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種腸道微生物 恐引發心血管疾病
除了遺傳和生活方式,心臟病的成因也來自腸道!首爾醫學研究指出,人體腸道微生物有15種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的細菌,並包含與心血管疾病聯繫起來的生物學途徑。未來,研究團隊會將微生物訊號與遺傳代謝數據進行整合,並轉化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工具策略。
微生物引發心臟病
《SciTechDaily》報導,心血管疾病目前仍是全球首要死因,導致每年約有2000萬人死亡,儘管家族遺傳和生活方式都有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體腸道微生物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對此,首爾成均館大學基因組學家金漢娜領導研究團隊,針對14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並將其與28名健康個體的樣本進行比較,以探討特定腸道微生物與冠狀動脈疾病之間的關聯。
結果顯示,研究人員發現15種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的細菌,以及可能將腸道微生物與心血管疾病聯繫起來的生物學途徑。金漢娜表示,這項研究不只識別細菌生活的位置,更進一步揭示它們在心臟—腸道連接中實際發揮的作用。
有益菌株轉變有害
《美國微生物協會》指出,基因組水平分析表明,某些有益菌株可能會轉變為有害菌株,像是粘液嗜酸阿克曼菌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和普氏梭菌 (F. prausnitzii),兩者通常被認為對人體健康有益,但其功能會因健康腸道或病變腸道而有所不同,甚至擁有雙重性質。
未來,研究團隊會將微生物訊號與遺傳代謝數據進行整合,以更精確繪製出因果關係圖,而最終目標是設計精準干預措施,將微生物資訊轉化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工具策略。
- 記者:台灣醒報莊宇欽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