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心田荒蕪/夏俊山

夏俊山

少年時代讀書,看到精彩的語段,我會摘抄在筆記本上。其中,我最欣賞的一段話是:“田地需要耕耘,播種,才會長出莊稼,長出糧食;人的心田也要耕耘,播種,否則就會一片荒蕪。”

我覺著,認真讀書,思考,其實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給自己一個夢想,就是在心田播種。

1966年底,破四舊之風刮過之後,課外讀物已經很難找到了。我生活在農村,想讀課外書,簡直比徒手抓鳥兒還難。不過,這時的我,心田裡已經埋下了一粒夢想的種子,這就是多讀書,努力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

心田裡播下的種子,它會發芽,生長,引領著我向前走去。記得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我曾懷揣一角四分錢,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步行八裡,尋到南莫莊的巷子裡,為的就是讀到幾本書。為躲避造反派,租書已由“地上”轉入“地下”,價格也由一分錢看六本漲到二分錢看一本。我像做賊一樣捧著租來的書,貪婪地讀著,漸漸地,我忘了周圍的一切,陶然欣然,直到一分錢沒有了,才依依不捨走出小巷,匆匆忙忙往回趕。

回到家已是暮雲四合。媽媽下工回來,知道我把錢全花光了,十分生氣。要知道,一角四分錢,那可是一個壯勞力整整半天的勞動才能換取的呀。從此我的“經濟”受到了“制裁”,再也沒錢租書看了。

鄉村的夜,總是顯得特別長。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竹床上,聽著遠處的狗叫,近處的蟲鳴,我夢想的種子成了幼苗,它在孤獨與寂寞中頑強地生長:什麼時候,我能在課本之外,擁有一疊自己喜愛的書呢?

不久,我上了高中。這時,疾風暴雨式的“鬥、批、改”已經過去,學校縮短了學制,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我寄宿在墩頭中學,菜金為每天三分錢(冬瓜湯、鹹菜湯為主),兩周改善一次伙食。為了買書,我和幾位同學發明了一種節約菜金的方法:瓶子裡灌上一點開水、鹽、醬油,再加上一點香油,每天吃飯時,就將這“混合液”灑在飯上,吃得居然很香。這樣,一個月沒吃菜,我終於買回了《遊擊學校》、《戰地紅纓》等書。為了節約錢,我們一般挑“農村版”的書,這類書,一分錢常在5頁以上……書店少,書的品種更少,儘管如此,高中畢業時,買的課外書還是足有二十多本,我把它當作一筆巨大的財富,勞動之餘,捧起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去領略“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的意趣,這是何等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啊!

粉碎“四人幫”後,我夢想的幼苗又成了小樹,沐浴著三中全會的春風,我夢見了大學的校園:我也要考大學!

幸運的是,我在務農三年之後,終於順利通過高考的獨木橋,走進了瘦西湖畔的揚州師範學院,畢業後,我成了一名高中教師。調進小城後,教學之餘,我最喜歡的便是在室內,守著一方明亮,遠離喧囂,讓靈魂浸入書中。讀齊欣、趙田蜂的《中國教育調查》,我明白了:“最終代表人類進步和文明高度的決不是原子彈和經濟指數,而是道德指數。然而如果我們的一切發展都以道德的流失為代價,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捨本逐末,緣木求魚。”讀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我懂得了教育的大愛: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讀《陶行知文集》,我理解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我領悟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讀書,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理想得到了昇華;讀書,讓我在如水的閒情裡,走進了一個寬鬆、和諧的世界。……

少年時代在心田裡播下的種子,隨著歲月流逝,讀書增多,不僅長成了小樹,還在不斷向著高處猛長。我不再滿足於讀書,而是希望自己也寫幾本書。2005年,我順利地出版了兩本書。其中,《心湖帆影》出版後,南通市作協還特意召開了研討會,會上,大家叫我發言,講什麼好呢?我想起了想起了少年時代的夢,想起了懷揣一角四分錢、步行八裡尋書讀的日子……幾十年過去,我沒有什麼值得自豪,更談不上有什麼成就,要說體會,我只能說,每個人都有一片心田,如果不忘耕耘,不忘播種,播一粒夢想的種子,心田不但不會荒蕪,待到春風春雨後,或許還會成為美麗的花園,開出絢爛的花朵呢。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