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膜不怕微波加熱? 營養師揭「注意3要點」遠離塑化劑:很多人用錯

[周刊王CTWANT] 「保鮮膜」是大家在廚房、餐桌上的好幫手,不過近日有營養師發布影片分享,四面上的保鮮膜分為4種材質,其中部分保鮮膜的材質碰到高溫,便會溶出塑化劑。而即使可微波的保鮮膜,也應當盡量避免讓保鮮膜與高熱的時才接觸。另有營養師指出,使用保鮮膜時應當特別注意「三度」,即溫度、酸度、油脂程度,才能吃得更安心。
近日,營養師黃品瑄在網路社群發布影片,分享關於保鮮膜的知識。黃品瑄指出,坊間常見的保鮮膜有4種材質,其中如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這種「C」結尾的保鮮膜,代表含有塑化劑成分,上述2種材質,在攝氏90度以下就已會溶出塑化劑了;至於聚乙烯(PE)、聚甲基戊烯(PMP)這2種材質的保鮮膜屬於「可微波」材質,用來冷藏或微波都很適合,但仍建議要避免讓保鮮膜直接接觸食物,尤其是高溫、高油、酸性食物;此外,在微波時要記留出氣孔,避免保鮮膜加熱膨脹後塌陷,導致直接接觸食物。
過去,另一位營養師蔡正亮也曾在臉書粉專PO文分析上述4種保鮮膜各自的特點。蔡正亮指出,「PVC」最便宜、最普及,具備好撕、附著力高的優點,不少餐廳及小吃業者都很愛用,但缺點是含有氯、具毒性,且塑化劑添加較高,燃燒後易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另一種材質「PVDC」也與PVC」保鮮膜特性類似。
蔡正亮指出,2023年7月以後,台灣已明文禁用所有含PVC材質的包材,但在2023年7月前製造的PVC保鮮膜不受規範,即仍有可能在市面上販售,被業者購入使用。
至於另外2種保鮮膜材質「PE」、「PMP」,因為不含氯、不額外添加塑化劑,相較之下相對安全,不過仍要注意使用方式。蔡正亮提出可留意「三度」,即溫度、酸度、油脂程度。
其中,「溫度」是要避免保鮮膜與大於80度的高溫熱食接觸。「酸度」則是要注意若食物中有番茄醬或醋等酸性調味料,有讓塑膠單體分解的可能性。「油脂程度」則是要避免保鮮膜與過度油膩的食物裝在一起,以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
蔡正亮表示,掌握以上3點小撇步,保鮮膜就可以用得更安全又便利。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