清潔產品百百種,應該如何做選擇呢?
適度清潔
肌膚清潔方面,王淑惠醫師強調,清潔次數建議可以一天洗1~2次,並依照寶寶個人狀況調整。倘若夏天容易多汗,多洗幾次也沒問題,或用濕紙巾、乾毛巾等做局部擦拭,擦掉汗水即可。額外注意的是倘若一天清潔多次,清潔產品的使用不宜過度頻繁,例如:一天全身洗澡4次,都使用清潔產品,即使挑選寶寶專用的溫和沐浴用品,但過度清潔還是容易減少肌膚的天然防護,因此,適度清潔是重要原則。
至於水溫方面,則建議以不超過40℃為限,過高水溫容易傷害寶寶柔嫩的肌膚。基本上,最佳溫度約比體溫高1~2度,例如:37~38℃為適當,並能依照季節做調整。
洗澡要點
新手爸媽在幫寶寶洗澡時,要注意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避免不小心燙傷寶寶;而容易藏污納垢的皺褶處必須加強清潔,例如:大腿彎曲處、鼠蹊部、腋下、手彎、脖子、生殖器、屁股溝等。關於新生寶寶的清潔方式,由於剛出生兩週內臍帶還未掉落,在清洗時務必讓臍帶維持乾燥,將寶寶的肚子露出於水面,避免碰水導致發炎,且只需清洗重點部位,待臍帶脫落後就能正常洗澡。
慎選產品減低敏感風險
購買寶寶專用清潔、沐浴產品時,務必掌握三大原則:無香精、無防腐劑、無色素。不過,多數用品皆標示無添加、溫和不刺激、全天然等,王淑惠醫師提醒,雖然有產品標示,但並不表示能全然安心使用,因為個人體質不同,仍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因此,第一次使用務必觀察用後是否有過敏,倘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另外,清潔產品宜選擇pH值介於5.5~7的弱酸性產品,相較於鹼性清潔產品,使用上較不傷害寶寶肌膚。
對於有些家長貪圖方便,讓寶寶使用大人的清潔產品,王淑惠醫師表示,小寶寶因為角質層未發育好,肌膚容易刺激敏感,而大人使用的清潔產品可能成分複雜,含化學添加物,因此,建議盡量避免使用大人的清潔用品幫小朋友洗澡。
此外,保養產品的質地不限,避免使用過度滋潤、成分複雜的產品,成分單純產品如凡士林,為很好的天然保養產品,適合寶寶使用。不論是用於清潔或保養,倘若廠商有提供產品試用包更好。
保養篇》塗抹乳液,加強乾燥部位
寶寶肌膚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特別需要做足保濕工作,尤其是季節乾燥的冬季,更應額外加強,才不致令稚嫩肌膚出現乾裂又脫屑的情況,不僅影響美觀,當爸媽抱他、親他可愛的臉龐時,摸起來也會感覺粗糙。以下為您說明肌膚保養的重點,使寶寶在冬季也能擁有細緻滑嫩的膚況。
達到補水+鎖水效果
王淑惠醫師說,適當的保濕方式是在洗澡後用乾毛巾將水分輕輕拍壓乾,當皮膚表面尚留一些水分時,趕緊擦上乳液,就能讓肌膚吸收到,達到補水又鎖水。產品選擇方面,需要使用寶寶專用的乳液或凡士林,而且無香料、無防腐劑、無色素,並盡量配合特別的保濕程序。建議洗完澡後全身塗抹,尤其需要加強保濕的部位,例如:臉部、背部、四肢。由於臉部外露,沒有衣物保護而容易乾燥,必須加強保濕;背部與四肢因皮脂腺分泌較少,也是需額外加強的部位。倘若早上抱寶寶時,發現他們的身體乾燥,就幫他擦點乳液,加強保濕。
準備吸汗、寬鬆的衣物
判斷寶寶肌膚是否乾燥,除了摸起來觸感粗糙、有乾澀感外,表面也會看起來脫屑。王淑惠醫師提醒,準備寶寶運動的衣物,可挑選寬鬆、通風、吸汗的材質,像是棉質。另外,汗水對肌膚是一種刺激,當大量流汗時,適當沖洗和擦乾可以減少細菌及汙垢的孳生。
王淑惠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科技研究所碩士、英國牛津大學醫院皮膚科研究員
經歷:慈濟大學臨床副教授、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臺北暨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1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