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探討死亡、種族文化與社會現狀的華裔導演同志電影/英國的【輕輕搖晃】、美國的【在愛裡】

生命中的伴侶突然走了,留下來的是什麼呢?更何況是同性戀伴侶,【輕輕搖晃】(Lilting)留下的是一位不會講英語的柬埔寨裔母親,【在愛裡】(In the family)留下的是一位年僅6歲的小男孩…。說巧不巧,這兩部先後在法國上映獲得好評的電影,都是華裔新銳導演的處女作,【輕輕搖晃】的導演是移民英國的柬埔寨華裔新秀許泰豐(Hong Khaou),【在愛裡】的導演則是父母來自台灣、出生在美國的新銳王沛智(Patrick Wang)。這兩部作品都曾獲得金馬國際影展青睞,但是【在愛裡】卻沒有片商買進,未正式在台灣院線上映,實為可惜,可能是片長2小時49分鐘的緣故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兩個月在美國電影市場展(AFM),有一部由曾造就出李安、蔡明亮等導演的資深製片徐立功監製、台裔美籍新秀導演鄭伯昱(Barney Cheng)執導的台、美合作電影【滿月酒】(Baby Steps)在此發表造勢,雖然這只是新人鄭伯昱的處女作,但是他竟然初生之犢不畏虎,除了自編自導之外,甚至自己飾演片中的男主人翁之一,他更獲得【喜宴】中飾演母親的資深女星歸亞蕾同意演出,飾演他片中的母親,完全不怕有【喜宴】的壓力,甚至有再版的輿論,這部影片對多元家庭提出更進一步的討論,就是同志領養與代理孕母的熱門話題,這部電影將會以一種溫馨幽默的喜劇模式推展,希望獲得社會的關懷與寬容。

這三部作品有幾個共同的特色,就是三個故事都融入了導演個人的真實經歷,只有角度與成份多寡的區別,還有都是異國同性戀情侶,藉由異國文化背景的差異而產生情節,分別探討的問題各有特色,所要講的都只是愛情與親情罷了。這裡我所要解析的作品是【輕輕搖晃】與【在愛裡】,因為他們同時在法國上映,【滿月酒】則要到明年才會在台灣正式上映。前面兩部作品有一個共同現象,劇情的轉折重點,都是因為失去生命中的伴侶而展開,都是突然發生的事件,卻改變了另一半的生命,他們要如何面對?要如何存活下去呢?愛情令人沈醉,結尾總是令人悲傷,但最令人痛苦的還是思念…

【輕輕搖晃】道盡人生的無奈與思念共存

現今很多受到作者導演啟蒙的新秀,他們的處女創作大部份都是從自我本身的故事開啟,這位英國新人導演許泰豐,他的父親來自中國的福州,母親則來自福建,早先全家移民到柬埔寨,因為戰亂,在他8歲那年全家再移民到倫敦。他的母親就像影片中的女主人翁,在英倫生活了30年,卻始終不會講英文,他甚至坦承,完全深入英國人生活能說一口流利倫敦腔英文的他,曾經無法理解母親,甚至排斥與母親溝通,但歷經歲月的成長他慢慢地認識母親…。他還在電影藝術學院就讀時,曾經將他母親的故事拍成短片受到關注,幾年後,他將母親的某些部份融入處女作【輕輕搖晃】的劇情之中,在歷經一番努力之後,他終於獲得英國倫敦製片公司與BBC電視台製片公司的監製支持,才有機會完成電影夢。他以個人角度跨越國籍關注同性戀議題,他年紀輕輕卻已具有英倫寫實派系的編導手法以及溫柔的敘事風格,更一舉獲得日舞影展最佳攝影獎,以及英國獨立電影獎的多項提名,是一位值得期待的新導演。

【輕輕搖晃】的故事發生在今日的倫敦,一個灰冷色調的養老院,一位居住在此孤寂承擔喪子之痛的柬埔寨華裔女人瓊(鄭佩佩飾演),她兒子凱(英籍華裔演員安德魯梁Andrew Leung飾演)的男朋友理查(英國男星班維蕭Ben Whishaw飾演)突然間造訪,她對他並沒有好感,雖然她不知道他是已故兒子的另一半,但卻莫名地排斥著他,他們無法用言語溝通,但理查覺得應該要代替凱照顧他的母親,所以聘請一位華裔女性朋友來幫忙翻譯,瓊在養老院結交了一個英國男友亞倫,但他們無法溝通,交往無法進一步推展,理查一意幫忙,但瓊會領情嗎?其實她內心早就知道理查的身份,只是不想去面對去承認吧?就如同她那一代傳統的亞洲母親。他們將如何渡過這個失去生命最愛的悲傷,找出一條共同相處的道路呢?

