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舉辦重大自然災害應變國際論壇 強化跨域協作共築國家防災韌性

【互傳媒/記者 張玉泰/台北 報導】內政部今(13)日部務會報安排綜合規劃司說明「突發性重大自然災害危機處理及應變管理─以馬太鞍溪堰塞湖及立霧溪堰塞湖災害為例」國際論壇規劃與執行。劉世芳表示,為強化我國面對極端氣候下的防救災應變能量,將於114年11月25日至26日舉辦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民間團體、中央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官員,共同探討災害風險評估、民力整合與災害防救法制體系改革等議題,期透過跨域合作與經驗交流,建立更具韌性的防救災治理架構。
內政部指出,近年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繁,如何在突發性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兼顧中央與地方的指揮協調、提升災害預警與應變效率,已成為國家韌性治理的重要關鍵。本次論壇將以馬太鞍溪堰塞湖及立霧溪堰塞湖災害為例,規劃五大議題,分別為「極端氣候下災害風險評估與分析」、「災害預防、應變機制及管制措施」、「民力整合(一):志工與防災協作中心」、「民力整合(二):替代役轉型」及「災害防救法制與體制改革」。論壇除聚焦制度層面的檢討與創新外,也將展示科技防災應用及跨部會協作成果,強化中央、地方與民間之協力機制。
內政部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防災應變不僅是政府的任務,更需要全民共同參與。未來將持續推動「防災生活化、應變常態化、復原迅速化」的政策方向,透過教育訓練、社區防災中心建置及志願服務機制,讓防災成為社會集體的力量,共同打造更安全、有韌性的臺灣。
- 記者:互傳媒/記者 張玉泰
- 更多政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