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AS」恐干擾人體代謝增加癌症風險 醫師示警:小心鐵氟龍

[周刊王CTWANT]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近日在臉書指出,他在門診中接連遇到兩位患者,體內檢測出「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濃度過高。其中一位六十歲男性罹患腎臟癌與輸尿管癌,另一位女性則被診斷出甲狀腺功能亢進,兩人的病情都與PFAS暴露高度相關。
劉博仁表示,「這兩位患者的遭遇,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種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的毒素,是否已經悄悄威脅到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劉博仁說明,PFAS是一大類超過九千種的人工化學物質,常見的包括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等。
過去數十年,這些物質廣泛應用於不沾鍋塗層、防水防污衣物、食品包裝紙、清潔劑、化妝品甚至滅火泡沫之中。許多人對「PFAS」一詞可能陌生,但家喻戶曉的鐵氟龍就是其中代表。由於這些化學物質極度穩定,不易分解,一旦進入人體便會長期殘留,常累積於肝臟、腎臟與甲狀腺等器官,並可能導致癌症、甲狀腺異常、肝功能受損、膽固醇升高與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妊娠與胎兒發育。
劉博仁指出,劍橋大學團隊於2025年7月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的成果顯示,腸道中的益生菌能夠「吸附並代謝」PFAS,協助將其排出體外。研究中特別表明,某些菌株如Bacteroides uniformis可以主動運輸並攜帶PFAS,在動物實驗中,糞便中的排出濃度提高,效果顯著,這項發現為未來降低人體PFAS負荷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向。
劉博仁強調,環境毒素的影響往往是長期而隱性的,不會立即引發疾病,但隨著時間累積,可能逐步干擾人體代謝與內分泌,增加癌症與慢性疾病的風險。他呼籲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更加重視產品選擇,避免過度依賴含PFAS的日用品,同時維持腸道健康,才能真正降低永久化學物質對身體的傷害,「鐵氟龍這個熟悉的名詞,正是一道通往PFAS世界的入口。我們該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從今天起,重視日用品的選擇,重視腸道的保護,並讓健康生活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