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到三病好發 中醫師一招養肝祛溼「吃對潤餅也有好氣色」


清明一到三病好發 中醫師一招養肝祛溼「吃對潤餅也有好氣色」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時節正是冬天、春天轉換之際,也是中醫重視的養生季節,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裡,此時節陽氣開始升發,肝氣也逐漸旺盛,春季養生應著重在養肝,以免肝氣過旺影響到消化道機能,同時,這個時節氣候溫差大且雨量增加,會使得免疫力下降,「風邪、溼邪」容易入侵體內,影響到脾胃功能外,也容易引發感冒、呼吸道疾病、過敏等問題。


中醫師林易萱表示,中醫的春天養生之道,以養肝為要,祛溼為輔。建議此時節應選用平、甘、微溫的食物,並減少食用酸類、重口味的食物,可以多選擇薏米、黃豆、黑豆、赤小豆等食物,並避免飲酒過量,保持充足睡眠,以防肝氣過旺。


另外,清明節前後雨量增加,容易使人體內的溼氣更加重,林易萱建議,可以多吃生薑、薏仁、紅豆、山藥等食物,有促進體內循環、代謝水分、健脾利水的效果,也要保持適量的運動,微微出汗有助於肝氣疏泄、促進氣血運行,可以將體內的溼氣排出。


林易萱提醒,一提到清明節的應景美食,非潤餅莫屬,但即便潤餅裡面有許多蔬菜,醬料、花生粉等熱量卻不低,一份潤餅大約就有400至500大卡的熱量,一位成年人要慢跑2小時才能消耗掉熱量,所以可以在製作潤餅時將常見的油炸五花肉換成瘦肉、豆干、雞絲、蝦仁等優質蛋白質,將醃菜換成多種新鮮蔬菜,如高麗菜絲、芹菜、胡蘿蔔絲、木耳絲、苜蓿芽、豆芽菜等增加營養素,而炸蛋酥則可以換成煎蛋絲,以降低油脂。


至於熱量極高的花生糖粉,林易萱說,可以換成無糖花生粉或是黑、白芝麻粉,約加一匙的量即可,若還是擔心熱量的話也可以將潤餅皮換成越南春捲皮,熱量減半;另外也可以再搭配茶葉蛋、無糖豆漿增加攝取蛋白質,燙青菜、滷海帶以增加攝取的蔬菜量。


林易萱說,時節進入春天後,日夜溫差會逐漸加大,容易引起感冒、過敏、氣喘、關節疼痛等問題,甚至會有心血管及腸胃不適的問題發生,建議可以多喝薑茶、紅棗茶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保暖,並透過良好的作息、適當運動以及飲食調理,在春天養好身體,好為接下來一整年健康打下基礎。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後疫情時代「不打疫苗」人變多 65歲以上族群恐首受害


過去5年全台9人遭蛇咬沒命! 戲劇常演「二大錯誤」恐害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