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新人類 中國企業很頭痛
中國在1990年出生的第一批「90後」,已經畢業踏入職場,他們個性張揚、自我中心、喜歡跳槽……,然而,這只是老一輩給他們貼的標籤,不一定能代表這批年輕人的真相。
去年7月,中國第一批「90後」(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步入職場,因此2012年也被稱為「90後入職元年」。就像台灣對八年級新鮮人的關注一樣,90後的求職觀念和職場表現,也格外受到大陸各界重視。
寧選國有企業 不愛外資企業
今年1月5日,智聯招聘和北大企業社會責任與雇主品牌傳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調查報告」,其中特別調查了各個族群選擇最佳雇主的標準,發現90後求職者選擇雇主的前5大標準,依次為「完善的福利待遇」、「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諧的內部人際關係」、「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以及「提升個人核心能力的機會」。
而在求職方向上,以往高居中國學生心目中首選的外資企業,如今已然不再受到90後年輕人的青睞,只有22%的人打算去外企工作,比去年下降了2%;其他如選擇繼續深造(從去年的19.5%下降至10.5%)和自主創業(從4.8%降至3.2%)的比例也都有所降低。相反,希望去國有企業的比例則從去年的23.6%上升至36.9%,增幅高達13.3%。
顯然,相較於「70後」和「80後」,更年輕的「90後」對薪酬、物質待遇的重視程度較低,反而更看重工作的幸福感、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此國有企業雖然薪酬並非最高,但良好的福利、穩定性以及較為輕鬆的工作內容,卻使得它擊敗外企,成為「90後」心中的首選。
辭職理由 令人哭笑不得
以往,大陸人才市場有所謂「金三銀四」之說,也就是每年3、4月是找工作、跳槽的旺季,因為大多數人都會等到領完年終獎金、過完年才換工作。然而剛剛過去的一年卻顯得很反常,許多初入職場的「90後」根本不管什麼年終獎金,想離職就離職,結果以往春節後才發生的離職潮提前到年底,讓很多企業管理者和HR人員措手不及。
「我們去年招聘了十幾個90後,結果不到3個月,就剩下1個人了,現在只能靠老員工拚命加班才能支撐。」長春市一家企
業的總監感嘆道「就連年終獎金也拴不住這些90後!現在這些年輕人找工作的底氣也太足了,稍微不對心思,扭頭就走。」
「90後有點眼高手低,偶爾加班就抱怨不迭,抗壓能力弱。」另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陳越說,公司新入職的「90後」走馬看花似地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且辭職原因千奇百怪——離家太遠,辭;加班熬夜太多,對皮膚不好,辭;主管不重視、同事間氛圍不好,也辭!最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位「90後」實習生因為公司餐廳飯菜難吃、公司離家又遠,就不願意來上班了,而且說走就走,連工作都沒交接就消失了。「還有位90後實習生,因為覺得公司事情多壓力大,又不願加班,就憤而離職,離職前還在電腦桌面上建了3個檔案夾,分別取名為『我』、『恨』、『你』!」這種作法讓他哭笑不得。
獨生子女 以自我為中心
「90後自幼成長在『四對一』或『六對一』(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共同照顧一個孩子,是中國計畫生育下的常見現象)的家庭環境中,有著比較優裕的生活條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家庭和社會的給予,容易忽視和別人的溝通與交流,淡漠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關心和責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學教授黃志堅表示。
心理諮詢師劉晏華也說「90後的服務意識淡薄,他們所處的獨生子女環境,使得家庭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在物質上無限制地滿足,而學校教育又以應試為主,不重視社會能力、處事道理方面的教育,這使得他們形成『無利不起早』的性格,做什麼事情功利性都很強。」
90後有話說 要個性不要標籤
去年底,一位網名為「易小術」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在新浪微博上講述了一起實習生「拒訂便當」的事件:在一次電視台策劃會上,主任讓一位實習生打電話替同事們訂便當,結果該實習生表示「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如何當導演的,不是來打雜的,這種事我不會做。」
