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的研究之路~中央研究院潘玉華院士獲邀中國醫藥大學〔博雅經典講座〕專題演講「享受平凡的人生」

學術研究這條漫漫長路,唯有無與倫比的熱情和毅力才能支撐,尤其是兼顧研究與家庭,養兒育女的女科學家「寧靜致遠」;中央研究院潘玉華院士獲邀中國醫藥大學【博雅經典講座】發表專題演講,傳授青年學子從事科學研究所秉持的信念是仔細思考、進行搜尋文獻並尋求建議,努力工作並追隨你的心Follow Your Heart。
Curiosity好奇心、Creativity創新、Commitment責任心與Conscientiousness良知 (道德、道義) ;此「4C」意涵,即為潘玉華院士學術生涯的座右銘。
潘玉華院士是國際知名的分子生物學家,一生投入學術研究的付出與成就讓人刮目相看,甚至在懷孕時,也不曾停止工作,時間證明,她是貨真價實的「科學家」,也是知識產業化的標竿。1997年,李文華院士與美國二位頂尖學者創辦國際知名抗體品牌GeneTex,2007年回臺灣紮根,潘玉華院士接任董事長一職,目前全球各地擁有近60個經銷商夥伴,營收超過9成來自海外市場,被譽為全球抗體CDMO隱性冠軍。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5月28日晚在水湳校本部卓越大樓B2國際會議廳舉辦《博雅經典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潘玉華院士以「享受平凡的人生」為題發表演講,洪明奇校長伉儷、李文華院士、薛博仁副校長、陳偉德校務顧問伉儷、陳悅生主任秘書、洪士杰院長、謝淑惠教授等行政主管與校院師生踴躍到場聆聽,會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絡,會後開放提問氣氛熱絡,啟發學生思考做研究的意義以及知識產業化的價值。
林昭庚講座教授主持開場時,特別介紹潘玉華院士和李文華院士/前校長伉儷是台灣科學界令人稱羨的「神雕俠侶」;數十年前,潘院士與夫婿李文華院士是台師大的「班對」,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唱婦隨,也是美國爾灣加大生化系教授「系對」,並先後擔任系主任。1986年共同合作研究「視網膜母細胞瘤」,成功分離出人類史上第一個抑癌的「RB基因(RB gene)」,是醫學史上首次發現的抑癌基因的重大突破,改變醫學界對癌症成因的觀念,也帶給癌症病患治療希望,傲人的學術貢獻和卓越成就,稱得上是華人之光、台灣之光!
「You are lucky. You got one woman to talk here;」潘玉華院士在演講時,首先鼓勵所有在座的女同學,妳們可以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和貢獻,不要躲在後面,像我常常會被推到前面去;潘院士淡泊謙沖的說,雖然我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靜下心來想,我最能夠好好享受的是,生活最平凡的一部分;我的另一半當校長的時候,沒有時間跟我講話三分鐘以上,讓我覺得非常生氣,可是我認識了很多中國醫藥大學非常好的朋友,我們在一起有很多很快樂的時光。
高雄燕巢長大的潘玉華院士娓娓道出自己的學思歷程;我的父母親都是農民,早年的時候,上中學要花不少的時間,從燕巢到岡山,這一趟路,騎腳踏車七公里,後來是搭客運車,岡山初中畢業進入反叛期,我開始堅持自己的想法,爸爸希望我去進師範或者師專都可以,但是我很堅持跟爸爸講:「我要去念台南女中。」我父親三個月不跟我講話,因為我是家裡的老么,過年的時候會陪他吃年夜飯,還陪他喝米酒,所以他三個月以後就forgive me(原諒我)。
從高雄燕巢到台南女中單程的通勤時間長達兩小時,長程通勤的好處包含如何有效率利用時間,體能訓練以及培養特殊的友情,台南女中提供了很棒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建立信心。那段時間,潘院士開始體會到父親當一個佃農,每個月都要借錢,每一個月都要擔心到底有沒有錢來還利息,我慢慢體會到他的辛苦。
所以,雖然我的成績可以上很多醫學院,可是我選念書不用錢的國立師範大學,就是命運的安排,我在那裡認識了我的另外一半,他convince(說服)我媽媽說他會是很好的女婿,我媽媽只跟我講一句話:「你要能吃苦,你就自己決定」。
