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結束20年執政!新加坡能持續扮演兩岸調停者角色?
image source:FB/Lee Hsien Loong
文/陳宣懿
新加坡一直在兩岸關係上扮演重要橋梁,從「辜汪會談」到「馬習會」,都在新加坡舉行,李光耀、李顯龍父子更是長期在美中之間求取平衡,深獲兩大強國尊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5月15日卸任,由現任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接班。李顯龍即將結束20年的執政,是否會對台星兩國的互動產生變化?對此,政大外交學系教授李佳怡認為,新加坡政府制度已建立起來,且接任的黃循財出自公務體系也很務實,因此對台關係不會有太大變化。長久以來,台灣與新加坡雖然沒有外交關係,但兩國往來密切,《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帶您回顧李顯龍擔任總理20年間,與台灣相關的大事記。
新加坡採務實外交政策 李佳怡:以調停者身份立足國際
台灣與新加坡雖無邦交,但都在首都互設準官方的代表機構,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領域皆保持密切關係。新加坡70%人口為華人,加上歷年領導人都是華人,兩國同屬小國,所以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上成功立足的方式,成為台灣政壇許多高層的參考依據。李佳怡分析,新加坡在東南亞具有領導地位,是台灣新南向政策鞏固關係對象之一。新加坡外交政策長期走務實路線,知道自己是小國,不與大國爭霸、在國際間樹敵,反而透過擔任調停者,不刻意選邊站,藉此增加國際影響力,不光是兩岸關係,前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也是選在新加坡。
李光耀訪台高達25次 成兩岸首屆半官方會晤「辜汪會談」推手
回顧歷史上台星兩國重要互動,已逝世的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任內曾訪問台灣達25次,堪稱是訪問台灣最多次的外國領導人。前總統李登輝曾於1989年出訪新加坡和李光耀會面,緊接著1993年由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前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於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這也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首度進行的半官方會晤。
李顯龍與馬英九 盼為區域帶來穩定和平
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因台獨立場,影響台海的穩定性,2004年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李顯龍,選在他即將接任總理前拜訪台灣。李顯龍的台灣行,引起北京極大的反彈,中國認為此舉嚴重違背新加坡政府一個中國承諾,並向台灣當局發出錯誤信息。當台灣政壇藍綠影響力出現變化時,新加坡開始與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建立關係,而馬英九也於2007年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參訪新加坡,密訪李光耀、李顯龍父子。2011年李光耀再度來台,並與馬英九會晤,這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訪台。
2015年李光耀逝世後,馬英九親赴新加坡進行私人弔唁,同年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兩岸領導人」身分在新加坡會面,這場馬習會也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馬英九與習近平會面後,又安排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茶敘,李顯龍表示,期盼馬習會可為區域帶來穩定和平。
新加坡因經濟跟中國關係近!李佳怡:民進黨接觸相對保守
李顯龍除了與馬英九友好,也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老朋友。兩人最近一次見面是在2023年11月的APEC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雙方互動熱絡,並舉行雙邊會談。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日期:2023/11/08~2024/05/07)統計調查,近半年李顯龍與台灣的關鍵字,出現「張忠謀、蔡英文、賴清德」。總統蔡英文指派張忠謀擔任APEC代表,這是張忠謀第6度代表蔡英文、第7度代表台灣與會。
李顯龍曾說過,新加坡華人想的應該是落地生根,不是落葉歸根。賴清德於節目上表示,李顯龍這席話,讓他感觸很深,不管先來後到,認同台灣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民進黨就是這個理念,不分族群,大家都為這塊土地努力奉獻,讓國家能夠更好。雖然民進黨跟新加坡當局,並沒有像國民黨互動頻繁,但賴清德公開引用李顯龍的發言,凸顯出李顯龍在東亞、台灣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李佳怡認為,不分藍綠都跟新加坡政府維持一定關係,但由於新加坡很多資金投注在中國,跟中國走很近,因此對民進黨來說有一定限制,與新加坡的互動,比起國民黨較為保守。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11月08日至2024年05月07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李顯龍與台灣』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延伸閱讀
- 記者:Dailyview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