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裡的童年/夏俊山

夏俊山

有人說,年輕人愛暢想未來,老年人愛回憶過去,我總是忘不了春光裡的童年,是因為老了嗎?

童年,我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春光裡,大自然給了我們多少樂趣啊。記得清晨去大隊小學,一路上,不時有各種野花映入眼簾:白的、藍的、紫的,星星一般散落在碧草上。有趣的還有路邊的蠶豆,細細一瞧,長勢正旺的蠶豆葉子間,竟然有綠色的細細的莖托起一隻“小漏斗”,大人說,這叫“豆鬥”,我們呢,管它叫“蠶豆耳朵”,因為它就像小動物豎著的耳朵。

“蠶豆耳朵”總是藏在一簇簇葉片中,小小的薄薄的,風兒吹過,就搖頭晃腦,一副可愛的樣子。望著它,我曾想:有了這綠色的小耳朵,蠶豆會聽見春姑娘唱歌嗎?如果有晨露滴落,恰好滴進這只耳朵,蠶豆會不會變成聾子呢?當然啦,想歸想,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跟小夥伴比賽找“蠶豆耳朵”,看誰找到的“蠶豆耳朵”多。

“蠶豆耳朵”一般長在蠶豆苗的最頂端,聽村裡的老人說,誰找到它,這一年,誰就會耳聰目明。我以為這是真的,每找到一隻,就會傻呵呵地樂上老半天,如果贏了小夥伴,更是得意得走路都連蹦帶跳!

春天來了,麥苗兒一個勁兒向上竄,拔出一枝拔節後的青麥杆,掐下一截,把一頭稍稍咬扁,含在口中,能吹出悅耳的哨音。這種自己做的麥稈兒哨子,大家都管它叫“麥叫叫”。

有一首童謠唱道:“清明到,麥叫叫;你不響,我不要。”清明,是麥叫叫的聲音到處飄揚的時節。小夥伴中有頑皮的,會對著小姑娘耳朵突然吹響,嚇得小姑娘羞紅了臉,忙用小手捂住雙耳,吹的人便得意忘形,大笑起來。也有人做的麥叫叫就是吹不響。於是丟開再拔下一棵青麥,種地的大人見到我們糟蹋麥子,會跑過來抓我們,說是要交給老師處分。嚇得我們撒腿奔跑。無形之中,這又給我們吹麥叫叫添了幾分緊張與興奮。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蟲兒們也開始活躍起來。捉蟲可是快樂而有趣的事。要說我們最愛捉的蟲兒,要數蝴蝶和野蜜蜂。春天的田野,在大片的綠色間,鑲嵌著一塊塊金黃色,那是盛開的菜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採花無處尋。”放學歸來,我們也追蝴蝶,捉住蝴蝶,我們會到田野裡是采幾朵菜花,把它放進早已藏在書包裡的玻璃瓶中。捉野蜜蜂,我們不敢直接用手抓,怕它用尾刺蜇人。我們的方法是準備一致空火柴盒,折一根結實一些的草莖,找一處夕陽照射的土牆,小心翼翼地將草莖伸進一個個黃豆大小的洞裡,輕柔地撥弄,同時側耳細聽,聽聽有沒有嗡嗡的蜂叫,有聲音就說明有蜜蜂,這時要更加小心,過分用力撥弄草莖,會傷著蜜蜂,過分輕柔,蜜蜂不會爬出洞門。當蜜蜂快爬出洞時,要迅速抽開草莖,用火柴盒半開的一頭罩住洞口,憑手感,蜜蜂已經進了了火柴盒,就貼著牆推動火柴盒,將火柴盒關好。這一招很有技巧,動作不靈活,爬出洞口的野蜜蜂會飛走,火柴盒不貼著牆關好,拿在手上查看後再關,蜜蜂也會趁機逃走。一般情況下,放學後我能捉五、六隻蜜蜂,一隻火柴盒裝不下,要轉移到玻璃瓶裡。我和小夥伴們常在一起,看誰捉的野蜜蜂多。

春意漸濃,螳螂也開始活動了。捉螳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勇氣,也最能給嗎成就感。俗語:“一物有一降,黃蜂怕螳螂”。螳螂個頭大,舉著兩把帶鋸齒的刀,喜歡躲在廁所附近的瓜葉、豆葉間。廁所容易引來蒼蠅,螳螂伺機捕捉蒼蠅當美食。有時,黃蜂飛來,螳螂會突然揮“刀”斫向黃蜂,黃蜂的細腰被螳螂的“刀”夾住,一會兒就不動了。螳螂如此兇猛,小女孩一般都不敢捉,只有我們這些膽大的野小子,有時為了嘚瑟才對螳螂動手。螳螂善於偽裝,很難發現。有一次我看到絲瓜葉上有只螳螂,就鼓起勇氣,突然出手一下子捏住螳螂細長的脖子,螳螂的兩把大刀只能在空中亂揮,怎麼也“砍”不到我的手指。憑著這一“壯舉”,我在女同學面前神氣十足。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大人忙於春耕春播,疏於管理我們,我們會把待插秧的農田當成遊樂場。陽光燦爛的週末,我和小夥伴帶上小木桶,找一塊還未插秧的農田,脫下鞋放在田埂上,赤腳踩進黑油油泥中,頓時,柔滑的泥漿從腳丫間冒出,酥酥的癢。哦,田裡的泥鰍真多,隨便找上一個有積水的窪坑,甚至牛踩的腳印,把手探進那一窩渾濁的水中,准有泥鰍,有時會有好幾條,滑滑的,很難抓。當然,抓不住,可以雙手合攏,連水帶泥鰍一起捧進小木桶。偶爾,也會出現一條小水蛇,嚇得我們連連後退,結果呢,只是虛驚一場,水蛇無毒,一般不咬人。

幾十年一晃而過。如今的農村,生態環境如何呢。春天來了,蝴蝶、蜜蜂、螳螂等蟲兒,還是那樣活躍嗎?農田裡,還有那麼多泥鰍嗎?當年,我們這些農村孩子,在生機盎然的春天,出門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就跟花鳥蟲魚近距離接觸,認識它們,瞭解它們,熟悉它們,進而親近它們。如今孩子們呢,包括農村的孩子,春天裡,他們好像不是躲在屋子裡做作業,就是玩電子遊戲,誰還會呼朋引伴,走進大自然找“蠶豆耳朵”,或者吹響麥叫叫,捉蟲兒,逮泥鰍呢?

回首童年,春天裡一幕幕依然鮮活,在歲月長河裡,閃爍著金子一樣的粼粼波光。我那遠去的春光裡的童年啊!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