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古早味》李登輝、林語堂、賴清德推薦:府城必去餐廳!
這是台南在地人都知道的好味道,吸引代代食客上門。從日治時期的小攤,到今天的高檔餐廳,阿霞如何將六十多年的精神傳承到第三代?
三代老店不容易,去問阿霞飯店就知道。
一個廟埕前的熟肉攤,如何走過戰後的貧瘠年代,開了一家小店,然後買地自建,搖身變成六樓高的餐館?不只吸引蔣經國、李登輝等歷任總統造訪,從林語堂到蔡瀾都讚不絕口,連新任台南市長賴清德,也點名為「府城必去餐廳」。
在此同時,一家老店如何因應飲食潮流起落,見證市場殘酷興衰?甚至順利度過接班危機,讓家族枝葉的紛擾,不致嚇跑食客、搞砸廚房門口邱永漢題匾的「美味求真」四個字。反而努力轉型,躍為高檔商務客與觀光客的朝聖地。
聊起生意經,曹淑華、吳建豪母子侃侃而談。一個是背負家族期許與財務壓力的第二代媳婦,另個是原本想學西餐、卻提前傳承家業的第三代主廚。他們講述的,不只是一家餐廳的故事,也是一個家族、三個世代的味蕾縮影。
阿霞餐廳的「阿霞」,正是曹淑華口中的「阿姑」吳錦霞。
日治末期,吳錦霞小學畢業,就跟著父親在廟埕前擺攤,一開始賣些香腸熟肉、尋常飯菜給附近的工人。「後來開了店,就叫作『霞點心店』。慢慢端出一些辦桌菜,還有內臟、丸子混煮的什菜冬粉湯。當時,常有些殷實店家,會提著湯鍋來買冬粉湯,」曹淑華說。
一九八三年,阿霞飯店遷至現址時,已是在地饕客的舌尖鄉愁。蟹膏飽滿的紅蟳米糕、熟肉拼盤、烏魚子、炒鱔魚都是鎮店招牌。門口,掛著台南幫大老吳三連題字的店匾,飯廳川流著政商顯要、布莊店東與府城名醫。那是台灣民間活絡奮進的年代,也是阿霞飯店蒸蒸日上的美好年代。
靠著一家店,阿霞養活全家十個兄弟姐妹,也栽培出十四名留美子弟。然而,每天早上七點、忙到晚上九點的吳錦霞,為了家人終身未婚,也埋下老店傳承的危機。
三代傳承的危機
原本,阿霞的五弟吳壽春掌大廚、二弟的兒子吳榮燦、曹淑華夫婦招呼外場,是餐廳裡外的重要幫手。四、五年前,阿霞高齡八十二歲,漸漸無法負荷耗費體力的砧板工作,接班傳承成為一件尷尬話題。
曹淑華說,「傳統餐廳裡,既然阿姑管砧板、五叔掌大廚,我們連廚房都不能踏進一步,只能遠遠站著看。」等到吳錦霞決定退休,家族協議由吳榮燦夫妻承租三年,暫時接下經營權。然而,他們夫妻連餐廳裡的鍋鏟都沒摸過,主廚吳壽春又已退出廚房,「當時家族有人嘲諷,『如果我們做不起來,三年後就改做阿霞博物館』。」
講起那段辛酸,曹淑華坦承壓力極大,經常暗自掉淚。靠著另一位有廚房經驗的親戚吳明潔,阿霞飯店先撐住招牌。「但時代不一樣了,外食競爭者愈來愈多,飯店生意早已大不如前,」曹淑華坦承,老餐廳必須因應調整,才能存活下來。
為明天的生意而改變
「因為是辦桌菜,以前的菜份量比較大。但現代人講求精緻,三、四個人用餐,你照樣端一大盤上桌,就有客人抱怨:『你以為是粗工在吃的,出這麼大一盤』。」於是,夫妻倆開始調整菜單,針對人數彈性出菜。
此外,他們夫婦重新裝潢整修,讓略顯陰暗老舊的餐廳煥然一新。「以前的餐廳,比較不重視氣氛與衛生,認為只要東西好吃,客人就不會計較,」曹淑華卻從增加照明、員工著手,希望提升服務品質。
「我一直相信,今天做得好,才是明天的生意。每一天的每個客人,都可能是明天的客人,」在廚房外整整站了二十年,曹淑華學會了觀察食客的反應。她甚至擠搾時間學日語、報名卡內基課程,戰戰兢兢,就是為了做好準備,「我看過雜誌報導,很多老店才過了十幾年,就會被市場淘汰。」
另一方面,曹淑華必須努力維繫老店的口味及品質。
延伸閱讀:
鳳梨三劍客 種出快樂金鑽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323
創業家精神全球第三!台灣人流著經商血液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6-1.aspx
用兩個月的薪水,鄭崇華新莊農田旁創台達電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3-2.aspx
lativ張偉強 要做就做第一名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9-1.aspx
