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點滴之點點滴滴,幫孩子打針不容易!
孩子生病送到醫院,父母總習慣會問上一句:要打點滴嗎?其實打點滴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療疾病,而是補充營養與水分,並配合藥物治療。只是要幫孩子打點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愛子心切的父母不要給醫護人員太大的壓力,才能順利打上點滴。
相信在很多人心中有這樣的認知,「生病要打點滴,可以快快好起來」。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廖舫敏指出,「一般點滴的成分是水、電解質(鈉、氯)、葡萄糖,常見病童因為嚴重的腸胃炎而腹瀉或嘔吐而造成脫水,或是胃口不好、無法進食時,可經由人工放置的靜脈留置針,補充人體缺乏的水分、葡萄糖、或電解質」。簡單來說,「打點滴不能治病」。
打點滴的正式名稱為「靜脈輸液注射」,她補充,針對需要使用靜脈注射的藥物,如:抗生素、顯影劑或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即以輸液注射提供一條進入人體的路徑,「特別是需要定時定量進入體內的藥物,透過打點滴,將藥物直接注射入輸液管道內,可避免一再從皮膚扎針」。
4原因.孩子打點滴很難一針就打上
然而,比起打點滴是否能治病,父母可能更關心的問題是:「是否能一針就打上?」廖舫敏醫師指出,身為醫師很能理解父母疼惜孩子的心理,但要幫年紀小的孩子打點滴(放置靜脈留置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理由如下:
1.孩子會動來動去
孩子不像大人,能在打針時配合固定不動的姿勢,往往需要成人幫忙固定手腳,避免動來動去。「不要小看寶寶年紀小,反抗掙扎起來的力氣可是很大的,若再加上哭鬧,全身不停扭動,讓要被扎針的手更難固定住」。
2.孩子的血管不明顯
與大人相比,孩子的血管細很多,也不明顯,無法從皮膚表面看到,不像幫大人打點滴時,止血帶綁上去,血管自然浮現,若仍不明顯,可再用手拍一拍,幫助血管浮出來。「特別是胖一點的孩子,血管更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狀態,想要一針扎上,實在有相當的困難度」。好在後來有蛇燈的輔助,照射皮膚可讓血管明顯可見。
3.脫水讓血管更不好找
平常時候,孩子的血管已經很不明顯了,更不要說因生病導致脫水,將使血管更不容易被看到,因此,打不上的針的失敗機會更高。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相信在很多人心中有這樣的認知,「生病要打點滴,可以快快好起來」。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廖舫敏指出,「一般點滴的成分是水、電解質(鈉、氯)、葡萄糖,常見病童因為嚴重的腸胃炎而腹瀉或嘔吐而造成脫水,或是胃口不好、無法進食時,可經由人工放置的靜脈留置針,補充人體缺乏的水分、葡萄糖、或電解質」。簡單來說,「打點滴不能治病」。
打點滴的正式名稱為「靜脈輸液注射」,她補充,針對需要使用靜脈注射的藥物,如:抗生素、顯影劑或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即以輸液注射提供一條進入人體的路徑,「特別是需要定時定量進入體內的藥物,透過打點滴,將藥物直接注射入輸液管道內,可避免一再從皮膚扎針」。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4原因.孩子打點滴很難一針就打上
然而,比起打點滴是否能治病,父母可能更關心的問題是:「是否能一針就打上?」廖舫敏醫師指出,身為醫師很能理解父母疼惜孩子的心理,但要幫年紀小的孩子打點滴(放置靜脈留置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理由如下:
1.孩子會動來動去
孩子不像大人,能在打針時配合固定不動的姿勢,往往需要成人幫忙固定手腳,避免動來動去。「不要小看寶寶年紀小,反抗掙扎起來的力氣可是很大的,若再加上哭鬧,全身不停扭動,讓要被扎針的手更難固定住」。
2.孩子的血管不明顯
與大人相比,孩子的血管細很多,也不明顯,無法從皮膚表面看到,不像幫大人打點滴時,止血帶綁上去,血管自然浮現,若仍不明顯,可再用手拍一拍,幫助血管浮出來。「特別是胖一點的孩子,血管更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狀態,想要一針扎上,實在有相當的困難度」。好在後來有蛇燈的輔助,照射皮膚可讓血管明顯可見。
3.脫水讓血管更不好找
平常時候,孩子的血管已經很不明顯了,更不要說因生病導致脫水,將使血管更不容易被看到,因此,打不上的針的失敗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