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藝術廢棄器皿編織「聲紋風景」 傾聽城市記憶

「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聲紋風景」,今天在台中大墩文化中心開展,特別的是,作品還邀請民眾捐出家中廢棄器皿完成多元媒材創作,讓觀賞者一同傾聽環境聲音、城市記憶。

系列展覽今天舉辦第3檔特展「聲紋風景」開幕活動,台中市府文化局主任祕書蕭靜萍、大墩文化中心主任陳文進與策展人、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一凡及藝術家曾偉豪等人皆出席。

陳一凡會中致詞表示,聯合國的永續指標全球都在跟進與呼應,希望去完成永續理想,藝術圈也加入行列,這次策展也都符合理念,除減少一次性木作施工,現場板材都是從其他展場再利用,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讓永續概念真正融入策展與藝術家創作當中。

「聲紋風景」特展由曾偉豪創作的「畫聲」、「聲動風景」、「種聲」、「聲紋風景」等多元媒材、五感體驗作品組成;其中,「聲紋風景」還邀請民眾捐出家中廢棄器皿,化作承載聲波的載體,共同編織屬於城市的集體聲紋。

曾偉豪說,他認為聲音是另一種環境資料的紀錄形式,既是自然實況,也是一座城市集體記憶;透過互動裝置藝術,讓大眾思考是否仍願傾聽環境聲音,也是否渴望讓自然「聽見」人心。

大墩文化中心說明,「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3檔「聲紋風景」展期至9月28日,詳情可上「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網站查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