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建築之X建築人觀察
一九九四年「宜蘭厝」活動,喚醒對建築的新定義郭文豐表示,「『宜蘭厝』活動是台灣首度以地區性(宜蘭)環境建築為議題,集結空間規劃者與民眾共同以參與式的設計,來嘗試執行規劃,如此號召性的活動,使得建築議題開始被大家重視與關注。」
然而,這項活動會受到大家關注,跟台灣當時的建築環境有密切相關性。一部分是農業發展條例自一九七三年制定施行以來,歷經多次的修正與變更,開始鬆綁法令,允許農地造屋,由於當時多數人對於住宅建築的期待與想像,多半來自於建商所塑造出制式的建築外觀和居住的生活空間,不只未能真正符合生活所需,一棟棟沒有個性的水泥建築矗立於農田之中,更讓農村也失去特色。這種種隱憂,種下反省的種子,才有了「宜蘭厝」活動的催生、推動,目的在重新尋求有地方特色的在地建築,不只期盼結合傳統與現代,更希望將地方氣候、生活、居民的需要納入考量,建構出新的建築文化。
王柏仁認為,「『宜蘭厝』活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將台灣建築提升至從對建築內涵的重視大過於外顯形式的層面,滿足自身需求甚至對應環境,真實做到建築內外能相互對應。」所以當首屆「宜蘭厝」活動結束後,後續也有承襲該活動精神而生的建築落成,如:礁溪林宅、壯圍張宅、三星張宅……等,而這股影響力當然不只在宜蘭當地發酵,還持續在台灣各城市擴散中,漸漸地,愈來愈多人蓋屋時,開始會想一想,蓋一棟房子,除了美觀,還要有生活主張以及符合需求。
二○○一年公布民宿管理辦法,帶動另一波小建築運動
細究台灣小建築愈來愈盛行,某部分原因與民宿的蓬勃發展脫離不了關係,政府開始輔導推動發展休閒農業計畫,並於二○○一年公布施行「民宿管理辦法」。自從法規訂定下來後,愈來愈多的民宿業者開始結合當地資源與文化,並產生出另一股民宿型態的住宿模式。也正因為管理法的開放,讓不少人開始移居山上蓋民宿。
最早開出先例的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合歡山,不少人在山裡選一大片土地,以一磚一木、一花一草慢慢築起自己的世外桃源。民宿為了吸引更多旅人入住,不得不在建築形式更加爭奇鬥豔。多數人選擇從外觀著墨,例如訴求以異國風情做包裝,於是在山林田野間出現了包含歐風、日式、地中海風……等各式與台灣在地環境格格不入的小建築。不過,誠如郭文豐的觀察,民宿的催生雖然使得建築有更多表現空間,甚至樣貌更為多元,但,終究也衍伸出其他問題,如商業色彩過於濃厚、能否與環境共生共融……等問題。民宿熱至今未退,但愈來愈多人選擇在蓋一棟民宿時,不再單從外觀思量,而是願意從不破壞土地與尊重自然的角度出發。
PEOPLE DATA
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建築師 黃介二
雨耕聯合設計主持設計師 陸俊元
柏林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王柏仁
i²建築研究室主持人 徐純一
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郭文豐
參考資料_《台灣當代建築的地越性趨向》(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陳語萱撰)、《地域性住宅風貌的營造過程─以第一屆宜蘭厝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黃哲淵撰)、《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地域性設計手法探討─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例》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姜建宇撰)
然而,這項活動會受到大家關注,跟台灣當時的建築環境有密切相關性。一部分是農業發展條例自一九七三年制定施行以來,歷經多次的修正與變更,開始鬆綁法令,允許農地造屋,由於當時多數人對於住宅建築的期待與想像,多半來自於建商所塑造出制式的建築外觀和居住的生活空間,不只未能真正符合生活所需,一棟棟沒有個性的水泥建築矗立於農田之中,更讓農村也失去特色。這種種隱憂,種下反省的種子,才有了「宜蘭厝」活動的催生、推動,目的在重新尋求有地方特色的在地建築,不只期盼結合傳統與現代,更希望將地方氣候、生活、居民的需要納入考量,建構出新的建築文化。
王柏仁認為,「『宜蘭厝』活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將台灣建築提升至從對建築內涵的重視大過於外顯形式的層面,滿足自身需求甚至對應環境,真實做到建築內外能相互對應。」所以當首屆「宜蘭厝」活動結束後,後續也有承襲該活動精神而生的建築落成,如:礁溪林宅、壯圍張宅、三星張宅……等,而這股影響力當然不只在宜蘭當地發酵,還持續在台灣各城市擴散中,漸漸地,愈來愈多人蓋屋時,開始會想一想,蓋一棟房子,除了美觀,還要有生活主張以及符合需求。
二○○一年公布民宿管理辦法,帶動另一波小建築運動
細究台灣小建築愈來愈盛行,某部分原因與民宿的蓬勃發展脫離不了關係,政府開始輔導推動發展休閒農業計畫,並於二○○一年公布施行「民宿管理辦法」。自從法規訂定下來後,愈來愈多的民宿業者開始結合當地資源與文化,並產生出另一股民宿型態的住宿模式。也正因為管理法的開放,讓不少人開始移居山上蓋民宿。
最早開出先例的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合歡山,不少人在山裡選一大片土地,以一磚一木、一花一草慢慢築起自己的世外桃源。民宿為了吸引更多旅人入住,不得不在建築形式更加爭奇鬥豔。多數人選擇從外觀著墨,例如訴求以異國風情做包裝,於是在山林田野間出現了包含歐風、日式、地中海風……等各式與台灣在地環境格格不入的小建築。不過,誠如郭文豐的觀察,民宿的催生雖然使得建築有更多表現空間,甚至樣貌更為多元,但,終究也衍伸出其他問題,如商業色彩過於濃厚、能否與環境共生共融……等問題。民宿熱至今未退,但愈來愈多人選擇在蓋一棟民宿時,不再單從外觀思量,而是願意從不破壞土地與尊重自然的角度出發。
PEOPLE DATA
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建築師 黃介二
雨耕聯合設計主持設計師 陸俊元
柏林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王柏仁
i²建築研究室主持人 徐純一
郭文豐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郭文豐
參考資料_《台灣當代建築的地越性趨向》(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陳語萱撰)、《地域性住宅風貌的營造過程─以第一屆宜蘭厝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黃哲淵撰)、《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地域性設計手法探討─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例》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姜建宇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