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難在日常 ─ Simona Pampallona與她親愛的弟弟
在Google鍵入「精神病」和「攝影」這兩個關鍵字,很容易找到好幾個「女攝影師拍精神病弟弟的世界」這樣內容大同小異的華文網頁連結──這就是我最初認識Simona的方式。
精神病人在現代攝影並不算是一個很罕見的題材,但近距離拍攝自己患病家人的系列作品,倒是特別。Simona在15歲時第一次拿起父親的老相機拍照,後來也靠著同一台相機開啟了創作生涯。閱讀她的照片和自述文字,任何人都不難解讀到她對大千世界充滿熱情;而“Due persone chiamate 'mio fratello”(英譯:Two people called my brother)這個系列,透過了再現患有精神分裂的弟弟Lorenzo的日常生活,更格外凸顯出Simona對家人深刻的愛。 在通信聯繫的過程中,她曾對我說:「從小我就認為攝影是自己想追求的道路,但家裡的情況總使得我必須分心去做其他事。我覺得自己需要把那些失去的時間找回來,但又不想太著急,我只期許自己能把那些想說的故事,挖掘得更深一些。」一位深愛攝影的人,在面對人生現實時能如此有耐心地調適自己的腳步,其鏡中影像的溫厚程度,自然也是可預期的了。 Simona最近剛成為一位媽媽,相機,或許得更常擱著了,但持續磨練的「愛」,相信最終仍能成為滋養她影像作品的重要養分。
佳禾(以下簡稱J):我們知道“Due persone chiamate 'mio fratello”是關於你弟弟的故事,能不能說說他的情況?
Simona(以下簡稱S):我跟弟弟從小感情就很好。我念大學時還曾經獨自跟他一起生活了四年。直到畢業時,我覺得是時候該分離了,才分開住。在那之後,有時候我們會很常互相打電話或拜訪對方,但有時候也會幾乎沒有什麼聯繫。Lorenzo在17歲時曾經一度有藥癮,當時我父親也正好開始生病;18歲他開始出現幻聽的癥狀,後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從此就長期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 因為這個病,Lorenzo曾經在機構裡住了一段時間,但他紀錄不良,經常在該就診時開小差。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從來沒喜歡過那個精神健康中心。它位在一條長廊的尾端,在老人之家的後面,我常常想起那些年耗費在小小等候室的時間──醫生老是遲到,有時候甚至根本不怎麼注意他的狀況。我每次回家總會帶著怒氣和酸楚,但卻無力改變那情況。 然而,Lorenzo的狀況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故事。他以前是個大菸槍,但現在已經戒菸了,而且還會主動打掃房子;當他來拜訪我的時候,甚至會幫我做家事、洗碗盤。要是早幾年,我絕對想不到他能改變得這麼多。他現在甚至已經停止服藥了,雖然,老實說,我無法斷言這樣是好或壞──不管吃不吃藥,實際上都無法掃除他眼底的悲傷。 除了他的改變,我自己跟他的關係與互動也改變了很多。這麼多年來,除了透過書本幫助我去暸解他,直接的經驗更是教了我非常多,那些學習甚至對我其他的人際關係幫助也非常大。因為他,我培養出了一種不同的知覺,能試著去暸解肢體動作、眼神,而當別人跟我說話時,我也更能夠聆聽。 現在我不再試著去「暸解」了。當Lorenzo想表達他自己時,我就聆聽;而他也知道,老姊是可以給他靠的。
J:所以他現在一個人住?生活沒問題嗎?
S:我很想說他現在已經完全能自立自足了,但其實還不能。他目前雖然獨居(有三隻貓咪陪伴),但我媽還是常去照顧他。Lorenzo的住處離我媽上班的地方很近,她時不時過去看看,也給他帶上一些生活雜貨。現在,我只在發生嚴重問題或必須解決某些事的時候才介入。簡單但不太精確地講,我現在必須替代「父親」的位置(雖然我的老爸還在)。Lorenzo知道有老姊可以依靠;但該當面訓誡他的時候,我也不會遲疑,即使有大吵的風險也再所不惜。
J:那麼這個攝影計畫是怎麼開始的?