行善為隱形國力?台灣每年捐款逾400億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4-1.aspx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三代老店不容易,去問阿霞飯店就知道。
一個廟埕前的熟肉攤,如何走過戰後的貧瘠年代,開了一家小店,然後買地自建,搖身變成六樓高的餐館?不只吸引蔣經國、李登輝等歷任總統造訪,從林語堂到蔡瀾都讚不絕口,連新任台南市長賴清德,也點名為「府城必去餐廳」。
在此同時,一家老店如何因應飲食潮流起落,見證市場殘酷興衰?甚至順利度過接班危機,讓家族枝葉的紛擾,不致嚇跑食客、搞砸廚房門口邱永漢題匾的「美味求真」四個字。反而努力轉型,躍為高檔商務客與觀光客的朝聖地。
聊起生意經,曹淑華、吳建豪母子侃侃而談。一個是背負家族期許與財務壓力的第二代媳婦,另個是原本想學西餐、卻提前傳承家業的第三代主廚。他們講述的,不只是一家餐廳的故事,也是一個家族、三個世代的味蕾縮影。
阿霞餐廳的「阿霞」,正是曹淑華口中的「阿姑」吳錦霞。
日治末期,吳錦霞小學畢業,就跟著父親在廟埕前擺攤,一開始賣些香腸熟肉、尋常飯菜給附近的工人。「後來開了店,就叫作『霞點心店』。慢慢端出一些辦桌菜,還有內臟、丸子混煮的什菜冬粉湯。當時,常有些殷實店家,會提著湯鍋來買冬粉湯,」曹淑華說。
一九八三年,阿霞飯店遷至現址時,已是在地饕客的舌尖鄉愁。蟹膏飽滿的紅蟳米糕、熟肉拼盤、烏魚子、炒鱔魚都是鎮店招牌。門口,掛著台南幫大老吳三連題字的店匾,飯廳川流著政商顯要、布莊店東與府城名醫。那是台灣民間活絡奮進的年代,也是阿霞飯店蒸蒸日上的美好年代。
靠著一家店,阿霞養活全家十個兄弟姐妹,也栽培出十四名留美子弟。然而,每天早上七點、忙到晚上九點的吳錦霞,為了家人終身未婚,也埋下老店傳承的危機。
三代傳承的危機
原本,阿霞的五弟吳壽春掌大廚、二弟的兒子吳榮燦、曹淑華夫婦招呼外場,是餐廳裡外的重要幫手。四、五年前,阿霞高齡八十二歲,漸漸無法負荷耗費體力的砧板工作,接班傳承成為一件尷尬話題。
曹淑華說,「傳統餐廳裡,既然阿姑管砧板、五叔掌大廚,我們連廚房都不能踏進一步,只能遠遠站著看。」等到吳錦霞決定退休,家族協議由吳榮燦夫妻承租三年,暫時接下經營權。然而,他們夫妻連餐廳裡的鍋鏟都沒摸過,主廚吳壽春又已退出廚房,「當時家族有人嘲諷,『如果我們做不起來,三年後就改做阿霞博物館』。」
講起那段辛酸,曹淑華坦承壓力極大,經常暗自掉淚。靠著另一位有廚房經驗的親戚吳明潔,阿霞飯店先撐住招牌。「但時代不一樣了,外食競爭者愈來愈多,飯店生意早已大不如前,」曹淑華坦承,老餐廳必須因應調整,才能存活下來。
為明天的生意而改變
「因為是辦桌菜,以前的菜份量比較大。但現代人講求精緻,三、四個人用餐,你照樣端一大盤上桌,就有客人抱怨:『你以為是粗工在吃的,出這麼大一盤』。」於是,夫妻倆開始調整菜單,針對人數彈性出菜。
此外,他們夫婦重新裝潢整修,讓略顯陰暗老舊的餐廳煥然一新。「以前的餐廳,比較不重視氣氛與衛生,認為只要東西好吃,客人就不會計較,」曹淑華卻從增加照明、員工著手,希望提升服務品質。
「我一直相信,今天做得好,才是明天的生意。每一天的每個客人,都可能是明天的客人,」在廚房外整整站了二十年,曹淑華學會了觀察食客的反應。她甚至擠搾時間學日語、報名卡內基課程,戰戰兢兢,就是為了做好準備,「我看過雜誌報導,很多老店才過了十幾年,就會被市場淘汰。」
另一方面,曹淑華必須努力維繫老店的口味及品質。
延伸閱讀:
鳳梨三劍客 種出快樂金鑽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323
創業家精神全球第三!台灣人流著經商血液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6-1.aspx
用兩個月的薪水,鄭崇華新莊農田旁創台達電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3-2.aspx
lativ張偉強 要做就做第一名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9-1.aspx
行善為隱形國力?台灣每年捐款逾400億
http://taiwan.cw.com.tw/magazine/location_article4-1.aspx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