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也能學的「聰明節稅法」!理財專家教3招省錢:定存改股票

5月是報稅的季節,近來不少網友狂秀報稅單「哀嘆又被政府吸了多少血」,到底要怎麼節稅才不會讓錢包大失血呢?投入金融市場30年、知名投資專家張真卿於《翻轉你的小資人生》一書中,分享金融知識與獨特的理財觀,更依職場年資、月收入、個性分類,幫助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邁向財富自由。以下為原書摘文:

聰明節稅和避稅,理財才周全

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節稅和避稅卻是每一個理財者應該瞭解的一項大學問,因為我們辛苦賺了錢後,別忘了還必須負起繳納所得稅的義務。所謂節稅和避稅是在稅法的規範下,合法地選擇比較少的稅基和稅率,目的是讓我們少繳一些稅,又可盡到公民義務。

節稅包括很多的不同項目,例如房地產的節稅、醫療節稅、保險節稅、扶養親屬的節稅方式等,這些不同的稅金有些可以利用合併或分開的方式組合計算,或利用各種扣除額的方式進行節稅。



要規劃綜合所得稅的節稅策略,必須先瞭解此稅的基本概念。我們在上一年度如果有賺錢,不管是薪水、兼差外快、利息收入、股息股利收入和房租收入等,都得全部加總起來,是為「綜合所得總額」。

算出綜合所得總額之後,扣除稅法上可扣除的相關費用——包括扶養親屬免稅額、各種扣除稅等,剩下的就是「綜合所得淨額」,之後再依公式計算應繳稅款,減除「預先扣繳稅額總額」,剩下來的就是民眾要繳的稅款。

根據財政部公告2013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及課稅級距金額,其中免稅額由之前的8.2萬元提高至8.5萬元,標準扣除額則由之前的7.6萬元提高至7.9萬元,薪資所得扣特別除額則由原先的10.4萬元增至10.8萬元。

居留滿183天、採用申報扣繳的外勞,於2014年申報個人綜所稅時將可適用。課稅級距也連動調整,其他相關細節可上財政部網站查詢。



3點節稅通則

每年5月是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儘管每個人的所得結構或收入項目有所不同,扣除額也不相似,但整個計算綜合所得稅的程序卻是相同的。從上述的計算過程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簡單的節稅通則,分別為:減少綜合所得總額、提高免稅額和扣除額等,如此便可降低綜合所得淨額,減少稅款的支付。

  • 減少綜合所得總額:我們在報稅時,也可從所得類別看出個人收入的來源,一般來說,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收入來源幾乎是薪資所得,隨著職位的升遷、財富的增長,其收入就增加,例如存款多的人利息所得就多,有房子出租就會有租金收入,股票多的人就會有股息股利收入,根據不同的情形,我們要適時做調整。例如,利息所得在27萬元以內可以免稅,因此,這類利息所得一旦超過27萬元,一方面可能被課稅,另一方面也顯示固定收益資產可能太高,因此有必要檢討調整,例如把定存解約改做投資股票、基金等。
  • 提高免稅額:考慮實際生活層面,稅法上允許納稅人申報實際上負有扶養負擔之其他親屬或家屬,自2013年申報2012年度綜合所得稅起,取消納稅人扶養親屬的「年齡歧視」條款,放寬納稅義務人申報減除扶養其他親屬或家屬免稅額的限制條件;只要合於民法第114條第四款及第1123條第三項規定,未滿20歲,或滿20歲以上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確定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且納稅義務人同居一家者,都可以列報減除免稅額,但國稅局對這類的審核相當嚴格。
  • 提高扣除額:如果適用標準扣除額,節稅的空間不大,選擇列舉扣除額的節稅空間較大,但多半是年初即應該有所動作,例如透過捐贈、購買保險來節稅等;若到了申報季節,則所能做的只有「確保戰果」,確定各項可以申報的憑證是否正確,例如房貸利息支出憑證,是否寫清楚所有權人的姓名,上一年度整年的醫療、生育費用單據是否已整理妥當等等。除了一般扣除額外,還有特別扣除額,包括就讀大專院校子女的學費及殘障特別扣除額,都可以盡量扣除。另外,民眾到寺廟捐贈取得的收據,可以在申報綜所稅時列報扣除,但安太歲、點光明燈非屬捐贈性質,不可列舉扣除。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本文摘自/翻轉你的小資人生:學會四大理財術,死薪水也能輕鬆實現財富自由/春光出版
  • 更多健康新聞 »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