S:某次我去參加一個攝影節,在回家途中就突然有了這個念頭:「為什麼我從沒說過自己弟弟的故事呢?」那些在攝影節中看到的照片究竟如何觸動了我,也說不上來。但總之,很多年前的某個8月31日,我意識到自己應該要把Lorenzo的故事說出來。 拍攝Lorenzo是讓我能陪伴在他身旁最自然的一種方式。開始的時候,我們倆都覺得很好玩。他很高興有我陪伴;我也非常開心能用這種方式,誠實地訴說他的故事。先前他因為一個可能影響腿部功能的良性腫瘤而住院治療,我也跟著在病房裡拍起照來。當時醫生和護士一度誤認他是個有名的演員,所以我索性也把他當個明星來對待。Lorenzo有種能吸引身旁人的特質。他是唯一被允許在房裡抽菸的病人,護士們也總是很勤快地關照他。他不但是病房裡少數的年輕病人,肯定也是少數能待比較久的。為了不讓他覺得孤單,我每天還帶一位不同的朋友去探視他。(題外話,這些可是我私下社交吃飯請了不少酒錢才換來的陪伴!) 總之,攝影就是我在他艱苦奮戰期間陪伴他的方式。最近我當媽媽了,新生活階段正要展開,我希望Lorenzo也能得到更多勇氣,繼續待在我的身邊。....(全文未完)
閱讀全文:http://www.erenlai.com/index.php/tw/-/5370--simona-pampallona
精神病人在現代攝影並不算是一個很罕見的題材,但近距離拍攝自己患病家人的系列作品,倒是特別。Simona在15歲時第一次拿起父親的老相機拍照,後來也靠著同一台相機開啟了創作生涯。閱讀她的照片和自述文字,任何人都不難解讀到她對大千世界充滿熱情;而“Due persone chiamate 'mio fratello”(英譯:Two people called my brother)這個系列,透過了再現患有精神分裂的弟弟Lorenzo的日常生活,更格外凸顯出Simona對家人深刻的愛。 在通信聯繫的過程中,她曾對我說:「從小我就認為攝影是自己想追求的道路,但家裡的情況總使得我必須分心去做其他事。我覺得自己需要把那些失去的時間找回來,但又不想太著急,我只期許自己能把那些想說的故事,挖掘得更深一些。」一位深愛攝影的人,在面對人生現實時能如此有耐心地調適自己的腳步,其鏡中影像的溫厚程度,自然也是可預期的了。 Simona最近剛成為一位媽媽,相機,或許得更常擱著了,但持續磨練的「愛」,相信最終仍能成為滋養她影像作品的重要養分。
佳禾(以下簡稱J):我們知道“Due persone chiamate 'mio fratello”是關於你弟弟的故事,能不能說說他的情況?
Simona(以下簡稱S):我跟弟弟從小感情就很好。我念大學時還曾經獨自跟他一起生活了四年。直到畢業時,我覺得是時候該分離了,才分開住。在那之後,有時候我們會很常互相打電話或拜訪對方,但有時候也會幾乎沒有什麼聯繫。Lorenzo在17歲時曾經一度有藥癮,當時我父親也正好開始生病;18歲他開始出現幻聽的癥狀,後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從此就長期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 因為這個病,Lorenzo曾經在機構裡住了一段時間,但他紀錄不良,經常在該就診時開小差。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從來沒喜歡過那個精神健康中心。它位在一條長廊的尾端,在老人之家的後面,我常常想起那些年耗費在小小等候室的時間──醫生老是遲到,有時候甚至根本不怎麼注意他的狀況。我每次回家總會帶著怒氣和酸楚,但卻無力改變那情況。 然而,Lorenzo的狀況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故事。他以前是個大菸槍,但現在已經戒菸了,而且還會主動打掃房子;當他來拜訪我的時候,甚至會幫我做家事、洗碗盤。要是早幾年,我絕對想不到他能改變得這麼多。他現在甚至已經停止服藥了,雖然,老實說,我無法斷言這樣是好或壞──不管吃不吃藥,實際上都無法掃除他眼底的悲傷。 除了他的改變,我自己跟他的關係與互動也改變了很多。這麼多年來,除了透過書本幫助我去暸解他,直接的經驗更是教了我非常多,那些學習甚至對我其他的人際關係幫助也非常大。因為他,我培養出了一種不同的知覺,能試著去暸解肢體動作、眼神,而當別人跟我說話時,我也更能夠聆聽。 現在我不再試著去「暸解」了。當Lorenzo想表達他自己時,我就聆聽;而他也知道,老姊是可以給他靠的。
J:所以他現在一個人住?生活沒問題嗎?
S:我很想說他現在已經完全能自立自足了,但其實還不能。他目前雖然獨居(有三隻貓咪陪伴),但我媽還是常去照顧他。Lorenzo的住處離我媽上班的地方很近,她時不時過去看看,也給他帶上一些生活雜貨。現在,我只在發生嚴重問題或必須解決某些事的時候才介入。簡單但不太精確地講,我現在必須替代「父親」的位置(雖然我的老爸還在)。Lorenzo知道有老姊可以依靠;但該當面訓誡他的時候,我也不會遲疑,即使有大吵的風險也再所不惜。
J:那麼這個攝影計畫是怎麼開始的?
S:某次我去參加一個攝影節,在回家途中就突然有了這個念頭:「為什麼我從沒說過自己弟弟的故事呢?」那些在攝影節中看到的照片究竟如何觸動了我,也說不上來。但總之,很多年前的某個8月31日,我意識到自己應該要把Lorenzo的故事說出來。 拍攝Lorenzo是讓我能陪伴在他身旁最自然的一種方式。開始的時候,我們倆都覺得很好玩。他很高興有我陪伴;我也非常開心能用這種方式,誠實地訴說他的故事。先前他因為一個可能影響腿部功能的良性腫瘤而住院治療,我也跟著在病房裡拍起照來。當時醫生和護士一度誤認他是個有名的演員,所以我索性也把他當個明星來對待。Lorenzo有種能吸引身旁人的特質。他是唯一被允許在房裡抽菸的病人,護士們也總是很勤快地關照他。他不但是病房裡少數的年輕病人,肯定也是少數能待比較久的。為了不讓他覺得孤單,我每天還帶一位不同的朋友去探視他。(題外話,這些可是我私下社交吃飯請了不少酒錢才換來的陪伴!) 總之,攝影就是我在他艱苦奮戰期間陪伴他的方式。最近我當媽媽了,新生活階段正要展開,我希望Lorenzo也能得到更多勇氣,繼續待在我的身邊。....(全文未完)
閱讀全文:http://www.erenlai.com/index.php/tw/-/5370--simona-pampall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