潘玉華院士回憶,當年在國立師範大學念書、擔任助教很多年,念有用的書、喜歡的書,擴展知識層面,認識來自台灣各地不同生長背景的同學,啟發個人的思維,能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路;當年的師大在有限的經費設備下,老師把他們所懂得的,毫不保留的教授學生,對學生啟發影響良多。
雖然,當時的研究環境不能盡如人意,但系主任諸亞儂教授聘請非常多優秀的海外科學家回到師大任教,開設新課程供同學選修,激發大家做學術研究的興趣。諸教授對於她的學生及助教有非常高的期望,學生與老師間擁有非常深厚的情誼,在60位畢業同學中,如今有10-20位獲得博士學位,分散於海內外學術界。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潘院士在台師大期間,曾擔任諸亞儂教授的遺傳學及無脊椎生物學助教,「很盡力,是真的有一點走火入魔;」接著進行碩士研究,還翻譯一本遺傳學大學教科書,從此激發了她對學術研究的興趣與熱忱,從諸教授開始,她跟諸老師和夫婿台大地質系主任王超翔教授一家人建立了跨越三代的情誼。
潘玉華院士心情愉悅的說,在前幾個月的一個場合,有位國立大學植物分類學的植物育種學的教授,他告訴我,他很感謝念了我們翻譯的「遺傳學」這一本書,因為念了這一本書以後,他就決定要做植物的育種。「所以有些時候,你花心力去做的一些事情,會有你預想不到的效果。」
潘玉華院士回顧當年以F2(親屬簽證)身份到美國依親留學打工的日子,由於在美國要養孩子是要很多資本的,就去洗衣店打工,還有做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潘院士記得有位UC Berkeley教授穿著破爛的西裝外套來洗衣店,就熱心的幫他縫褲釦子,然後他看我說:「我能不能請妳喝一杯咖啡?」OK,第一杯美國咖啡,天呀,我才知道咖啡真是好東西。
1981年,潘玉華院士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全額獎學金當研究生,在Prof. Mina Bissell實驗室進行3D立體細胞培養實驗研究乳腺上皮細胞的極性及細胞特性分析,靠著家人的支持與努力,物理化學課程上拿到A+的好成績,讓她得以在三年又三個月內就獲得博士學位!
「找到興趣和努力的目標,把知識弄懂了,學會了,在專業領域厚植實力。」潘玉華院士的博士後研究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李文華博士實驗室,一個禮拜工作六天,非常努力,想超越自己,主要研究課題:找出第一個人類抑癌基因Retinoblastoma (RB),1986年終於發現RB基因,六位研究團隊成員Wen-Hwa Lee; Eva Lee ; Frank Hong ; Li-Jian Young ; Jin-Juh Shew ; Rob Bookstein,研究成果發表在1987年一月號的科學(Science)雜誌。
潘玉華院士接著踏進乳癌研究領域,因為她的三姐在39歲的時候,就因為乳癌過世,激發她探究的興趣,況且科學越來越進步,我們做了三代的研究,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仍高居不下,什麼是乳癌的危險因子?怎麼樣去診斷早期的乳癌?生理時鐘(Circadian)影響賀爾蒙的分泌及乳癌細胞的增生?潘院士的研究成果發表在2006年12月5日《Science(科學)》,受到各界廣泛的關注重視。
2017年,潘玉華院士在特殊的情況底下,被徵召接受嶄新的挑戰,回台灣接任GeneTex億康生技公司董事長,帶領公司進行研發、生產及未來願景的相關創新、改進與發展;GeneTex 於1997 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San Antonio)成立,創始人是李文華院士、微生物學家Dr. Joel B. Baseman、乳癌的專家Dr. Kent Osborne三人,目前,該公司正生產大量被視為極為困難的GPCR抗體,這群抗體是用來精準診斷和治療,協助病患對抗疾病;GeneTex現今的營收超過9成來自海外市場,全球各地擁有60個經銷商夥伴,被譽為全球抗體CDMO隱性冠軍。
如今,潘玉華院士在美國與夫婿兒孫共享受天倫之樂,她以自己從事科學研究的經驗,殷切的叮嚀年輕學子,當你要選擇一個題材以前,必須要好好的去看文獻,仔細思考,然後去問很多人這個題材好不好,尋求建議,接下來你要很努力的去work,很重要的是你要follow your heart,我想這就是「4C」對我的啟示。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08 13:58:00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