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林貞粿行」 古早味老店轉型創新
走進台北迪化街,一家家販售中藥材、南北貨、布料的商家,點亮台北19世紀末的繁華。沿著街道北行,來到大橋頭延三商圈,「粿仔街」幾個字映入眼簾。兀自矗立的街頭標示,訴說的是一個年代的過往,如今做粿人家早因都更消失在視線之外,唯獨傳承了一甲子的「林貞粿行」在簇新的大樓裡,堅持將傳統融合創新,以不同樣貌呈現給大眾。
成立於1964年,「林貞粿行」以創辦人之名「林貞」作為商號名,專門生產各類粿品:蘿蔔糕、年糕、油蔥糕、芋粿巧等,至今桃園以北大大小小的市場裡,都有攤位販售林貞粿行的粿品。第三代接班人、現任林貞粿行品牌經理林凡凱介紹道,大概四、五十年前,在爺爺林貞那個年代,這條粿仔街有三、四十家做粿的,家家戶戶都是前店銷售、後廠製作。
隨著都更,做粿人家逐漸搬離,林貞粿行也遷廠去新莊。當時林家為了是否繼續家業,有過一些爭執。林凡凱表示,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就是他們兩個人執掌全盤,一輩子在高溫的環境中,長期從事高時數的勞動工作,後來頂多請一個人,三個人基本上做一整天的粿,大概15到20個小時,「當時爺爺想要收掉,就是覺得累。」最終,粿行決定遷廠而非結束,因為「收掉了真的是可惜了」。
二代轉型:制度化、系統化、數據化
約莫15年前,原本在電子廠擔任廠長的林貞粿行第二代林裕強,為了照顧年事已高的父母,決定回來接班,與弟弟林家慶兩人,一人負責經營,一人負責廠務,開始朝向公司化經營,將各部門分工制度化、系統化、數據化。
林凡凱表示,父親過去服務的公司,從數十人發展到五、六百人,所以他很清楚公司的經營如何從小變大,包括為什麼要有「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簡稱SOP),為什麼要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以及要有倉儲、帳務管理等。
1.建立製程SOP
林裕強先推動製程的SOP。林凡凱表示,以前做粿都靠老師傅的技術與經驗,過程中要泡粿,到了一定的水溫要加玉米澱粉、到了另一程度要加在來米粉等,老師傅熟練地操作著,卻很難量化與標準化。
林裕強開始研究,重新了解每個材料的特性,例如:在來米粉跟蓬萊米粉的差別在哪裡?什麼時候要加什麼材料?對生產流程做了深化的研究後,開始做調整、做SOP,以便掌握哪些東西調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有問題時如何排錯。
2.數據化
林貞粿行在大稻埕已經蕭條的粿仔街,以創新的樣貌推廣傳統米食。葉俊宏攝影
成立於1964年,「林貞粿行」以創辦人之名「林貞」作為商號名,專門生產各類粿品:蘿蔔糕、年糕、油蔥糕、芋粿巧等,至今桃園以北大大小小的市場裡,都有攤位販售林貞粿行的粿品。第三代接班人、現任林貞粿行品牌經理林凡凱介紹道,大概四、五十年前,在爺爺林貞那個年代,這條粿仔街有三、四十家做粿的,家家戶戶都是前店銷售、後廠製作。
隨著都更,做粿人家逐漸搬離,林貞粿行也遷廠去新莊。當時林家為了是否繼續家業,有過一些爭執。林凡凱表示,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就是他們兩個人執掌全盤,一輩子在高溫的環境中,長期從事高時數的勞動工作,後來頂多請一個人,三個人基本上做一整天的粿,大概15到20個小時,「當時爺爺想要收掉,就是覺得累。」最終,粿行決定遷廠而非結束,因為「收掉了真的是可惜了」。
二代轉型:制度化、系統化、數據化
約莫15年前,原本在電子廠擔任廠長的林貞粿行第二代林裕強,為了照顧年事已高的父母,決定回來接班,與弟弟林家慶兩人,一人負責經營,一人負責廠務,開始朝向公司化經營,將各部門分工制度化、系統化、數據化。
林凡凱表示,父親過去服務的公司,從數十人發展到五、六百人,所以他很清楚公司的經營如何從小變大,包括為什麼要有「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簡稱SOP),為什麼要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以及要有倉儲、帳務管理等。
1.建立製程SOP
林裕強先推動製程的SOP。林凡凱表示,以前做粿都靠老師傅的技術與經驗,過程中要泡粿,到了一定的水溫要加玉米澱粉、到了另一程度要加在來米粉等,老師傅熟練地操作著,卻很難量化與標準化。
林裕強開始研究,重新了解每個材料的特性,例如:在來米粉跟蓬萊米粉的差別在哪裡?什麼時候要加什麼材料?對生產流程做了深化的研究後,開始做調整、做SOP,以便掌握哪些東西調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有問題時如何排錯。
2.數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