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胡慧嫚
靈性逃避
踏上豐盛自我的旅程
不願看暗面,只想趨光而去的行為,如果是以身心靈修煉當作保護罩時,就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形成了靈性逃避。
胡慧嫚過去在ELLE雜誌工作近二十年,從報導採訪編輯到總編輯歷練完整;接著由張老師志工為起點,轉進了這十年在心理諮商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包括諮商所的學位以及成為薩提爾模式合格諮商師,也創辦了去除心理諮商的病理感印象之後,更與一般大眾接軌的「Happy Talk 對話空間」。
她人生前後的兩個職涯,在許多人眼中看來是「物質」與「心靈」兩個相距遙遠的對立端點,但經歷自己真實生命的歷程體會之後,她說:「我們總是習慣用『二元對立』的眼光看事情,於是就會陷入在兩端點拉扯對抗的疲憊『折返跑』狀態。可是生命的真相其實是『二元合一』,我自己體會到的也是──原本最遠的兩個端點,如果連結起來,反而會成為一個最完整的大圓!在這個完整裡,我們才擁有真正穩定且安然的紮實存在。」
因為二元對立,所以心靈與物質、光亮與黑暗、美與醜、善與惡、靈性與現實......都成了二擇一的斷裂與背離,也讓我們失去了紮實安然的完整存在。胡慧嫚緩緩的點出:「靈性逃避,基本上也是以『二元對立』的視點來看待世界與生命之下的偏離。本質上,它和另一端物質逃避的人──追求金錢、權力、地位的極大化一樣,都是一種靠著外在的眩目之美,來逃避內在自我的空虛匱乏與不安。」
不停轉機的旅程
卻總是到達不了目的地
看到很多人在往靈性的路上走,胡慧嫚覺得是非常美好的事情,這個覺醒很珍貴。但是覺醒之後,我們還是要不斷覺察自己的方向,有些人可能會遇到阻礙,因而開始偏頗,但如果偏到了靈性逃避的時候,胡慧嫚分析會出現兩個狀況,「第一是他的內在還是匱乏的,或是老是覺得好像有時候充滿快樂,自己會發光,例如在工作坊中,跟隨在老師身邊時,但是一離開那個環境,立刻又感覺到不快樂,自己又黯淡了,這種落差帶來的失落很深,會一直刺激到對自我的懷疑,所以我們到底怎樣才能走到對的目的地?」
臉上帶著理解的溫柔微笑,胡慧嫚進一步形容:就像我們想去希臘,旅途中也許需要不斷轉機,但最終我們希望會抵達希臘;但如果明明要去希臘,卻始終不管怎麼轉都是到另外一個地方,那就很悲傷了。本來已經感到明亮、狂喜,又再次回到暗裡,這是很令人心疼的。
「第二個狀況是,你感到自己處在光裡,但卻跟人世是脫節的,跟外界他人會有衝突與障礙。可能是面臨身邊親近的重要他人的責難,甚至是自己也不再能接受他們的狀態。這些衝突與疏離感,想避免又避免不了,想拋下也無法拋下,人就會變得不快樂。」當我們走上靈性追求的道路時,卻面對這兩種狀況,都是讓我們感到辛苦、沮喪與疲憊的。「這時候我們就要回來看看,究竟是哪裡偏差了?我們可以如何調整?有沒有辦法能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真正安然的存在狀態?」
踏上豐盛自我的旅程
不願看暗面,只想趨光而去的行為,如果是以身心靈修煉當作保護罩時,就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形成了靈性逃避。
胡慧嫚過去在ELLE雜誌工作近二十年,從報導採訪編輯到總編輯歷練完整;接著由張老師志工為起點,轉進了這十年在心理諮商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包括諮商所的學位以及成為薩提爾模式合格諮商師,也創辦了去除心理諮商的病理感印象之後,更與一般大眾接軌的「Happy Talk 對話空間」。
她人生前後的兩個職涯,在許多人眼中看來是「物質」與「心靈」兩個相距遙遠的對立端點,但經歷自己真實生命的歷程體會之後,她說:「我們總是習慣用『二元對立』的眼光看事情,於是就會陷入在兩端點拉扯對抗的疲憊『折返跑』狀態。可是生命的真相其實是『二元合一』,我自己體會到的也是──原本最遠的兩個端點,如果連結起來,反而會成為一個最完整的大圓!在這個完整裡,我們才擁有真正穩定且安然的紮實存在。」
因為二元對立,所以心靈與物質、光亮與黑暗、美與醜、善與惡、靈性與現實......都成了二擇一的斷裂與背離,也讓我們失去了紮實安然的完整存在。胡慧嫚緩緩的點出:「靈性逃避,基本上也是以『二元對立』的視點來看待世界與生命之下的偏離。本質上,它和另一端物質逃避的人──追求金錢、權力、地位的極大化一樣,都是一種靠著外在的眩目之美,來逃避內在自我的空虛匱乏與不安。」
不停轉機的旅程
卻總是到達不了目的地
看到很多人在往靈性的路上走,胡慧嫚覺得是非常美好的事情,這個覺醒很珍貴。但是覺醒之後,我們還是要不斷覺察自己的方向,有些人可能會遇到阻礙,因而開始偏頗,但如果偏到了靈性逃避的時候,胡慧嫚分析會出現兩個狀況,「第一是他的內在還是匱乏的,或是老是覺得好像有時候充滿快樂,自己會發光,例如在工作坊中,跟隨在老師身邊時,但是一離開那個環境,立刻又感覺到不快樂,自己又黯淡了,這種落差帶來的失落很深,會一直刺激到對自我的懷疑,所以我們到底怎樣才能走到對的目的地?」
臉上帶著理解的溫柔微笑,胡慧嫚進一步形容:就像我們想去希臘,旅途中也許需要不斷轉機,但最終我們希望會抵達希臘;但如果明明要去希臘,卻始終不管怎麼轉都是到另外一個地方,那就很悲傷了。本來已經感到明亮、狂喜,又再次回到暗裡,這是很令人心疼的。
「第二個狀況是,你感到自己處在光裡,但卻跟人世是脫節的,跟外界他人會有衝突與障礙。可能是面臨身邊親近的重要他人的責難,甚至是自己也不再能接受他們的狀態。這些衝突與疏離感,想避免又避免不了,想拋下也無法拋下,人就會變得不快樂。」當我們走上靈性追求的道路時,卻面對這兩種狀況,都是讓我們感到辛苦、沮喪與疲憊的。「這時候我們就要回來看看,究竟是哪裡偏差了?我們可以如何調整?有沒有辦法能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真正安然的存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