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12公斤罹代謝症候群、重度脂肪肝!減重內外夾攻,健康享「瘦」

35歲A男在科技業工作,因工時長、缺乏運動,導致身形肥胖。最近員工體檢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偏高,肝指數也異常,於是到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尚賢門診就醫,診察發現他的體重112公斤,腰圍超過100公分,血壓稍微偏高136/86 mmHg,確定診斷為代謝症候群,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患有重度脂肪肝。


男112公斤罹代謝症候群、重度脂肪肝!減重內外夾攻,健康享「瘦」

A男曾多次嘗試減肥但成效不彰。吳醫師建議他規律運動及調整飲食,並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准的減重藥物控制食慾及降低飢餓感。A男藉著藥物和重新塑造的健康生活型態,在三個月內成功減掉五公斤,血糖和肝指數異常也有所改善。目前仍持續進行減重計畫,門診追蹤血糖和脂肪肝。

近三成兒童及青少年有肥胖問題,年紀越大肥胖率跟著攀升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尚賢說明,肥胖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健康問題,盛行率在臺灣逐年上升。根據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達到50.7%,65歲以上成人更高達61%,且近三成的兒童及青少年也有過重及肥胖情況,問題不容忽視。

內臟脂肪堆積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造成輕微的血壓、血糖及血脂肪的異常。若不積極控制,後續可能會併發糖尿病、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數據也顯示肥胖和退化性關節炎、胃食道逆流、不孕症、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和癌症的發生率有相關。因此,積極的減重在尚未發生併發症的亞健康族群中有著預防勝於治療的結果,而在已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中也有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風險的效果。

多元方法有效應對肥胖挑戰,全方位減重攻略

吳尚賢醫師強調,減重的基本原理來自於能量的負平衡,亦即消耗的能量多於攝取的能量,一個全面的減重計畫應包含飲食控制及運動,會比單一方法效果好。飲食上應該降低能量攝取,減少高醣、高油脂的食品,增加蔬果與高纖全穀的攝取來提供飽足感,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和精緻甜食。可參考哈佛健康飲食餐盤選擇食物組成,以蔬菜水果佔餐盤的二分之一,健康的蛋白質(多選擇魚肉禽肉、限制紅肉)和全穀食物各佔四分之一,再搭配健康的油。運動方面則建議要達到每週一百五十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有氧運動和阻力運動兩者都對健康有顯著益處。

減重藥物效控制食慾,降低肥胖風險

吳尚賢醫師指出,衛生福利部近年核准的減重藥物腸泌素製劑,成為食慾控制困難者的救星。腸泌素是由腸道分泌的賀爾蒙,除了能增加餐後胰島素分泌來改善血糖控制,也會減緩胃排空跟刺激大腦產生飽足感,幫助減少進食量。


男112公斤罹代謝症候群、重度脂肪肝!減重內外夾攻,健康享「瘦」

吳尚賢醫師表示,對於已經出現併發症的肥胖病人,可以透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評估使用減重藥物,搭配飲食調整和運動,通常有良好的效果,但藥物建議持續使用至少半年以上,停藥之後也應盡量維持調整過後的健康生活型態,才能減少復胖機會。(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2023年的SELECT研究指出,肥胖合併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使用腸泌素製劑兩年平均可以減少9.4%體重,而且還能降低20%心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率。因此,BMI≧30 kg/m2或BMI≧27 kg/m2且至少有一種合併症(如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或血脂異常等)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腸泌素製劑來增加減重的效果。此外,針對嚴重肥胖的病人,減重手術也是一個快速有效的方法,目前健保署核可的適應症為BMI≧37.5 kg/m2,或BMI≧32.5 kg/m2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肥胖與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改變生活型態健康享「瘦」

吳尚賢醫師表示,肥胖不僅是一個外在美問題,更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與許多慢性疾病相關,積極改變生活型態對於肥胖病人帶來健康上的益處不言而喻。對於已經出現併發症的肥胖病人,可以透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評估使用減重藥物,搭配飲食調整和運動,通常有良好的效果,但藥物建議持續使用至少半年以上,停藥之後也應盡量維持調整過後的健康生活型態,才能減少復胖機會,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延伸閱讀】



黑寶石桑葚強化免疫、防便祕!尤偉銘營養師:這「3種人」聰明吃桑葚



胸悶心悸、喘不過氣,竟是溼氣大惹禍!涂育維中醫師:4招治療胸悶心悸



14萬人罹患思覺失調症,揪4大症狀!賴睿昕中醫師:3招調理思覺失調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940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