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喝一杯改變世界的咖啡:《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X 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X 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Javatrekker: Dispatches from the world of fair trade coffee

狄恩.賽康(Dean Cycon)著

林詠心譯

臉譜出版社 2011年09月出版

隨著飲食文化全球化的影響,台灣有越來越多人以咖啡拉開每天的序幕。根據統計,隨著平價咖啡和超商系統的推波助瀾,台灣每年有將近300億的咖啡市場規模,而且還持續在成長;而如果放眼全球,咖啡的消費市場更是驚人:全球每天喝掉20億杯咖啡、咖啡的全球產值高達20兆台幣,每年並以12%至15%的速度成長,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貿易商品,咖啡因此也被稱為「黑金」(Black Gold)。



無數議題寫在咖啡裡

賽康的《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一書,正是一個關於「公平貿易」(Fair Trade)的咖啡產地行旅故事,透過「咖啡旅人」(Javatrekker)、人權律師和公平貿易推動者賽康的足跡,一一勾勒/描繪出幾個著名咖啡產地的境況,既包涵人文/歷史/地理風情,也談及咖啡小農艱困的處境和「公平貿易」所可能產生的改變。

誠如賽康在前言所說:「所有關於21世紀的主要議題:全球化、人口移動、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環境污染、民族自決,都透過你手中這杯咖啡,在全球各個偏遠的村落裡上演著。」隨著這幾年一些熱血行動主義者的大力推動,台灣認識「公平貿易」的人逐漸增多,越來越多人明白全球咖啡貿易/產銷體系存在著嚴重的剝削問題:連鎖咖啡業者每杯拿鐵定價約100元左右,但咖啡小農的獲利卻還不到每日一美元的最低生存下限。



產地價格遭期貨市場掌控

全球咖啡貿易體系傾斜問題自有其複雜的向度,除了開放「自由市場」如WTO(世界貿易組織)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協議裡,普遍帶有自由但不公平的貿易條款及要求受援國取消農業補助、縮減社會福利以外,整個產銷制度向銷售末端傾斜及受到國際期貨市場人為炒作的影響也很大。

咖啡的銷售價格幾乎和成本完全脫離關係。目前咖啡的價格,很大程度掌握在金融炒作玩家手裡。玩家們在期貨市場買低賣高、輕鬆大賺價差,但影響所及,卻是讓落後國家的咖啡小農三餐無法溫飽,因為有時候收購價格會低到連成本價都不到。

另一方面,全球咖啡貿易市場的產銷結構,即商品末端的消費價格和原產地的收購價格存在很大的落差:中盤、大盤、咖啡商如雀巢等跨國企業公司吸走了大部分的利潤,小農常被迫要接受低於或接近於成本價的收購價格。換句話說,最不公平的地方就在於,當咖啡的期貨交易降低或崩盤的時候,咖啡小農要承受價格波動、被迫以低價售出咖啡豆,但是銷售末端,如連鎖咖啡品牌,卻不會因此調低售價;反之,如果咖啡期貨價格走揚或全球運輸成本增加時,銷售末端會以成本增加為由調高販賣價格,但這卻不一定會直接反應在原產地的收購價格上。「公平貿易」正是在此意義下誕生的,也就是希望建立一個透明、免去層層剝削、並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之距離的機制。......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2年第90期2月號】http://www.eren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