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人籟論辨月刊
人籟論辨月刊
發行日期: 2012 年 04 月 05 日92期
小米是原住民部落中的靈魂作物,扮演著維繫文化的重要角色。它曾因時代變遷、權力更迭而消失不見,如今再度回到部落之後,卻又面臨了新的問題與挑戰……2011年年初,在台灣大學種子研究室的奔走下,近百種於三十多年… 詳全文
本期其他文章 看前期雜誌
小米歸鄉路迢迢──重新種下部落作物與文化

小米歸鄉路迢迢──重新種下部落作物與文化(文/巴清雄(Rungudru Pacekele).圖/巴清雄(Rungudru Pacekele))

小米是原住民部落中的靈魂作物,扮演著維繫文化的重要角色。它曾因時代變遷、權力更迭而消失不見,如今再度回到部落之後,卻又面臨了新的問題與挑戰……2011年年初,在台灣大學種子研究室的奔走下,近百種於三十多年… 詳全文

智慧高價,自由廉價?─ 談網路共享的價值角力

智慧高價,自由廉價?─ 談網路共享的價值角力(文/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什麼天大的事,能讓世界最大的知識共享平台「維基百科」關閉24小時進行抗議?當智慧財產的龐大利益卯上資訊自由的桀驁不馴,一場不流血的世界大戰已蓄勢待發……人人都成為嫌疑犯想像一下,你是美國的公車司機,從今… 詳全文

落地生根,易客為主──從藝術史回溯台灣鳳凰木身世

落地生根,易客為主──從藝術史回溯台灣鳳凰木身世(文/江婉綾)

鳳凰木被視為台灣的象徵之一,不少文人畫家皆曾以它為題,一抒土地的情感與認同。但令人意外的是,鳳凰木並非根源於本地。本文即嘗試透過不同時代的畫家筆觸,回溯鳳凰木引入台灣以及轉換為土地記憶的歷程。夏日花魁… 詳全文

留不住水鳥的濕地

留不住水鳥的濕地(文/林佳禾.圖/吳永華)

一畝溼地,從生成到消失,需要多少時間?又經過多少轉折?無尾港水泊上離家萬里的千千水鳥,或許比人類更明白箇中道理……靜躺在蘭陽平原最南端的邊角一隅,無尾港是一片靜謐的水泊溼地。相較於竹安、蘭陽溪口、五十… 詳全文

滾滾政治流,我偏逆浪行─ 打一場與眾不同的選戰

滾滾政治流,我偏逆浪行─ 打一場與眾不同的選戰(文/楊子頡 .採訪/楊子頡、林佳禾)

除了在藍綠之間選邊站,還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參與政治嗎?2012年的立委選舉,「就是躍改變」與「人民民主陣線」兩個社運組織,以青年軍的新思維打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戰,也讓人聽見了新世代的自我主張……Lisin自大學…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