這次「便當事件」,招來眾多前輩的口誅筆伐,認為這證明了「90後」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禮貌、不善與人相處、過度自我中心。
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90後」雖然有著不同於前輩們的特質,但不代表他們就一無是處,這些年輕人的個性化、勇於表達、重視自我等特點,在某些方面反而是他們的優勢。例如中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90後」雖然存在缺乏上下級觀念、自由散漫、不珍惜工作機會等「不良習性」,卻也有著前輩們身上所沒有的閃光點,例如敢於挑戰、有主見、不盲從等。
「以前的實習生大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可是在默默工作的背後,我們真的就完全心甘情願,沒有一絲一毫的抱怨嗎?其實,區別只在於我們當年不敢表達,即便有抱怨也只敢留在心裡而已。」中智諮詢公司的專家說「90後並不是單純的叛逆、不守規矩,他們的身上其實也有我們的影子,只不過他們更現代、更大膽、更敢於表達。」
不想只為了錢而工作
「90後」之所以特立獨行、動輒離職,也許不是因為他們好吃懶做或者不堪大用,更多是因為他們不想只為了錢而工作,希望找到自己適合的、做起來快樂的工作,而只要找到真正有「幸福感」的工作,他們的拚勁和表現不一定會輸給前輩們。
1990年出生的朱文雨,原本在親戚的公司上班,薪水和地位都很高,壓力也不大;但他實在不喜歡這份工作,覺得工作雖然輕鬆,但卻跟他的興趣和所學專業相差甚遠,於是2個月後毅然離職,找了份文案策劃工作,他說「我對收入沒有要求,最主要是自己要做得開心!」
去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張俊偉則指出,「我是學市場行銷專業的,其實這個專業很好就業,但是在好就業的基礎上,我更希望找個好單位,這樣對同學、家人說出去也比較有面子。」
「90後不特別看重待遇,但卻非常在乎發展空間和工作的自由,這是他們這個群體的特徵。」中國服裝品牌「十月媽咪」副總經理衛達表示,「90後普遍在優渥的物質環境下長大,這使得他們在職場上追求的是快樂,而非單純的薪水。他們有時會頻繁跳槽,可能不是錢沒給夠的問題,而是工作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對口味。」
山西斯泰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的總經理也表示,「90後」畢業生腦袋靈活,雖然沒有工作經驗,吸收能力卻很強,所以許多公司都願意給他們機會,「只要踏實勤懇,經過培訓後能勝任我們的工作,我們對學歷的要求也不是那麼嚴格的。」
搞不清楚究竟是誰要求職?
上海市普陀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許鴻蕨表示,「90後」的張揚個性以及對工作的挑三揀四,跟他們的成長背景有關。由於90後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乃至整個家族的呵護下長大,不需要為生活煩惱,凡事往往都有父母出面解決,使得他們缺乏適應能力、心理也不夠成熟。例如她在就業促進中心,就經常看見「一拖二」也就是父母帶著小孩來求職的隊伍,很多時候求職者還來不及開口,父母已經在一旁「搶答」,令人搞不清楚究竟是誰要找工作。
「此外還有一些父母,因為家庭條件優越,又擔心孩子吃苦,就先讓孩子待在家『啃老』,結果眼看老本要被吃光了,又千方百計地托人給孩子介紹工作,卻發現這時孩子已經和社會脫節太久,」許鴻蕨補充道。
讓學生盡早瞭解真實的職場
「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首先需要瞭解90後這一群體的特徵,因勢利導,而不是單純地責備他們。」江蘇經綸集團總經理袁鋒說「90後的表現欲強,那就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舞台,讓他們發揮自身優勢。除此之外,也需要提供一些個性化的培訓和輔導,讓90後盡快成熟、成長起來。」
對於「90後」自身,許鴻蕨則認為應克服過於自我、缺乏耐心、吃不了苦等缺點。「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先從基礎的工作做起,再去實現更遠大的職場目標;其次要做好吃苦和抗壓的準備,培養自己的心理彈性,以適應初入職場時的壓力。」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王蓮華表示,面對「90後」踏入職場的表現,不應該簡單地指責,而是要瞭解原因並對症下藥。「學校可以開設『職場情商管理』(EQ)方面的課,讓學生盡早瞭解真實的職場和社會,從而在大學裡就做好步入職場的準備;對社會而言,則要寬容地對待這些90後,尋找他們個性當中的合理成分,而不要一味地指責。」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3月號(44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去年7月,中國第一批「90後」(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生步入職場,因此2012年也被稱為「90後入職元年」。就像台灣對八年級新鮮人的關注一樣,90後的求職觀念和職場表現,也格外受到大陸各界重視。
