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建築之設計特色PLUS
為了更加了解在地建築的特色與脈絡,我們從前述的討論中,就氣候條件、材質思考、生活主張、地理環境等四大面向推那出台灣小建築的設計特色。
Environment地理環境
台灣地形種類多元,本島中就分布山脈、丘陵、台地、盆地、平原……等地形,而離島也有火山島、海域礁島……等。地理環境不只牽動造屋形式、樣態,甚至還包含了克服環境中的種種問題,讓建築不只順應地理條件,還能提供適合環境的機能作用,進而提供最佳的生活方式。
Feature 01鋼筋混凝土仍是最普遍的蓋屋形式
順應環境選擇造屋方式,在當今台灣小建築的發展中,仍舊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思考點。台灣早期都是磚造建築,直到戰後隨著鋼料生產技術發達、經濟力的提升,開始使用鋼筋混凝土(RC)構造來蓋房子,由於技術門檻低、造價便宜,再加上台灣位處於地震帶上,RC也比磚造更為耐震,是目前買地蓋屋最普遍的建築工法。
Feature 02順應並減少對環境破壞而生的木造房子
台灣部分縣市多山坡地,為避免蓋屋對土地造成破壞及負擔,同時也順應起伏的山坡地形,不少建築師選擇使用木構造形式造屋,雖說台灣因氣候潮濕又多地震、颱風,不少使用者對木屋仍存有疑慮,但在業者不斷改良結構工法讓木屋結構以榫接和木栓固定外,還結合扣件讓建物更為穩固安全,同時也解決防潮等問題。
Climate 氣候條件
由於台灣坐擁特殊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因此擁有豐富的氣候變化。冬季為東北風,在夏季則為西南風;季風與山脈走向相交,也造成台灣北部與南部,降水量的季節性變化有顯著差異。由於降雨和風向問題與生活習習相關,建築設計會將此一併納入考量,成為台灣小建築中獨具的特色。
Feature 03善用材料改善氣候炎熱的問題
台灣因北迴歸線劃過嘉義,南北氣候本就有差異,加上中央山脈影響,花東一帶常有焚風,形成異常炎熱的狀況。除了運用開窗設計製造空氣對流、通風,減緩室內過熱情況,另外,建築師也開始運用先進技術-塗料來改善,降低熱氣持續擴張。
Life 生活主張
自地建屋的空間格局,有別於傳統公寓、大樓制式的走向,由於每棟小建築的屋型不同、使用者需求不同,空間規劃開始變得多元,同時也有了新的生活方式與主張,因此,在空間規劃上加入更多的是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讓使用者能夠更真實地參與空間、感受空間。
Feature 04 空間不做滿,製造生活舒適感
不少人選擇買地造屋,就是渴望能重新找回生活的踏實感與舒適感,如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建築師黃介二所言,愈是舒服的空間愈是不做滿。因此愈來愈多小建築案例,會將許多空間釋放出來,某種程度上心情、視覺都同樣獲得釋放,自然也就感到舒服愉快。
Material 材質思考
打造一棟建築,材質的使用是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隨著環境條件不斷改變、技術不斷進步下,設計者在運用的想法上也做了轉變。更多考量如何適應台灣土地環境,另外也從材質結合對的設計方式,以利日後的維護。
Feature 05 展現材質本質,不去做過度的裝飾
台灣小建築發展至今愈趨於在地性,在材料的選擇上同樣多以在地為主軸外,建築師也都會更加誠實地面對材料特色,展現材質本身質地而不做過度裝飾,自然使用石材、木頭、水泥粉光⋯⋯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讓空間更有生氣。
Feature 07材質結合對的設計,更利於日後維護
台灣居住環境除了得面臨多雨、潮濕氣候,還得考量環境是否依山靠海等,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建材的使用。因此,很多設計者都會將材質結合對的設計,例如使用清水模建築時,加強「滴水線」的設計,截斷水的侵入力,也避免建物滲水而影響外觀,更利於日後維護。
專業諮詢
i²建築研究室主持人 徐純一、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郭文豐、柏林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王柏仁、雨耕聯合設計主持設計師 陸俊元、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建築師 黃介二、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董育綸、境衍設計事務所建築師 林柏陽
