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第16任總統就職演說:臺灣民主里程碑與兩岸和平新起點/魯云湘

《海峽觀論》第16任總統就職演說:臺灣民主里程碑與兩岸和平新起點/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者)

民國113年5月20日,為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的就職典禮。首先,恭喜臺灣地區全體人民,我們成功地向國際社會,展現所謂的“民主”;其次,即便年輕,我們仍向中國大陸的民眾,示範了成熟和穩定的社會制度。要知道,在全球以民主共和自稱的國家當中,依然存在著新任總統就職當下,在野的反對勢力組織人民起來暴動抗議的情形出現。但今日,我們所展現出來的,是相對成熟與平穩的典禮活動,稱其為亞太地區民主的典範,並不為過。

新任總統賴清德先生的就職演說,提出了以下五項重點,一、行政立法協調合作;二、民主臺灣,世界和平繁榮之光;三、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四、團結國人力量,繼續壯大國家;五、臺灣應自信勇敢地航向全世界。而對於兩岸關係,雖然藉由強調民主、和平、繁榮的重要性,並提出維持現狀的政策立場,呼籲兩岸共同追求和平共榮,特別是在就職典禮服裝上的巧思(例如,象徵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在中國農業歷史中,代表重要糧食和油料作物的油菜花飾胸針),均可視為對北京釋放善意的訊息。

同時,賴總統也向北京呼籲,希望大陸停止對臺灣的文攻武嚇,並與其一起承擔維護臺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但是,對關係到兩岸的「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人民條例」,不僅沒有提及,更稱呼對岸為“中國”,而非大陸或是北京。

若以大陸地區學者專家的角度觀看今日的演說,可能會將其視為,缺乏對兩岸關係改善的具體承諾。特別是今年三月,北京特別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對臺獨的「打獨促統」背景下。因此,即便賴總統多次堅持“民主臺灣”論述,並對兩岸未來的發展保持開放態度。但對岸仍極有可能將其解讀成:『演說內容不僅未向北京釋出善意,而且有破壞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分裂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違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意圖信息。』

畢竟,站在北京的立場,賴總統的演說內容可謂是「雞同鴨講」。甚至朝向兩岸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談判的基礎」發展,而造成兩岸關係將持續緊張。

話雖如此,依國防部發布的即時軍事動態,據前兩日至20日6點為止的統計,共31架次的大陸軍機逾越海峽中線;而20日6點至晚上7點為止的這段時間內,並未有任何一架大陸軍機逾越海峽中線。由此可見,北京在今日如此重要且關鍵的日子,仍給予臺北十足的禮遇及善意。

展望未來,兩岸領導人都面臨著維護和平,與促進共同繁榮的重大責任,同時也是賴總統必須面對的嚴謹問題。希望雙方能透過持續的溝通、互信建立和尋求共同利益,兩岸才有機會緩和緊張局勢,共創和諧未來,開啟兩岸關係的新篇章。(照片翻攝總統府網站)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