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系出路解析

太陽能∕LED出現否極泰來

自2000年起,電腦業外移到中國大陸,幾乎從台灣連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面板業,從3.5代廠一路發展到8.5代廠,隨後進軍到LED和太陽能,再發展到觸控面板產業。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對台灣高科技產業來說,堪稱是「光電10年」,各大學的光電系也有如雨後春筍成立。

然而,這10年卻是「始於輝煌,終於慘敗」。台灣虧損最慘烈的4大「慘」業中,光電業包辦了3席(面板‧LED‧太陽能),光是面板業的銀行負債就高達7,000億元,無力再展開次世代的投資。這也嚴重衝擊光電系的出路。

同為光電業 悲喜兩樣情
由盛轉衰的主要關鍵,就是中國重金挖角台灣人才團隊,在對岸快速複製這些產業,並且以政府補貼為靠山,不計虧損低價傾銷,拚命擴產展開流血競爭。

展望未來,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好消息是,中國在太陽能、LED產業自食苦果,指標廠商紛傳破產倒閉,歐美國家也祭出反傾銷制裁,迫使中國政府出手整頓,削減過剩產能。台灣太陽能、LED產業暫時否極泰來,從去年第四季起出現強勁復甦。
但是占台灣科技半壁江山的面板業,隨著中國8.5代面板廠大量啟用,並提高關稅阻擋台灣面板賣到中國,前景陰霾重重。而中國本土觸控業者崛起,也動搖了台灣業者的優勢。

以近代物理學為理論基礎
1980年交大成立全台灣第一個光電所,中央大學緊接著在1982年成立。最近10年來,隨著光電產業起飛,大學部也陸續成立光電系。



光電技術是建立在近代物理上,因此會希望學生選修量子物理學,加強理論基礎。此外,專門科目還包括光子學、幾何光學、物理光學、透鏡成像等。

中央大學光電系主任孫慶成表示,光科技可概分為1幾何光學、2波動光學、3電子光學、4量子光學等4大領域,「光科技很不好念,在研究所階段,不少來自其他系的學生都要重念。」

生活中無處不是光電的應用
光電次產業種類眾多,包括液晶面板顯示器、LED光照明、太陽光電、數位相機與光學鏡片、光纖通訊、光碟機、投影機、掃瞄機、工業與醫療雷射、醫學影像等,生活中無處不是光電科技的應用。

國內光電系畢業生,最主要是到面板、LED、太陽能產業任職,但也有一些修過「光電子學」、瞭解材料光學和元件製程的人,會投身半導體業。基本上,液晶面板、LED、太陽光電的製程原理,和半導體是互通的,很多工程師會在這4個產業之間流動。

而面板IC設計公司,在色彩處理上,也很需要光電人才。甚至傳統光學產業,也吸引不少光電系畢業生。千萬別小看傳統光學,光學鏡頭號稱「萬年產業」,不論相機、手機或平板電腦,都需要光學鏡頭,而且利潤極高。「股王」大立光,就是靠著光學鏡頭起家,成為iPhone相機鏡頭的主要供應商。以一支智慧型手機來說,從觸控面板到高畫素的相機鏡頭,都是光電產業的貢獻。

甚至醫療影像器材、車用導航設備,也都需要用到面板。因此,面板業或許會走下坡,但絕對不會消失。而包括軟性顯示、AMOLED在內,技術也不斷在推陳出新。

製程工程師是最大宗職缺
光電人才在面板業,主要擔任面板設計工程師、製程工程師等職位。在太陽能產業,主要的職位有太陽能技術工程師、製程工程師等。在傳統光學鏡頭產業則可擔任光學工程師、製程工程師。

不論在光電或半導體業,「製程工程師」都是主要的職缺。當生產線發生異常時,製程工程師要有即時反應、解決問題的能力。以LED製程工程師來說,前段製程包括乾蝕刻、溼蝕刻、蒸鍍、黃光,後段製程包括研磨、切割、測試等,製程工程師要負責提升製程良率、LED亮度,並處理異常產品。

群創光電經理張智勝在擔任製程工程師時,發現有一批觸控面板的瑕疵率升高,仔細探究每一個流程後發現,原來是出貨時海運的貨艙溫度太高,導致面板貼合的膠材過熱而融化。他與膠材供應商共同會商,提高膠材的受熱力,順利解決良率的問題。
如果擔任「面板設計工程師」,工作則涉及面板設計、系統設計與機構設計。除了在玻璃基板上規劃薄膜電晶體的布局設計外,還必須綜觀全局,從整張玻璃基板能夠生產出幾片面板開始,到偏光板的位置、驅動IC的數量與位置配置、電子阻抗、電容效應以及電場干擾等,不斷與機構設計工程師討論。

產業波動劇烈 要多留意時事
光電業的波動起伏劇烈,就讀光電系一定要多留意產業動向。例如,iPhone 5改採「內嵌式」觸控面板,一度威脅傳統的「外掛式」觸控。而大尺寸電視、蘋果公司iTV的動向,也攸關面板業的未來。

最重要的是,中國全力發展電子零組件的供應鏈,兩岸科技業已從「上下游分工」的關係(例如台灣的面板,賣給大陸組裝液晶電視),轉為「平行競爭」的關係,而競爭焦點就在光電業。因此,要密切關注中國的產業政策動向。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月號(45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