寧選國有企業 不愛外資企業
今年1月5日,智聯招聘和北大企業社會責任與雇主品牌傳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調查報告」,其中特別調查了各個族群選擇最佳雇主的標準,發現90後求職者選擇雇主的前5大標準,依次為「完善的福利待遇」、「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諧的內部人際關係」、「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以及「提升個人核心能力的機會」。
而在求職方向上,以往高居中國學生心目中首選的外資企業,如今已然不再受到90後年輕人的青睞,只有22%的人打算去外企工作,比去年下降了2%;其他如選擇繼續深造(從去年的19.5%下降至10.5%)和自主創業(從4.8%降至3.2%)的比例也都有所降低。相反,希望去國有企業的比例則從去年的23.6%上升至36.9%,增幅高達13.3%。
顯然,相較於「70後」和「80後」,更年輕的「90後」對薪酬、物質待遇的重視程度較低,反而更看重工作的幸福感、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此國有企業雖然薪酬並非最高,但良好的福利、穩定性以及較為輕鬆的工作內容,卻使得它擊敗外企,成為「90後」心中的首選。
辭職理由 令人哭笑不得
以往,大陸人才市場有所謂「金三銀四」之說,也就是每年3、4月是找工作、跳槽的旺季,因為大多數人都會等到領完年終獎金、過完年才換工作。然而剛剛過去的一年卻顯得很反常,許多初入職場的「90後」根本不管什麼年終獎金,想離職就離職,結果以往春節後才發生的離職潮提前到年底,讓很多企業管理者和HR人員措手不及。
「我們去年招聘了十幾個90後,結果不到3個月,就剩下1個人了,現在只能靠老員工拚命加班才能支撐。」長春市一家企
業的總監感嘆道「就連年終獎金也拴不住這些90後!現在這些年輕人找工作的底氣也太足了,稍微不對心思,扭頭就走。」
「90後有點眼高手低,偶爾加班就抱怨不迭,抗壓能力弱。」另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陳越說,公司新入職的「90後」走馬看花似地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且辭職原因千奇百怪——離家太遠,辭;加班熬夜太多,對皮膚不好,辭;主管不重視、同事間氛圍不好,也辭!最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位「90後」實習生因為公司餐廳飯菜難吃、公司離家又遠,就不願意來上班了,而且說走就走,連工作都沒交接就消失了。「還有位90後實習生,因為覺得公司事情多壓力大,又不願加班,就憤而離職,離職前還在電腦桌面上建了3個檔案夾,分別取名為『我』、『恨』、『你』!」這種作法讓他哭笑不得。
獨生子女 以自我為中心
「90後自幼成長在『四對一』或『六對一』(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共同照顧一個孩子,是中國計畫生育下的常見現象)的家庭環境中,有著比較優裕的生活條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家庭和社會的給予,容易忽視和別人的溝通與交流,淡漠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關心和責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學教授黃志堅表示。
心理諮詢師劉晏華也說「90後的服務意識淡薄,他們所處的獨生子女環境,使得家庭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在物質上無限制地滿足,而學校教育又以應試為主,不重視社會能力、處事道理方面的教育,這使得他們形成『無利不起早』的性格,做什麼事情功利性都很強。」
90後有話說 要個性不要標籤
去年底,一位網名為「易小術」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在新浪微博上講述了一起實習生「拒訂便當」的事件:在一次電視台策劃會上,主任讓一位實習生打電話替同事們訂便當,結果該實習生表示「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如何當導演的,不是來打雜的,這種事我不會做。」
這次「便當事件」,招來眾多前輩的口誅筆伐,認為這證明了「90後」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禮貌、不善與人相處、過度自我中心。
