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浮生一點閑/夏俊山

夏俊山

編完一期紙媒《文正風》,又得浮生一點閑,於是想去小城的老街去看看。

騎上電瓶車,剛拐進老街的一條古巷,就看到前面有一道青磚圍牆,圍牆裡露出一處青磚黛瓦的老屋。圍牆上有個黑亮的牌子,牌子上豎排著三個字“半閒居”。是什麼人的住宅在這裡?看那門樓上有徽派風格馬頭牆,我覺得原先可能是安徽人客居在此,至於給自己的居所取名“半閒居”, 很可能與主人的志趣有關。

記得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寫道:“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該詩的意思是:長時間以來,我一直處於混混沌沌的醉夢之中,耗費著辰光。直到驚覺春天將要過去了,才強打起精神登上南山欣賞春色。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閒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紛擾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清閒。

繁忙世事中,能夠有閒適的情懷,不僅能夠發現自然中的美景,更會給身體和大腦一份休息和緩衝。給自己一點閑功夫,四周走走,或者,找一幽靜之處,品茶、讀書、聽曲,賞花,這不是懶惰,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人生的智慧。“半閒居”三個字以及李涉的詩作讓我似有所悟。我想,人生不能總是忙忙碌碌,一定要學會忙裡偷閒,喘一口氣,舒展一下心情。如果只是一味忙碌,整天陀螺一樣轉個不停,縱然贏得了世界,但是丟掉了自己,也丟掉了健康,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我們都是匆匆的行路人呐,為生計奔波,為前途操勞,為子女憂心。我們難得有閑下來的時候,也不敢讓自己有閑下來的時候。可是我們畢竟不是機器,會累,會疲憊,會崩潰。我辭去家鄉海安的工作,來到興化市教書,一晃近五年。記得剛來時,執教高三(5)、高三(14)兩個班,早上5點多起床,晚上11點睡覺,學校給我的薪酬也算豐厚。俗語:“財發精神長,窮來瞌睡多”。幹了兩年,我卻沒有這種感覺,反而老是想“偷得浮生一點閑”,以閒適的心境擁抱生活。承蒙董事長厚愛,讓我不要再辛苦上課,給學校編校報就行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再忙碌,這是人生難得的清福,我欣然答應了,繼續留在小城興化。

人生不長,有一顆閒心,會收穫不一樣的世界。在一家公司,有位企業家做演講,他問:“你們告訴我,公司門口那一排樹是什麼樹呢?”大家面面相覷,老員工也是一臉茫然,大家每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從未留意過門口那排樹是什麼品種。事實上,公司門口那排小葉欖仁的葉子漂亮極了,綠色的葉子會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後來,企業家再去那家公司,有一個員工對他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我現在下班後,會先看看小葉欖仁,再回家,所以和太太再也沒有吵架了。

凝視圍牆上“半閒居”的牌子,又憶起周作人《雨天的書》中的一句話:“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是的,紅塵多少事,很多都應該適可而止,執著追求過了頭,反而有可能箍緊必炸,適得其反。古詩曰:“鐵甲將軍夜渡關,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閑。”

偷得浮生一點閑,悠然陶然,自得其樂,會讓我們覺得,生活處處有詩意,人生真的很美好。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