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裏鄉情暖/曹建龍

曹建龍

前幾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在後背山腳下扯筍時,意外發現一縷縷炊煙從古屋的屋頂噴出,飄忽於山腰,如雲似霧,升起一縷縷鄉情,勾起我兒時的記憶,惦記著家鄉曾經的炊煙。

我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生活在農村。那時,生活條件不好,生火煮飯菜,不是燒煤,就是燒柴,且燒柴人家居多,哪怕燒煤的,也要先燒柴生火。

那時,每天晨昏,村莊裏一片祥和。家家戶戶生火煮飯,炊煙順著煙囪嫋嫋升起,不急不躁,升至屋頂、半空,由濃及淡,隨風飄逸不斷,彌漫整個村子,蔓延到山水田間,與陽光相融,置身其中,恍若夢境,耳邊似乎響起那如流水似的歌聲:“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

在鄉下農村裏,只要有煙火升騰,就有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有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嚮往。“遲遲朝日上,炊煙出林梢。”每讀趙孟頫的詩句,我就想起家鄉的炊煙,想起家鄉的煙火味,想起家鄉的飯菜香,想起前往曬穀坪看炊煙嫋嫋飄逸的景象。

那時,我的父親在礦山工作,母親隨父親在礦山打零工,我正好上初中,寄居在爺爺奶奶家裏。每逢禮拜天,我就替爺爺奶奶做點家務活,放牛,打柴,割草,燒火,煮飯……力所能及的事,我都幹。

每次燒火煮飯菜時,我就拿自己撿回家的松樹葉引火,擦燃一根火柴,點燃松樹葉後,快速添乾柴,拿著吹火筒使勁吹,柴火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火越燃越旺,炊煙四起,飯菜香味四溢,這是最美人間煙火味。

記得,有一天傍晚,晚霞滿天,奶奶見如此鄉間美景,就接管燒火煮飯的事,叫我去村口寬闊的曬穀坪看風景。我站在曬穀坪一隅,抬頭看見,橙色的晚霞如錦,似雄鷹展翅,似兔子蹦跳,時動時靜,美不勝收。但是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想欣賞嫋嫋升起的炊煙。

燒稻草、麥稈的人家,炊煙更濃。剛冒出煙囪的炊煙,黑黑的,扶搖直上,升至半空,被風一吹,四處飄散,飄向遠方,與鄰村飄來的炊煙相接,慢慢被晚霞幻化,分不清哪些是晚霞,哪些是炊煙,慢慢構成一幅令人看不厭倦的絕美畫卷。

淡淡的炊煙下,鳥兒來回盤旋,農人還在田地裏或鄉間小路上,忘我忙碌,有的披著晚霞扛著鋤頭回家,有的哼著歌挑著籮筐上路,有的彎腰莊稼地端詳,有的躬身溝渠邊育苗……曬穀坪上,同伴奔跑嬉戲,放飛紙飛機,跑出活力,放飛希望;水井邊,大媽們洗著衣服,洗著蔬菜,洗出希望,洗亮日子。

暮色越來越深,炊煙漸漸消失。我聞著煙火味,穿街過巷,勞累的村民,坐在凳子上,或躺在椅子上,搖著蒲扇,拉著家常,講著故事,或者閉目,沉浸在煙火裏,放鬆身心。我回到家裏,一家人圍坐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感到十分滿足而幸福。

從此,每到晨昏,我一有時間,就去曬穀坪,或去後山頭,或去水庫邊,靜看天,看雲,看晨曦,看晚霞,看屋頂上空次第升起縷縷炊煙,看家鄉獨有的靚麗風景。

後來,我遠離家鄉,到了外地工作二十餘。每每看到他鄉升起的炊煙,在風輕雲淡之間縹緲,輕如紗,幻如畫,我想家鄉了,就站在山頭,遙望遠方,似乎回到家鄉,看到了母親忙碌的身影,奶奶在廚房裏煮著豐盛的晚餐……心中頓生暖意。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炊煙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然而,記憶中的炊煙仍存,炊煙裏的鄉情仍在。我常心懷期盼,思念家鄉,懷念炊煙,不知日子有多美好、溫暖、幸福!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