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竟是糖尿病害病變!教你用「1表」檢測視力

一位壯年在職糖尿病患者,因為覺得看東西有暗影,而發現是雙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左眼伴隨黃斑前少量玻璃體出血」。牛津眼科診所院長趙效明指出,今日有多元眼內注射藥物可選擇,施打頻率略有不同。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可以雙管齊下抑制血管不正常增生,且有機會快速減少視網膜積液、血液滲漏的藥物。在穩定治療後,其施打頻率調整至約4個月注射一次,治療便利性明顯提升⋯⋯

黃斑部是視網膜中相當敏感的感光區域,當黃斑部發生病變,可能會對視覺造成視線中心出現黑點、扭曲、模糊、顏色黯淡等衝擊。趙效明指出,常見的黃斑部病變,包含: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等。

趙效明說,隨著年紀增加,黃斑部容易發生病變,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的罹病風險也可能隨之提升。其患者脈絡膜的血管因異常增生且結構不緊密,水分與血液容易從血管中滲出,水腫與出血的情況可能接踵而至。根據亞洲的研究顯示,在40歲以上的民眾中,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的發生率約為3.6 ‰;根據另一研究指出,全球約有800萬人因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而受苦。

趙效明接續說明,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因為長期處於血糖過高的狀態,使微血管週邊細胞死亡、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濃度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現黃斑部水腫。而在我國18歲以上民眾糖尿病盛行率為男性11.4%、女性8.9%,這群糖友在終生患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比例約為10%。可以見得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正嚴重危脅國人的健康。

「黃斑部病變可能奪走視力,讓人失去工作能力、無法開車、連走路都有問題,對患者與家庭造成很大的衝擊。」趙效明強調,「黃斑部病變對視力造成的破壞有時是不可逆,建議及早介入、積極處理,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過去針對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使用雷射療法,但是治療成效有限,而且雷射具有破壞性,可能讓患者的視力退步。

現在,可以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趙效明說,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能夠抑制異常血管新生,穩定患者的視力。

聽到要將藥物注入眼球內,患者可能會有些擔心。不過在進行治療時,醫師會使用局部麻醉,並利用30G細針注射,這些方式都能有效減緩不適。

趙效明說,現在有新型藥物可雙管齊下,抑制血管增生並幫助穩定血管,有機會可以快速減少視網膜內、黃斑下的積液、血液,甚至加速吸收玻璃體出血,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在狀況穩定後,最長有機會約4個月注射一次,可延長治療的週期、減少回診的次數、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

由於黃斑部病變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患者非常重要。建議大家定期至眼科檢查,在家裡也可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工具,初步判斷是否出現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症狀。

請先遮住單隻眼睛,注視阿姆斯勒方格表中心的圓點,然後再換另一隻眼睛觀看。若方格中的線條看起來有扭曲、變形,或出現暗影的狀況,就要盡快至眼科檢查。

「只要發現視力突然變化,就要立刻就醫!」趙效明說,「越早確定診斷,越早接受治療,越有機會保留視力。」



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初期症狀不明顯,若延誤治療,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趙效明說,眼內注射抑制血管增生藥物有助穩定視力。新型藥物可雙管齊下,抑制血管增生並幫助穩定血管,有機會快速減少視網膜內、黃斑下的積液、血液,甚而加速玻璃體出血吸收。待狀況穩定後,最長有機會可約4個月注射一次,能減少回診次數、降低患者心理壓力。

攝取均衡營養、維持正常作息、避免過度用眼都對眼睛的健康非常重要。趙效明說,三高患者務必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達標,並定期檢查眼睛,好好照顧靈魂之窗!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