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戰場6千公里!BBC分析俄國遠東居民如何看待俄烏戰爭

距離戰場6千公里!BBC分析俄國遠東居民如何看待俄烏戰爭
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又稱海參崴)。(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又稱海參崴)雖然距離東歐戰場非常遙遠,但俄烏戰爭的陰影仍無處不在。從失去單腿仍追逐殘奧夢想的士兵,到公墓裡整齊排列的軍人墓碑,再到普丁(Vladimir Putin)的巨幅壁畫,民眾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從憂慮、冷漠到支持各異,映照出俄羅斯人民仍在動盪中尋找方向。

據《BBC》報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1座球場上,30歲的阿法納西耶夫(Dmitry Afanasyev)正在與殘疾人冰球隊「索尤茲」(Soyuz)訓練。球員們卸下義肢,坐在特製雪橇上,以冰球桿推動自己前進。阿法納西耶夫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殘奧會冰球冠軍,但這條路並不容易。由於烏克蘭戰爭,俄羅斯隊曾被禁止參加上一屆殘奧會,而阿法納西耶夫本人也因為在前線作戰而失去1條腿。

他回憶自己被地雷炸傷時,獨自綁上止血帶等待救援。他的妻子是1名外科醫生,看到他腿部照片後回覆:「可能得鋸掉。」阿法納西耶夫則坦然接受:「1條腿也好,2條腿也罷,無所謂。」

距離烏克蘭與莫斯科6千多公里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鄰近中國與北韓,但俄烏戰爭的影響卻隨處可見。市郊山丘的公墓裡,一排排新墳墓安葬著烏克蘭戰場上的俄軍,墓碑上插著東正教十字架、軍旗和俄羅斯3色旗。另一處則立有「特別軍事行動英雄紀念碑」與持槍軍人雕像,碑文寫著「士兵永生。」

自2022年普丁下令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戰爭已持續3年多。外界常問:俄羅斯人如何看待這場戰爭、與西方的對抗,以及普丁本人?答案並不簡單,因為俄羅斯幅員廣大,從與烏克蘭接壤的別爾哥羅德(Belgorod)到遠東的濱海邊疆區(Primorsky Krai),各地居民的感受和情緒各異。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公園裡,居民斯維特蘭娜(Svetlana)說:「當然會擔心,我們希望戰爭快點結束。我們曾寄望於川普(Donald Trump)與普丁在阿拉斯加的峰會能帶來些改變,但並沒有。我不明白仇恨從何而來,人就是人,不論國籍。」另1位市民伊利亞(Ilya)則認為,戰爭沒有徹底改變他的生活:「生活水平沒上升,但也沒下降。我們希望能重新融入國際社會。」

在市中心步行街上,年輕音樂人「強尼·倫敦」(Johnny London)說,他這一代幾乎不談戰爭:「因為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只希望幾年後一切恢復正常。正常就是沒有戰爭。」

不過,退休人士維克多(Viktor)則是普丁的支持者。他批評《BBC》記者對普丁的提問過於挑釁,並為俄羅斯制度辯護,甚至指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靠郵寄選票「偷走」了2020年的大選。

他還認為西方正逐漸失去全球影響力:「看看中國舉辦的上合會,那裡聚集了印度、中國和俄羅斯領導人,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參與。但卻沒有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僅僅印度和中國就有30億人口。」他也建議記者若有機會再次提問普丁,應該問與「新世界秩序」有關的議題。

普丁此行正準備出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為此,街頭藝術家杜馬琴科(Filipp Dulmachenko)用1800罐噴漆創作了1幅巨型壁畫,畫面中普丁身穿軍裝,擁抱1隻西伯利亞虎。杜馬琴科說,老虎是野性的象徵,而普丁則象徵著俄羅斯。

在這座遠離戰場的港口城市,戰爭的痕跡無所不在。對一些人而言,戰爭是失去肢體的痛苦,以及墓地裡的十字架;對另一些人而言,它只是遠方的新聞剪影;但在普丁的支持者眼中,它則象徵著俄羅斯正在重拾蘇聯的大國地位,是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之一。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