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90後」雖然有著不同於前輩們的特質,但不代表他們就一無是處,這些年輕人的個性化、勇於表達、重視自我等特點,在某些方面反而是他們的優勢。例如中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90後」雖然存在缺乏上下級觀念、自由散漫、不珍惜工作機會等「不良習性」,卻也有著前輩們身上所沒有的閃光點,例如敢於挑戰、有主見、不盲從等。
「以前的實習生大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可是在默默工作的背後,我們真的就完全心甘情願,沒有一絲一毫的抱怨嗎?其實,區別只在於我們當年不敢表達,即便有抱怨也只敢留在心裡而已。」中智諮詢公司的專家說「90後並不是單純的叛逆、不守規矩,他們的身上其實也有我們的影子,只不過他們更現代、更大膽、更敢於表達。」
不想只為了錢而工作
「90後」之所以特立獨行、動輒離職,也許不是因為他們好吃懶做或者不堪大用,更多是因為他們不想只為了錢而工作,希望找到自己適合的、做起來快樂的工作,而只要找到真正有「幸福感」的工作,他們的拚勁和表現不一定會輸給前輩們。
1990年出生的朱文雨,原本在親戚的公司上班,薪水和地位都很高,壓力也不大;但他實在不喜歡這份工作,覺得工作雖然輕鬆,但卻跟他的興趣和所學專業相差甚遠,於是2個月後毅然離職,找了份文案策劃工作,他說「我對收入沒有要求,最主要是自己要做得開心!」
去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張俊偉則指出,「我是學市場行銷專業的,其實這個專業很好就業,但是在好就業的基礎上,我更希望找個好單位,這樣對同學、家人說出去也比較有面子。」
「90後不特別看重待遇,但卻非常在乎發展空間和工作的自由,這是他們這個群體的特徵。」中國服裝品牌「十月媽咪」副總經理衛達表示,「90後普遍在優渥的物質環境下長大,這使得他們在職場上追求的是快樂,而非單純的薪水。他們有時會頻繁跳槽,可能不是錢沒給夠的問題,而是工作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對口味。」
山西斯泰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的總經理也表示,「90後」畢業生腦袋靈活,雖然沒有工作經驗,吸收能力卻很強,所以許多公司都願意給他們機會,「只要踏實勤懇,經過培訓後能勝任我們的工作,我們對學歷的要求也不是那麼嚴格的。」
搞不清楚究竟是誰要求職?
上海市普陀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許鴻蕨表示,「90後」的張揚個性以及對工作的挑三揀四,跟他們的成長背景有關。由於90後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乃至整個家族的呵護下長大,不需要為生活煩惱,凡事往往都有父母出面解決,使得他們缺乏適應能力、心理也不夠成熟。例如她在就業促進中心,就經常看見「一拖二」也就是父母帶著小孩來求職的隊伍,很多時候求職者還來不及開口,父母已經在一旁「搶答」,令人搞不清楚究竟是誰要找工作。
「此外還有一些父母,因為家庭條件優越,又擔心孩子吃苦,就先讓孩子待在家『啃老』,結果眼看老本要被吃光了,又千方百計地托人給孩子介紹工作,卻發現這時孩子已經和社會脫節太久,」許鴻蕨補充道。
讓學生盡早瞭解真實的職場
「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首先需要瞭解90後這一群體的特徵,因勢利導,而不是單純地責備他們。」江蘇經綸集團總經理袁鋒說「90後的表現欲強,那就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舞台,讓他們發揮自身優勢。除此之外,也需要提供一些個性化的培訓和輔導,讓90後盡快成熟、成長起來。」
對於「90後」自身,許鴻蕨則認為應克服過於自我、缺乏耐心、吃不了苦等缺點。「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先從基礎的工作做起,再去實現更遠大的職場目標;其次要做好吃苦和抗壓的準備,培養自己的心理彈性,以適應初入職場時的壓力。」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王蓮華表示,面對「90後」踏入職場的表現,不應該簡單地指責,而是要瞭解原因並對症下藥。「學校可以開設『職場情商管理』(EQ)方面的課,讓學生盡早瞭解真實的職場和社會,從而在大學裡就做好步入職場的準備;對社會而言,則要寬容地對待這些90後,尋找他們個性當中的合理成分,而不要一味地指責。」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3月號(44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