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大兩岸整合利益 台灣人民恐成祭品
從「江陳會」省思台灣經貿出路
中國官員、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又來了!2008年11月,陳雲林來台釀成台灣人權緊縮、各方抗議不斷的風波還歷歷在目,2009年底馬政府仍不顧外界疑慮,堅持邀陳雲林來台,並率18家陸資大型企業,一同「共遊日月潭」、商談兩岸經貿整合。
美化兩岸經貿整合的種種說詞
有人說「兩岸關係正常化」總是好事。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甚至對外宣稱:「根據2009年6月世新大學民調指出,有高達82.6%的民眾支持兩會制度化協商。」還喜孜孜地表示:「第四次『江陳會談』的意義,可以用『對等協商,為民謀福,完善環境,永續發展』16字來形容。」、「過去兩會三次協商的成果豐碩,有如在台海上蓋了九條高速公路,可以為兩岸交流降低成本、增加時效、促進合作、共創雙贏」。
然而,種種美化邀請中國代表來台的說詞,仍得面對幾個根本的問題,但馬政府似乎始終沒講清楚。一方面,台灣政府為了恭敬地迎接中國官員,在過去以及在未來,鎮壓了多少人民的異議聲音?第二方面,究竟所謂強化兩岸經貿整合的成長預言,除了美好的經濟成長願景外,會是以犧牲了哪些階層人民的利益為代價?
台灣學習中國鎮壓人權?
這些質疑都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歷史經驗佐證的。首先,中國官員前來台灣,無法迴避的質疑是,中國政權直到今日,仍是以數百枚飛彈對準台灣,在國際上持續不斷打壓有意爭取「台灣獨立」的呼聲,甚至聲稱不惜「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這樣的狀況或許可以歸稱為「政治問題」,很多人可以選擇忽視。但是,無法忽視的是,台灣的馬政府早有紀錄為了迎接中國官員,竟然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鎮壓本地的異議聲音,出動大批員警封路、畫管制區、禁止人民攜帶國旗等,只為了「兩岸關係正常化」、「兩岸經貿整合」?無怪乎有人批評:這不只是經貿整合,更是「政治整合」,台灣政府開始學習中國鎮壓人權的種種伎倆!
以「國際」之名 打壓異議者
2008年台灣因中國官員陳雲林來台,引發了人民大規模反抗和青年發起「野草莓學運」。香港學者葉蔭聰就評論到:「這次事件令我想起的,不是台灣過去的藍綠對抗,甚至不是紅衫軍,而是過去十多年來,許多政府以『國際』之名與原因,動員警察壓制示威抗爭。由美國西雅圖反世貿,到歐洲及日本的反G8,香港的反WTO,我們皆看到政權不分東西,不分民主或專制,都是如此。而台灣、韓國及香港等地,更因為以前威權及冷戰時代留下的惡法未除,更是如此。」、「這次台灣警察運用權力保護陳雲林,彰顯了集會遊行法及相關體制的荒謬。」
不過,上回陳雲林來台給馬政府的教訓還不夠,這次又要來,台灣的內政部長江宜樺日前還說出為了保護陳雲林,不惜封閉高速公路、阻斷抗議群眾的言論。
這幾天各大媒體紛紛轉述江的說法:「陳雲林屆時抵達台中,警方除了公布飯店周邊管制圖,不限制人車進出,但會視情況封閉。」、「若遇到情況危急時,不排除封鎖附近的中港交流道。」、「政府已獲知有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情事可能發生,為了民眾交通的安全,可能就必須要封鎖。」然而,對於這樣做法,主流媒體卻似乎漸漸「見怪不怪」。去年陳雲林來台,才發生了「禁止唱片行播放台灣本土歌曲」、「禁止舉台灣國旗」的荒謬事件。是否漸漸地,台灣也接受了為了附庸中國,採取更惡劣的人權標準?
經貿整合是發展的萬靈丹?
經貿整合當然可能有其益處,但世界上各國的歷史經驗已經說明,這必須要將「政經力量」一併納入考量,才能完整認識國與國間參與經貿整合協定的可能社會後果。在很普遍的情況下,經貿整合協定很可能只是強權國家施展帝國主義,壓榨弱小國家的一種方式!
