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大政治家,也是大創新家

林肯是政治家,但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位創新家。如果不是林肯的創新,美國南北戰爭鹿死誰手,尚難逆料。

林肯的創新之一就是他的戰爭融資。與我們所處的國家財政機制健全的時代不一樣,林肯進行南北戰爭,是沒有健全的財政系統的:他沒有中央銀行來發行足夠支付戰費的鈔票、沒有銀行管理體系、沒有統一的貨幣、也沒有稅收機構。但是最終,北方勝利的原因之一卻是他的財政。除了林肯逐步將這些現代化的機制建立起來之外,他運用了一套有效的融資方法。

財政創新:向大眾銷售國債
在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國債銷售的對象都是機構投資人,一般老百姓是沒有機會購買的。然而,透過這樣的融資渠道,無法滿足龐大的戰爭需求。更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歐洲國家一致看好南方,所以不願意資助北方。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銷售5億美元的國庫券。起初財政部自行銷售這筆龐大的債券,但是毫無成效。當時的財政部長切斯(Salmon P. Chase)就委託傑伊.庫克(Jay Cooke)來進行銷售。銀行家庫克接到了這筆買賣,既喜且憂,一方面這筆承銷為數龐大,庫克將賺取一大筆佣金。但是另外一方面華爾街當時仍然是富人俱樂部,恐怕無法消化5億美元的國庫券。

庫克瞭解到過去融資的方式成效不彰,於是訴諸普羅大眾。他除了將債券分拆為每張50美元面額,同時雇用了2,500名仲介,周遊在北方與西部各州進行銷售。他們甚至走向南方,只要當地為北軍占領。從當代的術語來說,庫克進行了一回「巨群協作」(mass collaboration)。而驅動這股巨群協作力量的,則是豐厚的佣金。

南方被北方的金融打敗
之前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時候,庫克就已經瞭解「利」的力量。當時南北戰爭才剛開始,賓州決定舉債。庫克說服了賓州政府讓他負責銷售債券。庫克一方面高舉愛國的旗幟,可是另外一方面卻在所有的宣傳中強調,他所銷售的賓州債券不僅有6%的利潤,更重要的是這些利潤完全免稅。

庫克成功地完成了所有5億美元的債券銷售,北方因為這筆經費而避免了財務泥淖。至於南方,因為完全缺乏這樣的財務槓杆機制,軍費就成了拖垮戰爭的累贅。南方的一位將領寫道「我們不是被北方的士兵打敗的,是被北方的金融打敗的。」
庫克同時也改變了美國人民的財務結構。在戰爭之前,美國人不到1%持有各種形式的證券,床墊是人民存放現金的地方。但光是庫克就將債券銷售給了5%的美國北方居民。之後林肯建立美國全國的銀行管理體系,民眾在銀行存款才成了常態。

科技創新:運用鐵路與電報
除了財政創新之外,林肯也是科技創新者。他採用的第一項致命的發明就是鐵路,運用鐵路運送了2.5萬名士兵到南方前線。當時一般公路必須用上2個月,而鐵路只需要7天。為了應付戰爭時的調度,林肯將全國鐵路收歸國有,這2.4萬英里的鐵路網,就成了他無孔不入的大動脈。而南方僅僅有900英里,並且在掌握在私人手中,南方政府無從調度。

林肯的第二項科技創新就是電報。今天我們使用電子郵件與世界各地的朋友溝通,而林肯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電報,來管理他的戰爭。

林肯首次接觸電報是1857年,當時電力還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科學觀念,相當於我們今天認知的量子力學。但林肯馬上就認識到電報的作用,立即將它納為戰爭工具,以此發號施令。在1864年格蘭特(Ulysses Grant)成為指揮官之前,北方缺乏一位縱橫全局的良將,當時林肯幾乎是運用電報直接指揮前線作戰。南軍的將領傑克遜("Stonewall" Jackson)曾經一度逼近首都華盛頓,是林肯親自運用電報調兵遣將才化解了首都危機。

在格蘭特成為北軍統帥之後,電報成了兩人之間溝通戰略、分析戰情的工具。當時美國5萬英里的電報線,也就成為林肯第二條無孔不入的大動脈。第一條鐵路大動脈運送物資人力,而第二條電報大動脈則以光速傳輸信息。

政治創新:實踐民有民治民享
他在蓋玆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中揭櫫的民有、民治、民享,成為中華民國、法國等許多國家的憲法基礎。他認為,這樣的國家永不滅絕。他又說「87年前,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這個崇尚自由的新國家,並且致力闡揚人類生而平等的原則。」即使這些話,也反映了林肯創新般的先知灼見。

第一,作為民主真諦的民有、民治、民享,在人類歷史上從來不曾經過實踐、認證。從美國革命開始,就只有美國是不間斷的民主國家,即使法國發生大革命,林肯在蓋茲堡演說時,也正處於第二帝國;英國正是維多利亞女王瘋狂的帝國主義時代;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正準備掠奪剛果的資源,導致1,500萬人死亡;俄國則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農奴問題困擾。第二,美國國父們所寫下的「人類生而平等的原則」並沒有包括黑奴,但林肯卻將這話做了創新的闡釋、成為解放黑奴的偉人。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4月號(443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