這部電影的開場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無名的孤寂,攝影機從一個貼著英式壁紙的牆面特寫畫面慢慢向左滑移,李香蘭的「夜來香」悠然響起,接著我們看到一張老照片、一個藥物服用盒,最後停留在一幅抽象沒有根的老樹枝畫作上,在此道盡了瓊的內心世界,她懷鄉心切,拒絕一切的異國語言溝通,她受困於這面英倫式壁紙,隱喻一個艱鉅無形的牆,她卻也無可奈何,因為歲月不再,這個藥物服用盒則顯示出了她漸漸衰老的肉體,這幅畫更點出她無根的無奈,她只能透過李香蘭的歌聲來安撫內心喪子的痛楚與空寂,這個孤寂冷調似乎又有所期待的開場,顯示出了這部電影的敘事語調與情節步調。

世間上最令人痛楚的事,就是有些事對自己的母親無法?齒,片中曇花一現的凱,因為害怕母親無法接受,從不敢坦言同性戀的事實。如今理查面對凱的母親瓊,他不知道是否該說出真相,他更不知道瓊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也就是影片巧妙之處,導演運用語言文化的不同,巧妙地達成劇情深妙的幽默,也造成人生無法?齒,卻同時揭曉劇情的無限張力,就如同瓊與亞倫想要瞭解對方的優點與缺點,文化習慣的不同在此造成幽默的情節,然而結尾瓊與理查各自運用各自的母語坦承相對,道出人生的無奈與真相,戲劇的張力無窮,感人肺腑。

【在愛裡】因為愛一心要爭回兒子的父親

王沛智的父母是台灣人,從小在美國長大,但他並沒有忘記個人的出身背景,他甚至會講台語,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位,但卻不誤正業,一心嚮往第八藝術,在奮鬥10年之後,如今已擁有導演、製片、編劇甚至演員於一身的王沛智,在兩年前幾乎獨自出資拍攝了個人的處女作【在愛裡】,起初他也曾經嚐過各影展閉門羹之苦,但2012年,他獨自完成的【在愛裡】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的肯定,入圍「最佳處女作獎」,最後雖敗給了陳多爾(J.C. Chandor)的【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雖敗猶榮。

【在愛裡】的故事從美國田納西州一個清晨展開,一位有點早熟的6歲男孩奇普,從出生就是在一對同性戀情侶喬伊(導演王沛智親自飾演)與柯帝兩位爸爸的保護下成長,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突然間柯帝因車禍意外過世,喬伊與奇普必須相依為命生活下去。但是一天,柯帝的姊姊翻出一封在奇普剛出生不久,柯帝所寫的遺囑,當時喬伊還未成為家庭的一份子,遺囑上指明柯帝的姊姊擁有奇普的領養權,最終奇普還是被強制帶走了,在法律上,喬伊完全沒有任何權力爭取,唯一站在他身邊的只有朋友,在這些友人的支持下,加上對柯帝與奇普的思念,他試著找出一個與這個家庭和解的方式,他意外獲得一位已經退休的資深老律師再度出馬幫助他爭取撫養權,他唯一的心願只是想要再度接近他與柯帝的小男孩奇普…

這部電影讓人第一個驚訝之處,在於編導手法的格局與風格相當嚴謹、莊嚴、冷峻,在一連串蔡明亮式的長鏡頭中呈現,表達出影像構圖的劇情張力,「一般電影的構圖都容易被預測到,不過我會思考可以怎麼樣跟觀眾玩遊戲、調情,增加驚喜、不可預料的情節…。」導演如此透露。他畫面的主要劇情演變並不一定是在前景發生,也可能在景深中呈現,甚至讓人思考到畫面外所發生的情節,他的鏡頭甚至可能拉近到一個接吻的特寫,他要讓我們感受到他們接吻的唇水與他們的愛,這只不過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卻讓人體會到他已漸漸衍生出個人的編導風格,值得讚許。

這不是一部關於同志領養小孩的電影,而是探討愛情與失去,信心與公理的作品。大家都是因為愛,因為責任,還有血緣親情,才會撕破臉,畢竟愛的另一面就是自私…。其實仔細的思考觀察,這部電影中並沒有所謂的壞人,大家的出發點就只是愛情與親情的極端表現罷了,可惜的是就是愛總是那麼的自私,自私的讓人無法反駁,讓人無奈。今天我們所要達到的是一種超越愛的真諦,丟下傳統的包袱,種族的優越感,血緣的絕對性,只要還有愛就都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與無限的希望。■
---詳世界電影www.facebook.com/worldscreen1966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