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糖友心悸、手抖!低血糖高風險因素曝 醫建議:採取「15/15法則」救急

75歲的許姓老翁多年來與第二型糖尿病共處,然而近半年來,他頻繁出現心悸、手抖、冒冷汗等症狀,甚至有時視線模糊、頭暈,差點暈倒。經過家人陪同就醫檢查後,才發現這些症狀竟是低血糖所致。醫師建議他調整飲食、運動及藥物,並密切監測血糖。此外,醫師也提醒,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可採用「15/15法則」來應急。



75歲糖友心悸、手抖!低血糖高風險因素曝 醫建議:採取「15/15法則」救急


▲ 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低血糖症狀,民眾要提高警覺。(圖/亞大醫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晶雅指出,許多長期與糖尿病共處的長者,往往只關注「血糖過高」的問題,卻忽略了「血糖過低」的潛在危機。以許老翁為例,過去他曾因夜裡視線模糊和虛弱差點跌倒,家人原以為只是疲勞,實際上是低血糖在作祟。若不及時處理,未來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意外。


張醫師進一步解釋,許多高齡糖尿病患者同時具有多項低血糖的高風險因素,例如腎功能下降、需要使用胰島素、合併多重慢性疾病及多重用藥等。這些狀況會降低體內代謝藥物的能力,使胰島素或部分降血糖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導致血糖容易下降得過快或過低。如果再加上飲食不規律、運動過量,或偶爾忘記補充點心,低血糖就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發生,成為高齡糖友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危機。


經過調整飲食、運動計畫與控制藥物劑量,許老翁的血糖終於回穩。醫師也建議他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CGM)來追蹤血糖數據,這讓他重新找回外出的自信。他笑著說:「現在出門散步、買東西都踏實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突然不舒服!」


張晶雅醫師提醒,當血糖降到70 mg/dL以下,身體就會發出警訊,包括心悸、冒汗、強烈飢餓感、頭暈、發抖甚至無力感。若血糖持續下降,可能導致語無倫次、意識混亂或昏迷,對高齡者更可能造成跌倒、骨折與住院風險。


因此,她建議,一旦低血糖發生,務必記住簡單又有效的「15/15法則」。立即補充15克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三、四顆葡萄糖錠、一小杯果汁或一湯匙砂糖、蜂蜜,15分鐘後再次測量血糖,若仍低於70 mg/dL,就再補充一次。當血糖稍微回升後,再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小點心,像是全麥餅乾配起司,避免血糖再度下降。


此外,張醫師也呼籲糖友務必規律用餐,不要空腹過久,避免因長時間未進食而突然掉入低血糖。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要均衡攝取,長者外出時更應隨身攜帶糖果或葡萄糖錠,以備不時之需。若於傍晚運動,睡前可適當加點心並依醫師指示調整夜間胰島素劑量,這樣可以更安心地維持日常生活品質,也能大幅降低緊急送醫的風險。

更多eNews報導
精神病裝的?土城惡男「不哭了」 拘留一夜吃飽睡足、氣色良好
賀瓏「公開天殘遺書」掀議!友人怒揭真相 凱莉不捨5字力挺被讚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