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的健康威脅 探索高血壓背後潛在風險與管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素有沈默殺手之稱的「高血壓」,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而長期存在,已成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適逢「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特別提醒民眾血壓控制的重要,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林彥宏教授指出,血壓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血壓高和高血壓是不一樣的,血壓高是單次量測很高,而高血壓則是一種慢性疾病,強調了居家血壓量測的「722原則」,需連續7天、早晚各量一回、一回2次取平均,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葉志凡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往往不自覺自己的病情,直到出現頭痛、頭暈、喘息或視力模糊等症狀或有嚴重併發症時才尋求醫療幫助。林教授提到,當症狀出現時往往代表血壓已達到較高水平,高血壓對健康的傷害不僅限於心血管系統,還可能影響到眼睛、腎臟、腦部等器官功能。兩位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的患病率急劇上升,呼籲民眾應重視血壓的檢測與管理,並定期就醫進行評估,以防潛在的健康風險。



夏季高溫對血壓影響不可輕忽



許多患者認為天氣炎熱時血壓狀態似乎會比冬天好一些,進而在服藥上稍微鬆懈,林教授指出反而高溫下頻繁進出冷氣房或大量飲用冰水對血壓波動可能產生影響。葉醫師進一步提到,血壓管理是一年四季的持續議題,呼籲患者面對季節性的藥物調整,不可自行改變用量,應重新遵循722原則進行血壓量測並就醫尋求專業建議。



關注血壓變化,遵循醫師指引進行監測管理



在醫院或診所測量時血壓升高,但在家中測量卻正常的「白袍高血壓」,往往是因為情緒壓力等因素所導致的暫時性血壓升高。因此林教授強調了居家血壓量測(Home BP)的重要性,同時以722原則進行監測,並留意是否超過高血壓的標準值130/80毫米汞柱。對於如何正確測量,高血壓學會也有相應的指引,強調休息、姿勢和測量習慣對於獲得準確數據的重要,葉醫師進一步補充,對患有心率不整的族群來說,心房顫動可能會影響到血壓的準確性,有時甚至需進行「723」,即一回進行三次取平均值做血壓測量;兩位醫師呼籲,只有透過準確的血壓測量,才能制定出適當的治療方案,達到精準治療的目標。



高低血壓症狀各異,皆需謹慎對待



葉醫師指出,血壓偏高常見的症狀包括有頭暈、頭痛、噁心以及嚴重時對器官如腎臟、心臟造成損傷,而血壓偏低則更需小心,特別是有使用其他藥物的病人,可能會出現頭暈、昏倒、冒冷汗等症狀,尤其是年長者和患有共病的族群,更容易出現血壓偏低的情況,因此需要特別留意;絕大多數的人即使血壓稍微偏低,也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患者只要定期監測回診,以及早發現問題時能採取適當措施。



藥物使用特別留意



林教授表示當開始使用高血壓藥物或改變藥物用量時,患者應在門診前進行一次722血壓監測,以確保藥物調整後的效果。同時提醒患者忘記服藥時,不要補吃兩倍的藥物,只要下次劑量要記得,並做好記錄以了解血壓的變動情況,雖然多數高血壓藥物都有較長的持續作用時間,但定時服藥仍是保護心血管健康最安全的方式。



除定時服藥、血壓監測外,調整生活型態是關鍵



除了藥物治療、在家中使用驗證過的血壓計測量非常重要外,兩位醫師也特別叮嚀,不可忽略調整生活對血壓控制的影響,在選擇運動方式時應注重持之以恆,而不是過度激烈的運動,此外少油、少鹽、少加工食品的健康飲食,以及戒菸、戒酒、維持正常體重等生活習慣的調整對血壓和心血管健康都相當有益,並強調定期與醫師討論血壓控制的重要。

歡迎至台灣高血壓學會網站了解更多衛教影片 https://www.ths.org.tw/




【延伸閱讀】

天冷長者請多留心 血壓控制愛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7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