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18歲一年至少量一次血壓,4族群則要特別小心,恐為高血壓候選人


滿18歲一年至少量一次血壓,4族群則要特別小心,恐為高血壓候選人

為能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居家按部就班正確量血壓,做好相關紀錄,就醫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應牢記「722」量血壓密碼:「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隨著年紀漸長,或是罹患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腎臟病等疾病,血管壁的彈性就會變得越來變差,進而失去調控血壓的功能,就可能促使血壓升高,形成高血壓。

1.老年族群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明,隨著年紀增長,血壓容易越來越高,主要原因是血管經年累月的使用,血管也跟著發生硬化,血管壁彈性就容易變差;再加上長時間攝取過多鹽分、吸菸、飲酒,以及運動量不足等因素,都是老年人容易罹患高血壓的原因。

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達37.5%,平均每3人就有1人高血壓;到了65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更高達56.6%,平均每2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

2.糖尿病患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70~100mg/dl,飯後2小時血糖值低於140mg/dl,血糖過高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腎動脈及全身小動脈硬化,造成週邊血管收縮壓上升,且腎臟功能逐漸退化,導致排水功能不佳,水分及鈉離子容易滯留體內,造成血壓飆高。

糖尿病診斷標準:隨機血糖大於200mg/dl、空腹血糖大於126mg/dl,口服葡萄糖耐受測驗(OGTT)2小時後血糖>200mg/dl,或者糖化血色素(HbA1c)大於6.5%,符合上述任一條件即是糖尿病。

3.高血脂症患

陳玠宇表示,高血脂症是指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濃度超標,或是兩者皆高,膽固醇過高就會堆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發生硬化。正常情況下,血壓高低主要取決於血管壁的軟硬度及彈性,如果血管壁越是硬化,血管壁的彈性越差,血壓調節能力就越差,血壓也就容易越來越高。

正常人總膽固醇應低於200mg/dl,低密度膽固醇(LDL-C)低於130mg/dl,三酸甘油酯(TG)低於150mg/dl,高密度膽固醇(HDL-C)高於40mg/dl,若有任何一個未達標即稱作「血脂異常」。

而高血脂症者,若總膽固醇超過240mg/dl、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90mg/dl或三酸甘油酯高於500mg/dl,就須使用藥物治療。

然而,若有已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血管高風險因子者,則標準須更嚴格,須將壞的低密度膽固醇降至70mg/dl以下,如果同時合併心肌梗塞患者,甚至須考慮將低密度膽固醇降至55mg/dl以下。

4.慢性腎衰竭患

陳玠宇說明,慢性腎衰竭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而高血壓也會造成腎功能變差,兩者密不可分。慢性腎臟病的病人,腎臟組織損害使得腎功能惡化,無法正常排泄體內的尿毒、多餘的水分及廢物,滯留在體內就會增加血管的負擔,血壓也容易飆升。

通常在腎功能惡化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直到腎臟組織逐漸損害,使腎臟無法發揮正常功能,腎功能不可恢復才需要洗腎,尤其是即將進入洗腎階段的慢性腎衰竭病患,血壓更容易飆高;而在洗腎過程中,身體滯留水分,會導致血管平衡失調,血壓也容易飆升。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頭頸痠痛、長期耳鳴,生理1指數恐偏高,老菸槍、愛喝酒的人都要注意了!!
722是量血壓健康密碼,但你真的會量血壓嗎?什麼時候量最準呢?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