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臺南慈濟高中來自國中部二年級的方正毅、李書澄、魏靖軒、方正豪、蕭于軒和鄭琦紜六位同學在國小部就讀時即是學校臺美生態行動團隊的成員,他們對於環境議題及永續發展都有所關注。因此當學校社會科老師陳柏伶及林昱汝老師詢問是否願意一起組隊嘗試挑戰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活動(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時,他們允諾後隨即展開了校園生活的觀察紀錄行動。



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DFC教學法是源自「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一種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法,引導同學透過四步驟:感受(Feel)、想像(Imagine)、實踐(DO)、分享(Share)鼓勵孩子們以創意或大膽的方式去改變世界。臺南慈中參與第十四屆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行動的團隊,引發他們關注的現象就是中午打餐同學對於「芹菜」、「糙米飯」以及「五穀飯」的喜愛程度都不高,進而造成當天的廚餘量偏多的情形。


因此他們利用每周五午休時間集會彼此腦力激盪廣泛收集資料,同時透過訪談收集了解學校老師、同學們在飲食習慣上的偏好以及對於食物營養的認識了解。DFC行動團隊「想像」並提出改善此問題的各種可能方案中,有些過於不切實際但有創意例如製作香菜香包讓不喜歡的人可以日漸習慣香菜的特殊味道、有些策略很有效率但會缺乏自由度,後來他們整合歸納提出可行的實踐行動是:透過製作創意短片來引發同學們的關注並透過朝會時間進行飲食教育的宣導呼籲。



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實踐」拍攝短片過程中團隊集思廣益發想劇本,時常充滿歡笑和創意。劇本內容、演員以及影片剪輯都由團隊成員分工完成。當「你我的愛芹」短片在朝會上播放並由方正豪及方正毅代表發言分享,第一次的任務行動完成的經驗讓團隊成員都感到喜悅與成就感。後續又製作有關「米的營養」食農教育的第二則短片,以及「我的餐盤」飲食均衡、環保消費等短片。「米的營養」由鄭綺紜同學在朝會時向全校師生分享。希望透過這段時間的挑戰行動讓大家從食物的認知產生改變後,人人以後打開餐盒都是愉快的用餐,不會因為不喜歡的菜色而影響心情。



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此次DFC挑戰行動的過程中,綺紜提及自己的成長與收穫是「在團隊合作的部分上,我們開始會自主的互相討論。而且我們也感覺到了一份自信心,一份肯站在台上自在表達的自信!」靖軒說「一起觀察發現生活中一些現象,想方法嘗試解決的過程很有趣。」正毅分享:「如果你們沒有去嘗試的話,請一定要去試,不然你真的會後悔,俗話說歲月不待人。過了今天,沒了今天,要好好把握當下」



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輔導DFC挑戰行動團隊的陳柏伶老師在過程中深受同學們的創意與行動力啟發,同學們連結SDG-3 良好的健康與福祉以及SDG-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從每天的飲食中發展出「食農教育」的概念呼籲大家要建立減少剩食的飲食習慣。孩子用創意試著改變世界、嘗試解決問題,展開行動實踐並勇於分享自己的想法是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素養能力培養。



臺南慈中學生挑戰設計思考 DFC樂在其中


姚智化校長肯定這群同學在環境議題的行動力也讚許他們在學校接受第九屆國家環境教育獎複審訪視過程中與評審委員們分享自己在DFC行動挑戰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展現從容大方的表達力,以及散發出的慈濟人文關懷都是學校教育理想的展現。


(撰文/林昱汝,攝影/臺南慈濟高中)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