舉例而言,不論是WTO(世界貿易組織)或是其前身GATT(關稅貿易協定),表面上種種以促進自由貿易為名的政策推定,卻都還是難逃歐美強權國家能在其框架中,取得各種不正當的優勢地位。不論是透過間接補貼、關稅政策斡旋、談判、申訴…等手段,強權國家往往仍能在看似公平的遊戲規則,達成圖利自身的效應。除此之外,各種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如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是各種國與國間的FTA,經貿整合的背後,仍難逃強權國家的霸權施展。
這樣的狀況,馬政府不能不知道。台灣的前途當然無法靠無知地一味擁抱中國而尋得。相對地,必須謹慎、機智地看待經貿整合協定的各個環節,一方面為台灣牟取最大的利益空間,另一方面預先提出配套政策改善受衝擊者的處境。捨此之道,只「凡事」以中國為是,短期間中國也許會為了博取台灣歡心,提出各式各樣的小恩小惠。但長期來看,面對作為當代新興霸權、甚至是「新興帝國」的中國,台灣很可能只是一個在經貿整合過程中,因為欠缺政經實力、而被犧牲和利用的弱小國家罷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1月號-第393期】
中國官員、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又來了!2008年11月,陳雲林來台釀成台灣人權緊縮、各方抗議不斷的風波還歷歷在目,2009年底馬政府仍不顧外界疑慮,堅持邀陳雲林來台,並率18家陸資大型企業,一同「共遊日月潭」、商談兩岸經貿整合。
美化兩岸經貿整合的種種說詞
有人說「兩岸關係正常化」總是好事。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甚至對外宣稱:「根據2009年6月世新大學民調指出,有高達82.6%的民眾支持兩會制度化協商。」還喜孜孜地表示:「第四次『江陳會談』的意義,可以用『對等協商,為民謀福,完善環境,永續發展』16字來形容。」、「過去兩會三次協商的成果豐碩,有如在台海上蓋了九條高速公路,可以為兩岸交流降低成本、增加時效、促進合作、共創雙贏」。
然而,種種美化邀請中國代表來台的說詞,仍得面對幾個根本的問題,但馬政府似乎始終沒講清楚。一方面,台灣政府為了恭敬地迎接中國官員,在過去以及在未來,鎮壓了多少人民的異議聲音?第二方面,究竟所謂強化兩岸經貿整合的成長預言,除了美好的經濟成長願景外,會是以犧牲了哪些階層人民的利益為代價?
台灣學習中國鎮壓人權?
這些質疑都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歷史經驗佐證的。首先,中國官員前來台灣,無法迴避的質疑是,中國政權直到今日,仍是以數百枚飛彈對準台灣,在國際上持續不斷打壓有意爭取「台灣獨立」的呼聲,甚至聲稱不惜「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這樣的狀況或許可以歸稱為「政治問題」,很多人可以選擇忽視。但是,無法忽視的是,台灣的馬政府早有紀錄為了迎接中國官員,竟然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鎮壓本地的異議聲音,出動大批員警封路、畫管制區、禁止人民攜帶國旗等,只為了「兩岸關係正常化」、「兩岸經貿整合」?無怪乎有人批評:這不只是經貿整合,更是「政治整合」,台灣政府開始學習中國鎮壓人權的種種伎倆!
以「國際」之名 打壓異議者
2008年台灣因中國官員陳雲林來台,引發了人民大規模反抗和青年發起「野草莓學運」。香港學者葉蔭聰就評論到:「這次事件令我想起的,不是台灣過去的藍綠對抗,甚至不是紅衫軍,而是過去十多年來,許多政府以『國際』之名與原因,動員警察壓制示威抗爭。由美國西雅圖反世貿,到歐洲及日本的反G8,香港的反WTO,我們皆看到政權不分東西,不分民主或專制,都是如此。而台灣、韓國及香港等地,更因為以前威權及冷戰時代留下的惡法未除,更是如此。」、「這次台灣警察運用權力保護陳雲林,彰顯了集會遊行法及相關體制的荒謬。」
不過,上回陳雲林來台給馬政府的教訓還不夠,這次又要來,台灣的內政部長江宜樺日前還說出為了保護陳雲林,不惜封閉高速公路、阻斷抗議群眾的言論。
這幾天各大媒體紛紛轉述江的說法:「陳雲林屆時抵達台中,警方除了公布飯店周邊管制圖,不限制人車進出,但會視情況封閉。」、「若遇到情況危急時,不排除封鎖附近的中港交流道。」、「政府已獲知有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情事可能發生,為了民眾交通的安全,可能就必須要封鎖。」然而,對於這樣做法,主流媒體卻似乎漸漸「見怪不怪」。去年陳雲林來台,才發生了「禁止唱片行播放台灣本土歌曲」、「禁止舉台灣國旗」的荒謬事件。是否漸漸地,台灣也接受了為了附庸中國,採取更惡劣的人權標準?
經貿整合是發展的萬靈丹?
經貿整合當然可能有其益處,但世界上各國的歷史經驗已經說明,這必須要將「政經力量」一併納入考量,才能完整認識國與國間參與經貿整合協定的可能社會後果。在很普遍的情況下,經貿整合協定很可能只是強權國家施展帝國主義,壓榨弱小國家的一種方式!
舉例而言,不論是WTO(世界貿易組織)或是其前身GATT(關稅貿易協定),表面上種種以促進自由貿易為名的政策推定,卻都還是難逃歐美強權國家能在其框架中,取得各種不正當的優勢地位。不論是透過間接補貼、關稅政策斡旋、談判、申訴…等手段,強權國家往往仍能在看似公平的遊戲規則,達成圖利自身的效應。除此之外,各種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如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是各種國與國間的FTA,經貿整合的背後,仍難逃強權國家的霸權施展。
這樣的狀況,馬政府不能不知道。台灣的前途當然無法靠無知地一味擁抱中國而尋得。相對地,必須謹慎、機智地看待經貿整合協定的各個環節,一方面為台灣牟取最大的利益空間,另一方面預先提出配套政策改善受衝擊者的處境。捨此之道,只「凡事」以中國為是,短期間中國也許會為了博取台灣歡心,提出各式各樣的小恩小惠。但長期來看,面對作為當代新興霸權、甚至是「新興帝國」的中國,台灣很可能只是一個在經貿整合過程中,因為欠缺政經實力、而被犧牲和利用的弱小國家罷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1月號-第3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