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代糕餅龍頭 郭元益打造台灣味的未來
提起「郭元益」,很多人腦海中想到的是老字號喜餅品牌。1867年,來自福建漳州的郭家傳人,以郭家祖厝「元益」二字命名,在台北市士林區開設糕餅鋪;1945年,第三代經營者郭欽定將店號加上了姓氏,「郭元益」於焉誕生。時至今日,郭元益穩占台灣喜餅龍頭名號,百年老店依舊守著傳統糕餅的滋味,同時在時代更迭中求新求變,打造喜餅之外的事業版圖。
延續品牌精神:「創新」貫穿家族基因
郭元益第5代接班人、現任副總經理郭建偉1979年出生,從小在家族企業中長大,寒暑假必定到工廠打工,他笑說,很多資深員工都是看著他長大的。取得日本一橋大學國際企業戰略碩士後,郭建偉於2009年進入家族事業,擔任父親──現任郭元益總經理郭榮壽的特助,邊做邊學,從糕餅製作到包裝,再到工廠擴建的規劃,無一不涉獵,並於2016年晉升副總經理,成為企業接班人。
郭建偉表示,2009年他進入家族企業後,父親便期許他擴展版圖,因為結婚的人數漸減,結婚的年齡漸長,且各大品牌百家爭鳴,如果不拓展客群,市場必定萎縮。「剛進公司的時候,喜餅的部分大概占75%,父親就希望我能夠多花點時間在伴手禮跟節慶的部分。」
要在既有的基礎上拓展其他市場,而「創新」彷彿貫穿在家族的基因中。郭建偉表示,爺爺與父親都是喜歡創新的人,他笑著談到印象中爺爺與父親兩人的「不務正業」,「我爺爺與父親會研究包子、蔥油餅,甚至是章魚燒的作法,買製麵機、章魚燒機……什麼都想試試看。」
從祖父與父親的身影中,郭建偉看到家族文化,也看到企業文化。早在爺爺的年代,便在傳統漢餅之外,引進全台第一條西式喜餅生產線;包裝的變化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從原本大紅仕女圖,變得淡雅、簡約、幾何,這些都並非突然發生的。
「創新是我們家族和品牌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本來就在品牌的養分裡面,只是每一個年代創新的展現方向不太一樣。」郭建偉說,這幾年更把創新的元素推到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感受到「郭元益」品牌的與時俱進。
日本經驗啟發:創新融合傳統
肩負使命,郭建偉開始了自己的創新之路,主要從日本汲取經驗與靈感。在日本留學將近三年,他遍訪許多和菓子店與百年老店,觀察到日本的點心分成「洋菓子」與「和菓子」。儘管多數人認為,在現有的消費環境下,和菓子似乎在淡出;反觀洋菓子,也就是西式糕點,應該更受喜愛。然而,一份產業報告卻顯示,兩個市場都在成長。
郭元益第5代接班人副總經理郭建偉。葉俊宏攝影
延續品牌精神:「創新」貫穿家族基因
郭元益第5代接班人、現任副總經理郭建偉1979年出生,從小在家族企業中長大,寒暑假必定到工廠打工,他笑說,很多資深員工都是看著他長大的。取得日本一橋大學國際企業戰略碩士後,郭建偉於2009年進入家族事業,擔任父親──現任郭元益總經理郭榮壽的特助,邊做邊學,從糕餅製作到包裝,再到工廠擴建的規劃,無一不涉獵,並於2016年晉升副總經理,成為企業接班人。
郭建偉表示,2009年他進入家族企業後,父親便期許他擴展版圖,因為結婚的人數漸減,結婚的年齡漸長,且各大品牌百家爭鳴,如果不拓展客群,市場必定萎縮。「剛進公司的時候,喜餅的部分大概占75%,父親就希望我能夠多花點時間在伴手禮跟節慶的部分。」
要在既有的基礎上拓展其他市場,而「創新」彷彿貫穿在家族的基因中。郭建偉表示,爺爺與父親都是喜歡創新的人,他笑著談到印象中爺爺與父親兩人的「不務正業」,「我爺爺與父親會研究包子、蔥油餅,甚至是章魚燒的作法,買製麵機、章魚燒機……什麼都想試試看。」
從祖父與父親的身影中,郭建偉看到家族文化,也看到企業文化。早在爺爺的年代,便在傳統漢餅之外,引進全台第一條西式喜餅生產線;包裝的變化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從原本大紅仕女圖,變得淡雅、簡約、幾何,這些都並非突然發生的。
「創新是我們家族和品牌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本來就在品牌的養分裡面,只是每一個年代創新的展現方向不太一樣。」郭建偉說,這幾年更把創新的元素推到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感受到「郭元益」品牌的與時俱進。
日本經驗啟發:創新融合傳統
肩負使命,郭建偉開始了自己的創新之路,主要從日本汲取經驗與靈感。在日本留學將近三年,他遍訪許多和菓子店與百年老店,觀察到日本的點心分成「洋菓子」與「和菓子」。儘管多數人認為,在現有的消費環境下,和菓子似乎在淡出;反觀洋菓子,也就是西式糕點,應該更受喜愛。然而,一份產業報告卻顯示,兩個市場都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