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譜新篇 簡述佛醫學特點和重要性

杏林春暖譜新篇 簡述佛醫學特點和重要性

【記者 劉月/河南鄭州 報導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精神壓力所帶來身體上的各種疾病也與日俱增。而由佛醫學「菩薩心腸」理念研發的一系列科學治療方案,對指導醫生關注患者身心健康,積極為患者解除病痛,無疑是一副最佳良藥。那麼什麼是佛醫學?它的特點是什麼?佛醫學在生活中對人類健康又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它和中醫的區別在哪裡?

在科學知識越來越普及化的今天,又該如何來理解佛醫學,並把佛醫的科學體系發揚光大為世人服務呢?帶著一連串不解的疑問,近日,本報記者聯繫了佛教藝術雜誌社社長、河南德康國醫館連鎖機構首席專家張校笙老師,通過張老師的耐心講解,對佛醫文化有了初步瞭解和認知,就此問題以下解讀一二。

佛醫學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傳入中國,也可稱為佛教醫學或佛醫。是一種結合佛教教義、理論與傳統醫學的獨特醫療體系。它以佛教「醫方明」為基礎,吸取和借鑒中國傳統醫藥學理論、印度傳統醫學和臨床特點,通過功療、食療、心靈、音樂、針灸和禪茶療法的過程從而達到治病效果。


杏林春暖譜新篇 簡述佛醫學特點和重要性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釋永信大和尚。

佛醫和中醫最大的差別在於理念上的不同。佛醫注重預防醫學,理念偏重於哲學。佛醫強調一切疾病離不開心,它認為心是無明「煩惱」之母,是治療一切未病的根源。因此,佛醫經常採用特色治療方法,直接對疾病部位進行治療,以此來達到身心靈的完美結合和健康。這與中醫的整體治療觀有所不同。

中醫治病講究個性化辨證論治,中醫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下,通過望、聞、問、切參獲病人的證候和資訊進行論治。中醫堅持求衡性防治原則,天然化、多樣化的給藥途徑和用藥取向,臨床療效確切,用藥相對安全。服務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佛醫調心,中醫調身,兩者結合起來內外兼修,身心並治,創新潛力大,發展空間更廣闊。

佛醫學世代相傳,功效卓著,歷劫不滅,因此,佛陀素有「大醫王」之美稱。它涉及中國的文化、哲學科學和醫學等多個領域,其文化宗旨是「甘於奉獻,救死扶傷,敬佑生命,為人民健康和社會謀福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曾說過:「為了個人健康而努力是美德,為了他人健康努力是功德,為了健康事業發展努力是大德。」


杏林春暖譜新篇 簡述佛醫學特點和重要性
▲張校笙老師和釋永信大和尚等在交流。

佛教醫學不僅僅是醫學,它積極推動人類健康、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尤其在隋唐之前,佛教醫學對中醫有著不可忽視的補充作用。隋唐以來僧侶中名醫輩出,例如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如唐代高僧義淨沿著絲綢之路求法,在印度居住多年等等。僧侶常以行醫作為弘法手段,在維持自我生活和傳播宗教影響力的同時,也促進了佛教醫學和中醫學的緊密相連。

佛醫文化的傳承發揚,嵩山少林寺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少林藥局從創辦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在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的帶領下,一直以佛教「武醫濟世,廣施善行為己任」的慈悲精神弘揚禪武醫文化。少林始終踐行「禪療攝心、功療健體、食療調身」為實踐體系,致力於探討自然療法、運動養生對現代人身心健康的作用。從2011年截止2019年,已成功舉辦過九屆中國佛醫高峰論壇。此外,少林藥局多年來推廣的豐富藥理學和智慧因果論以及發展方向堅持「傳承精華、開拓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業界、醫學界、及海內外擁有良好口碑和普遍讚譽。

佛醫文化與中醫相互影響,互補發展,共同構成東方醫學的魅力。目前,嵩山少林第十屆中國佛醫高峰論壇正在積極籌備中,民眾懷著期待敬畏的心情,共同祈願少林寺第十屆中國佛醫高峰論壇舉辦圓滿成功,祈願少林佛醫文化發揚光大,再創佳績。(照片記者劉月翻攝)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