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率是腸病毒7倍!RSV專攻新生兒呼吸道 ,1歲以下恐釀長期後遺症一人可傳染四嬰!兒科婦產科專家共呼籲月子中心慎防RSV群聚感染

月子中心/產後護理機構是照顧產後媽咪和新生兒的第一線,但面對高傳染力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引發群聚感染,往往造成家屬與機構沉重的負擔。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15日攜手台灣母胎醫學會與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首度推出「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宣導專案,幫助月子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照護人員提升家長RSV疾病認知與預防意識。

台灣坐月子文化盛行,產後護理產業也蓬勃發展,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產後護理機構家數與入住產婦人數近年皆呈現成長趨勢,機構數從2013年的171家,增加至2024年的266家;除此之外,2022年入住產婦人數更較10年前增加1.2 倍。然而新生兒在嬰兒室集中照護,一旦病菌入侵,易引起群聚感染,其中RSV是讓家長與機構感到棘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RSV 恐釀嬰幼兒「氣喘、呼吸道受損」,影響可伴隨至成年,六成嬰兒可再次感染RSV,醫籲積極預防減少重症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主委江明洲醫師指出,RSV初期症狀為發燒、咳嗽及喘鳴,卻可能快速惡化,併發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如果延誤就醫而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等症狀,嬰兒需要立刻住院或使用呼吸器支持治療,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即便痊癒,也可能增加4倍氣喘風險,影響呼吸道功能長達10年以上,可說是1歲以下嬰兒的最大威脅。

RSV具有高度傳染性,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感染RSV症狀一般較輕微,常在無意中傳染給更小的嬰幼兒。江明洲醫師指出,每位成人感染者可傳染給近5位嬰兒,並且感染後也無法終身免疫,有6成嬰兒會再次感染,因此嬰幼兒家長與產後護理機構業者更應積極預防RSV,才能避免RSV群聚風險。

守護母嬰第一線!產後護理機構落實感控 有助降低RSV群聚風險
由於RSV沒有特效藥,目前RSV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是接種單株抗體,並透過勤洗手、戴口罩、少出入公共場所加以預防;政府也要求醫療院所、月子中心或托嬰機構等,一旦發現RSV感染個案,必須通報疾管署執行隔離、協助就醫、全面消毒,以及嚴格落實分群照顧。

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醫師指出,產後護理機構如能具備良好的感染控制措施並強化預防衛教宣導,並與專業醫療團隊建立轉銜機制,對於產後媽咪與新生兒來說,可提供更安心安全的環境,可更放心地專注於產後康復和育嬰,也有助於促進她們恢復體力、精神健康和身體機能。

跨領域合作新起點!首屆【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專案開跑醫學會與產後護理協會攜手鼓勵月子中心提升感控能力,打造完整RSV防護網!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醫師表示,為賦能產後護理機構提升感染控制品質,本次與台灣母胎醫學會、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攜手推出「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宣導專案,將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家長衛教素材及醫護教育活動,盼透過各產後護理機構的影響力,引導家長建立更完善的疾病預防意識,讓家長在月子中心能放心休養、寶寶能安心成長,降低RSV的群聚感染風險。

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吳坤光醫師與秘書長林衣陵也表示,透過此衛教專案,不只可為產後護理機構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同時也為嬰幼兒健康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最後,兩大醫學會與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共同呼籲各界關注嬰幼兒健康預防,並鼓勵產後護理機構積極報名,共同打造讓家長放心、嬰幼兒安心的成長環境。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