Environment地理環境
台灣地形種類多元,本島中就分布山脈、丘陵、台地、盆地、平原……等地形,而離島也有火山島、海域礁島……等。地理環境不只牽動造屋形式、樣態,甚至還包含了克服環境中的種種問題,讓建築不只順應地理條件,還能提供適合環境的機能作用,進而提供最佳的生活方式。
Feature 01鋼筋混凝土仍是最普遍的蓋屋形式
順應環境選擇造屋方式,在當今台灣小建築的發展中,仍舊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思考點。台灣早期都是磚造建築,直到戰後隨著鋼料生產技術發達、經濟力的提升,開始使用鋼筋混凝土(RC)構造來蓋房子,由於技術門檻低、造價便宜,再加上台灣位處於地震帶上,RC也比磚造更為耐震,是目前買地蓋屋最普遍的建築工法。
Feature 02順應並減少對環境破壞而生的木造房子
台灣部分縣市多山坡地,為避免蓋屋對土地造成破壞及負擔,同時也順應起伏的山坡地形,不少建築師選擇使用木構造形式造屋,雖說台灣因氣候潮濕又多地震、颱風,不少使用者對木屋仍存有疑慮,但在業者不斷改良結構工法讓木屋結構以榫接和木栓固定外,還結合扣件讓建物更為穩固安全,同時也解決防潮等問題。
Climate 氣候條件
由於台灣坐擁特殊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因此擁有豐富的氣候變化。冬季為東北風,在夏季則為西南風;季風與山脈走向相交,也造成台灣北部與南部,降水量的季節性變化有顯著差異。由於降雨和風向問題與生活習習相關,建築設計會將此一併納入考量,成為台灣小建築中獨具的特色。
Feature 03善用材料改善氣候炎熱的問題
台灣因北迴歸線劃過嘉義,南北氣候本就有差異,加上中央山脈影響,花東一帶常有焚風,形成異常炎熱的狀況。除了運用開窗設計製造空氣對流、通風,減緩室內過熱情況,另外,建築師也開始運用先進技術-塗料來改善,降低熱氣持續擴張。
Life 生活主張
自地建屋的空間格局,有別於傳統公寓、大樓制式的走向,由於每棟小建築的屋型不同、使用者需求不同,空間規劃開始變得多元,同時也有了新的生活方式與主張,因此,在空間規劃上加入更多的是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讓使用者能夠更真實地參與空間、感受空間。
Feature 04 空間不做滿,製造生活舒適感
不少人選擇買地造屋,就是渴望能重新找回生活的踏實感與舒適感,如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建築師黃介二所言,愈是舒服的空間愈是不做滿。因此愈來愈多小建築案例,會將許多空間釋放出來,某種程度上心情、視覺都同樣獲得釋放,自然也就感到舒服愉快。
Material 材質思考
打造一棟建築,材質的使用是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隨著環境條件不斷改變、技術不斷進步下,設計者在運用的想法上也做了轉變。更多考量如何適應台灣土地環境,另外也從材質結合對的設計方式,以利日後的維護。
Feature 05 展現材質本質,不去做過度的裝飾
台灣小建築發展至今愈趨於在地性,在材料的選擇上同樣多以在地為主軸外,建築師也都會更加誠實地面對材料特色,展現材質本身質地而不做過度裝飾,自然使用石材、木頭、水泥粉光⋯⋯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讓空間更有生氣。
Feature 07材質結合對的設計,更利於日後維護
台灣居住環境除了得面臨多雨、潮濕氣候,還得考量環境是否依山靠海等,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建材的使用。因此,很多設計者都會將材質結合對的設計,例如使用清水模建築時,加強「滴水線」的設計,截斷水的侵入力,也避免建物滲水而影響外觀,更利於日後維護。
專業諮詢
i²建築研究室主持人 徐純一、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郭文豐、柏林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王柏仁、雨耕聯合設計主持設計師 陸俊元、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建築師 黃介二、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董育綸、境衍設計事務所建築師 林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