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應用服務100》社區數位媒體中心 虛實整合的強勢媒體

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媒體受到廣告陡降、讀者流失等衝擊,但社區報卻乘勢而起。結合媒體、戶動廣告的「社區媒體中心」,以低廉的製作成本、創新的獲利模式,或許可以提供國內報業另一項思考。


傳統報業式微 社區媒體異軍突起

根據NNA(美國報紙協會)的調查顯示,美國7,000多家社區報目前擁有共計超過1.5億的讀者,占人口總數的將近半數。也就是說,雖然網際網路的衝擊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但對於「無報不成鎮」的美國人而言,社區報依然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英國也是如此,根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有超過1,300種社區報紙,其媒介到達率遠遠高於其他媒體。調查還顯示,有80.4% 的英國成年人(超過15歲)閱讀社區報,而只有61.0%閱讀全國性報紙。在閱讀區域性報紙的讀者中,有28.9% 的人不讀全國性報紙。在過去10年中,區域性媒體的閱讀人數上升了60.9%,可見,遍及城鄉的社區報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就台灣來看,目前最大的區域型媒體是捷運報及《爽報》,鎖定每日平均132萬人次的流量,聯合報系的《UPaper》及壹傳媒的《爽報》,打的是「免費報」策略,以報紙廣告作為最大營收來源。

事實上,以歐美國家的例子來看,有42%的居民已閱讀一份固定的社區報超過30年。這一數字表明,一份貼近當地生活、全面服務受眾的社區報,是有其價值的。

社區報所刊載的內容,可以包括商店的特惠資訊、活動訊息、找房子/租房子、找補習班/才藝班等,這些資訊對於社區居民而言,都比全國性報紙的內容來得有用,也說明社區居民的資訊需求是存在的。

現階段在台北都會地區除了捷運報外,就屬民生社區的《民生社區報》最值得探討了,由民生社區協會發行的《民生社區報》,每半年發行一次,發行量為2萬份,免費發送給民生社區的居民,以松山區共21萬人為例,也只有不到1成的居民拿到報紙。

根據資策會創新應用研究所統計分析指出,《民生社區報》包括內容、編輯、印刷及派報等,每一期總成本為新台幣12萬3,200元。

透過整合網路資源、資訊科技工具的導入,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可以先架設社區網站,讓社區居民透過網路平台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等相當資訊,或透過資訊探勘(Data Mining)工具,將社區附近好吃的店、好玩的店及好康的資訊搜集整理後,成為社區報的編輯內容,根據估算,所投入成本只有傳統媒體的三分之一。


有效降低成本 創新獲利模式

除了有效降低成本外,「社區數位媒體中心」可以搭配戶外電子看板、電子公仔、關懷機、Android、互動技術、RFID、擴增實境、人臉人流及手勢互動等創新技術的導入,發展創新營運模式。

先來分析社區的居民需要些什麼?以家庭的中心一家庭主婦及職業婦女而言,包括如何在5分鐘煮出一道好菜、社區最便宜的商品等,最為重要;學生/青少年最愛連載小說、網路漫畫及藝人行事曆;上班族則最愛節省時間的10大做法、 3C產品試用,職棒職籃訊息等;大字體版的報紙、Homebox 在宅服務對於社區老人而言,則是最貼心的媒體服務。

根據社區各族群的不同需求,將網路資訊再運用,使各類族群更便捷的獲取到網路資訊,同時,也有以下不同的創新模式:
創新模式一:讀者在閱讀紙本的過程中,可以透過AR技術展現更豐富的數位內容資訊。

創新模式二:透過照護機、電子看板或PC的鏡頭,可以將食譜的內容,進行完整的演練;在演練的過程中,會出現相關食材的購買提示資訊,讓讀者可以直接進行購買動作。

創新模式三:自動讀報服務,透過公仔搭配Text-to-Speech的技術,可以將紙本文字轉換成為音效,讓高齡化讀者可以更便捷的閱讀。

創新模式四:悠遊卡折價券,即民眾於看板前瀏覽相關的訊息,民眾可以運用自身悠遊卡感應後獲得折價券,持悠遊卡至商店中感應悠遊卡即可獲得折扣。

主流媒體能即時、快速的掌握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新聞,這些重要的新聞能增加人們對社會的瞭解,但卻無法滿足人們對於生活圈知的需求。「社區媒體」應該跳脫過去的經營模式,運用新的經營模式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也創造新的獲利來源。

根據資策會創研所服務實證中心以民生社區推行「社區媒體」的研究顯示,社區媒體所帶動的長尾效益,以民生社區的365家店、其中有131家餐飲類計算,若以每季50% 每家商店願意花費 1,000 元廣告費用計算,約可創造73萬元收入;若2萬讀者中有四分之一,即5,000名社區民眾願意進行小額刊登(300元),就可創造150萬元收入,整合傳統媒體、網路、互動式看板等虛實整合、又兼具創新商業模式的「社區數位媒體中心」,不失為未來社區報的重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